良品鋪子的「護城河」:和供應商共享成長

2023-12-11   支點財經

原標題:良品鋪子的「護城河」:和供應商共享成長

良品鋪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協同供應商研發高品質的零食。

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構造柔性供應鏈體系。

「讓人放心」「品質型」「貼近消費者」,這是2023年良品鋪子請外部機構開展調研時,消費者說得最多的三個評價。

尼爾森調研也發現,存量忠誠用戶及多品牌用戶對良品鋪子的第一印象,都是知名度高、口味好、品質好、品類豐富。在衡量顧客忠誠度的凈推薦值方面,良品鋪子2022年為82%,較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高出快消品行業4.41倍。

良品鋪子贏得眾多顧客認可背後,與其建立的高品質供應鏈「護城河」密不可分。成立17年來,良品鋪子秉承長期主義理念深耕供應鏈,以品質、高效、賦能為要求,構造了全鏈路協同的良性循環柔性供應鏈體系。

「良品鋪子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是品質,我們的供應鏈體系也是圍繞品質建立,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新領先、產品質量深度控制、產品快速周轉等幾個方面。」良品鋪子副總裁劉玲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說,「作為『鏈主』企業,我們希望支持供應鏈企業朝向更優的方向發展形成反哺。」

本篇,重點聚焦良品鋪子以消費者需求高品質產品作為驅動力,通過嚴格的供應商管理,促進供應商產品理念、生產設施、工藝標準不斷升級,共同應對市場共享成長。

管控,管控,還是管控

在休閒零食供應鏈領域,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如果某家供應商在良品鋪子「打通關」了,在給其他零食品牌供貨時基本算是「大通關」,可謂輕輕鬆鬆、毫無壓力。

有人調侃說,在當下激烈的競爭背景下,這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良品鋪子卻認為,作為「鏈主」企業,也許這是一種無奈,但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社會價值。因為砥礪前行蹚出一條路,可以帶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那麼,良品鋪子如何「製造」優質供應商,為高品質產品「保駕護航」?

劉玲介紹,良品鋪子主要從三個關鍵環節對供應商進行從嚴把控,即供應商准入管控,合作產品原料、配方、工藝、標準等關鍵指標管控,供應商驗貨管控。

在我國食品加工行業3萬家規模以上企業中,良品鋪子是以300:1的比例嚴選供應商。要想加入良品鋪子,供應商合規經營是必須,通過相關國際標準是加分項。根據不同品類,還有特定的要求。

陳志峰是良品鋪子商品質量管理中心質量管理部的負責人,他清楚地記得,引入海帶結等海帶類產品的供應商時,便有一個特定要求。

供應商的海帶原料,產自福建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莆田南日島。由於擔心海域被污染,陳志峰要求供應商找第三方檢測公司進行檢測,看是否含有塑化劑,而這並不屬於國家強制性檢測項目。最終,經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認定海域未被污染後,該供應商才被良品鋪子接納。

供應商從嚴引進後,還有從嚴的日常管理。目前,市面上的西梅果脯,多是用糖液浸泡工藝製成。良品鋪子2023年新上市的加州無核大西梅,則是0添加蔗糖、0脂肪、0防腐劑,通過濃縮蘋果汁浸泡製作而成。

用濃縮蘋果汁取代糖液,產品更健康,但工藝也更難。比如,西梅會吸收蘋果汁,濃度不夠就需補液,讓西梅完全浸泡在蘋果汁里,避免與空氣接觸產生微生物;為使西梅吸收的蘋果汁更均勻,還需按一定時間將西梅翻轉多次,浸泡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成就最後軟糯清甜的口感。

嚴格的到貨驗收管控,是良品鋪子構建的另一道質量「保障屏」。良品鋪子主要從感官指標和理化指標,對產品進行到貨驗收。其中,感官指標要求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理化指標則普遍比國家要求嚴格20%以上,有的指標甚至高於80%。

良品鋪子商品質量管理中心負責人趙麗明,近期就處理了一起供貨商的退貨事件。該供貨商的產品並不涉及大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而是同一批產品的包裝有明顯色差,出現了偏黃、偏白、偏粉三種顏色。

採購部門和供應商紛紛溝通表示,能不能「放行」?趙麗明堅決不同意,給出的理由是,這是屬於感官指標的一部分,造成問題的原因是工廠出廠檢驗不嚴格導致,必須進行整改。

退貨率是影響供應商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2022年,良品鋪子就淘汰了11家供應商。

在多重體系質量安全把控下,良品鋪子產品到貨合格率已經較高。以2022年年貨節產品為例,到貨合格率為99.8%,100%達到國家標準。2022年全年,驗收環節退貨批次僅占全部批次的1.06%。

反觀當前正在價格戰里廝殺的量販零食,有媒體預測:當量販零食品牌紛紛報團取暖,僅僅要求供貨商壓縮採購成本時,食品安全問題也將成為懸在量販零食和消費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良品鋪子的供應商在採收南日島海帶。

海帶結等產品是良品鋪子的爆款產品。

「金字塔尖選好料」

對於零食來說,原料的好壞決定了口味上限,研發和生產標準則確定了口味基準,任意一者提升,都是對零食口味的一次巨大突破。

好原料造就好味道,原料是食品的「第一工廠」。良品鋪子認為,原料不僅直接關係著食品安全,更影響著消費者關注的口感、營養、健康等因素。因此,良品鋪子對供應鏈的把控,不僅對出廠產品有要求,還對原料提出嚴苛要求。要求供應商在全球範圍內優選具有「地理標誌」,以及具備較高聲譽的產地原料,並秉持「金字塔尖選好料」理念。

白令海峽海域的鱈魚、柬埔寨的芒果、印尼的燕窩,以及我國阿勒泰的巨無霸葵花籽、長白山原始森林裡的東北紅松籽、滇西橫斷山脈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核桃……都在良品鋪子的「原料地圖」上,供應鏈採購版圖覆蓋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

不僅如此,良品鋪子還協同供應商建立了12個專屬種養殖基地,涉及葵花籽、冬棗、蓮藕、蝦夷扇貝、天目山小核桃等。

在靖江,肉脯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可謂城市名片。2018年,靖江豬肉脯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良品鋪子的豬肉脯,就產自靖江。豬肉只挑選瘦肉更多、纖維更粗的三元豬,這樣製成的肉脯韌勁足、更好嚼。這就夠了嗎?不夠!還要只挑三元豬後腿上的「兩大塊」,即奶泊肉和老闆肉。因為它們肉質細嫩、脂肪含量低、蛋白含量高、筋膜少,做出來的肉脯油膩感更少。

「按良品鋪子的要求,一頭豬只能用兩隻後腿上的四塊肉,算下來大概兩斤鮮肉才能製作出一斤肉脯。」豬肉脯工廠生產負責人介紹。

在良品鋪子,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加州無核大西梅,堪稱西梅界的「天花板」,只挑選30-40顆一磅的;雲南昭通野山筍,只取筍尖及以下8-13厘米,一袋50公斤脫掉筍衣的筇竹筍,只有三成可選作原料。

在休閒零食領域,良品鋪子是國內少有的向供應鏈上端溯源,深入介入產地、原料環節的品牌,這一點做到了與國際先進的零售模式接軌。

以高端會員制商店山姆會員店為例,它背靠零售巨頭沃爾瑪,在全球範圍深入供應鏈源頭產地,設立比市面更高的品控標準,與供應商一起共同改造、開發出滿足「山姆標準」的商品,以更優惠的價格回饋消費者。

「我們與山姆有不少相似之處,尤其是這種從原產地開始的掌控能力,以及每個環節的標準化能力,必須經過長期累積和實踐才能練就。」良品鋪子產品中心副總經理趙澤威表示。

「長」出來的供應商

作為「鏈主」企業,良品鋪子對供應鏈的打造,不僅僅是為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撮合式交易,也並非僅停留在單純的「管控」層面,而是視供應商為「合作夥伴」共享成長收益,通過提供技術、資金、渠道、品牌等支持,幫助供應商改進工藝、優化質量、提升效率,不斷賦能供應商,推動他們轉型升級,「長」成行業里的「參天大樹」。

「當發現供應商遇到工藝困難或產能不足等問題時,我們會全力協助供應商解決優化,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他們換掉。」劉玲強調。

以海帶結產品為例,傳統的海帶製作工藝,存在沙子難除盡的問題。為破題,良品鋪子推動供應商和福建省農科院合作,研發出「鹽漬海帶」工藝,即鮮海帶在48小時內完成「水浴殺青」:通過浸泡、清洗、蒸煮、快速熟化,去除鹽分、腥味、雜質,再經過冷卻、漂洗、瀝干水分等多道工序製成鹽漬海帶後,才被送到生產車間進行深加工。雙方合作十年,如今海帶類產品銷售額從1000萬元突破3億元。

香鹵鐵蛋是另一款銷售過億元的爆款單品。2022年,供應商獲得良品鋪子提供的800萬元供應鏈金融資金支持,用於擴大自養無抗生素鵪鶉蛋生產規模。截至2022年底,該供應商的養殖規模已達70萬羽,成長為單品全國銷量第一的鵪鶉蛋品類企業。

一批供應商已經「長」出來。數據顯示,良品鋪子的供應商中,已有160餘家供應商的主營產品,在細分領域位居國內TOP5。

企業端的獲得感也很直觀。良品鋪子牛肉原料供應商張飛牛肉總經理張婧說:「不管銷售量多少,與良品鋪子的合作都要保持。因為良品鋪子對一線市場的洞察反饋和質量管理體系,對我們提升內部效能很有助益。」

供應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良品鋪子還在打造敏捷、高效的柔性供應鏈,根據消費端需求快速調整、應對。

深入上游,夯實中游,連接下游,良品鋪子已構造全鏈路協同的良性循環柔性供應鏈體系,通過「三鏈同構」模式轉化為強大的全鏈條掌控力,讓「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生產理念傳導至供應鏈的每個角落,確保每個環節產出的都是「良品」。

記者 張帆 林楠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