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奧迪Q5級別的電動車,品質究竟如何?

2022-09-06     大飆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傳統車企也在逐步轉型。這輛奧迪Q5 e-tron就是繼奧迪e-tron之後的又一款純電動車。我們買了一輛2022款 50 e-tron quattro 榮耀型錦衣套裝,官方指導價45.95萬。

外觀設計

見仁見智

外觀雖然車頭掛著奧迪標,假的進氣格柵也很大,但怎麼看都不像一輛奧迪。當然,對於外觀我們還是那句老話,「見仁見智」。

全系標配LED遠近光,標配自動大燈、自適應遠光、頭燈轉向及矩陣大燈功能。

整車尺寸為4876x1860x1675毫米,軸距2965毫米,比汽油版的Q5L軸距還長58毫米。這輛車並沒有使用電動車比較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

原先加油口的位置變成了快充和慢充接口。

這款車全系沒有5座版本,只有6座和7座可選,所以必然有第三排座椅。如果把第三排座椅立起,後備廂空間被壓縮得很小,但如果放倒,空間會大很多。

第三排座椅立起後,頭枕基本上與D柱平齊,並沒有明顯外露。

後備廂蓋板下方還有一定的利用空間,遮物簾可以很好的隱藏在內。

內飾設計

內飾風格比較「奧迪」,觸手可及的位置都是軟性材質包裹,皮質材料並不多,大面積使用搪塑工藝。

大燈控制並沒有使用奧迪慣用的觸摸按鍵,而是微動按鍵。

全系都是皮質包裹方向盤,支持四向調節,標配方向盤多功能按鍵,按鍵支持按動和滑動操作。雖然帶有換擋撥片,但這是調節動力回收力度用的。

標配10.25英寸全液晶儀錶盤,與之前奧迪其它車型沒什麼區別,支持多種介面切換。

標配HUD抬頭顯示功能,支持AR導航顯示,投射的清晰度還可以。

全系標配11.6英寸液晶中控屏,車機很明顯是在原先大眾MIB系統之上,套了一個本地化的殼,整體易用性並不理想。

空調按鍵是傳統的物理按鍵,溫度調節帶有液晶顯示,中央按鍵不僅可以上下撥動,而且還帶有觸感,用手指觸碰時,對應的功能圖標就會變大,交互感非常好。

絕大多數功能都通過車機來完成,所以原先複雜的控制區已經非常簡潔。電子換擋杆和大眾類似,都變成了小撥杆,媒體控制鍵支持滑動手勢音量調節。

中控台下方留有相當大的儲物空間,帶有兩個USB充電口及一個12V電源接口。

無線充電位置設計在儲物格的對面,而且還有一個卡子來專門固定手機,避免翻倒。先不說這樣的設計是否方便,就說這個塑料卡子會不會對手機造成劃傷,真不知道工程師是怎麼想的。

杯架比較寬大,弧形支撐框可以前後翻折,比較有新意。

中央扶手箱非常熟悉,在大眾和奧迪車上很常見,不僅支持前後移動,還能高低可調。

天窗和遮陽簾都是觸控設計,和之前的大眾ID系列很相似,說實話並不好用,不如物理按鍵來得簡單直接。

座椅空間

全系座椅都是皮質包裹,高配是翻毛皮混搭,軟硬適中,設計比較符合人體工程學。全系標配座椅加熱,高配車型配有座椅按摩和通風。

車門扶手位置有一個杯架,可以臨時放瓶礦泉水,這個設計比較少見。前門是雙層玻璃,靜音效果更好一些。

即便軸距超過了2.9米,但第二排腿部空間也不是很寬敞,如果考慮到第三排的空間,第二排就更侷促了,這樣座椅布局的結果就是前後都不會很寬敞。

第二排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及溫度調節功能,同時還帶有座椅加熱,兩個USB充電口及12V電源接口。後排地板雖然有一定凸起,但並不是很高,頭頂配有一個全景可開啟的大天窗。

雖然第二排是兩個獨立座椅,但座椅比較窄,座墊偏薄,舒適度和MPV相比差得很遠。

給第三排乘客上下車的空間不是很充裕,第三排空間也比較有限,需要第二排乘客犧牲自己的空間,而且第三排座椅的舒適度也非常一般,坐姿不舒服,整個人要蜷縮在座椅上。即使車頂為第三排「掏」了更多的空間,但頭部依舊很壓抑。

雖然空間不大,但第三排座椅設計有水杯架、手機放置區域,還是很貼心的。

總結

奧迪還是大眾?

從這輛奧迪Q5 e-tron的外觀內飾來看,除了車頭上的「四個圈」,能說明這是一輛奧迪之外,很難找到奧迪應有的質感和豪華。當然,相比大眾來說,配置還是要高不少,但問題是配置高就是高級車嗎,顯然現在的市場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吃老本兒。

那麼關於這輛車的駕駛品質如何,內部做工用料如何?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試駕和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9182c2866d2e0d20ea84d4eec1d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