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對話蒙牛集團李琤潔:重鑄 · 數智力

2023-10-26     新經銷

原標題:深度對話蒙牛集團李琤潔:重鑄 · 數智力

作者丨李琤潔

蒙牛集團首席數智官李琤潔女士和新經銷CEO陳思廷,以《重鑄 數智力》進行了深度對話。圍繞「重鑄 新增長」「重鑄 新動力」兩部分,結合千億級的行業龍頭企業蒙牛在數智化的實踐和思考,在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的現場為所有觀眾做了深刻全面的專業解讀。為此,新經銷將此次精彩的對話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部分有刪減)。

陳思廷:蒙牛上半年的業績公告,顯示利潤增長了30%,在蒙牛發展的過程中,數智力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從數字化到數智化,一個字之差,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李琤潔:數智力,先有數、再有智,經營的各個環節要能夠得到數。從數字力到數智力,其實就是數據背後的洞察要能夠賦能。蒙牛的增長,數智力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我看來是三個方面:

第一,應該說是老生常談,是依靠數據的洞察幫助經營。

比如消費者洞察對研發的幫助,銷售數據給排產的幫助,經營門店的模擬銷售,等等。各家有自己的方法,但收得到數,這是關鍵。這意味著在策劃經營活動的時候,要帶著數據的思路去做,而不是盲目完成一個動作。

第二,所有的消費都基於場景,今天的數據,在一定的技術手段之下其實可以共享。

舉個例子。想知道單點賣力怎樣,就可以通過基於場景的脫敏數據合作來獲得。在早餐場景下,牛奶和雞蛋是協同產品。如果是下午茶,咖啡和餅乾是一個協同場景。如果是休閒,可樂跟薯片是不是一個場景?如果是好友聚會,就是啤酒和炸雞。不同品牌品類之間可以脫敏做很多數據的交流。

此外,消費無非是貨、人、場,我們擁有貨的數據,你有場的數據,或者人的數據,疊加起來就有經營上的幫助。

第三,國家允許數據入表。

這件事情是實實在在的,在經營報表裡面就能夠幫到我們。

今天的數據能夠成為無形資產,數據產品能夠通過交易成為收入,這些都需要做到數智力的儲備。要確保數據所有權,確保數據的價值可被預測和評估,要確保有一定的技術儲備。

陳思廷:作為千億級的龍頭企業,蒙牛在數據驅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哪些成效或者是經驗,可以為我們在座的1000多位嘉賓分享?

李琤潔:蒙牛在數字化上起步比較早,可以分享三件事情:

第一,做任何事情要確保有數,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蒙牛的數字化轉型,最早可推到2015年以前。從牧場的一棵草到桌上的一杯奶,整個過程如果去解構它,一杯牛奶大概是170兆的數據,這是數據積累中「貨」的邏輯。

貨的整個生命周期搞清楚了,最終每一家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夠從控貨到控人,就是對人能有個性化的服務。

從人辨識的角度來講,接觸過蒙牛的所有消費者,如果拿在一起來看,去掉重複的,大概能辨別2.2億的人。

這些人都是有標籤、動作、認知的,我剛剛講第一層面的使用,就是從洞察去賦能後面的一系列動作,都是從數據積累開始的。這是積累的層面,第一件事情是要有數。

第二,有數可用,不能是垃圾進垃圾出。數據一定要經過治理,通過一定的工具和規範,才能使用。

在AI時代,很多不像蒙牛這麼龐大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機會。以前數據追求的是量,有規模才有量。

今天沒有特別大的量,但是有特別豐富的維度,也很有價值。因為今天數據在泛化,可能相對小的量就能夠產生一樣效果的洞察。

第三,要把數據能力真正還給一線人員。

以前我們講數據的時候都是專家做報表,專業人士生產報表,叫數據的PGC。蒙牛頂峰時期有5千多張報表;現在我們讓報表瘦身,真正有價值的報表,一張報表穿透到底。

到數據的UGC,就是數據形成集市,通過拖拉拽的方式,幫助業務人員形成報表,它更靈活,基於不同的場景去配套服務,用戶自己來生產報表。

但在AI時代,最有價值的事情是數據的AIGC。一線人員真正懂得自己的業務場景,你最好給他最簡單的方式,降低技術門檻,讓他通過自然語義的交互就能夠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進而把報表產生出來,通過技術手段,加上有一定的數據積累,讓數據真正易用。

企業做數字化常常是從工具層面出發的,要完成什麼動作,設計什麼應用。但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是,你設計的所有應用都應該帶著數據的思路,這個應用產生什麼數據?這個數據能為我提供什麼洞察?進而能指導什麼行動?

帶著數據思路設計應用,收集上來的數據才能真正在後續可以使用。帶著業務思路的技術先行,才能夠真正為業務提供更大的幫助。

陳思廷: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和AI相關,剛才曹虎老師講了AIGC帶來的變革,您也講到了生成式AI。對於營銷,對於蒙牛的實踐,生成式AI具體是怎麼賦能的?蒙牛打造了營養健康領域模型MENGNIU.GPT,很跨界,做牛奶的企業,搞了這麼前沿的技術,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這個大模型,又會對整個快消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李琤潔:我覺得有3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從增效到降本。

從增效到降本的意思是,有了AIGC的工具,在很多業務場景的效率可以被大大提升。比如營銷、創意類內容的產生,技術門檻、運用門檻被大大降低,有了洞察之後產生的內容,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千人千面,所以這一定是增效的。

增效之後,效率提升,要付出的成本降低了,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企業能不能做得好,背後都是人,人的能力能不能被提升?

AI和人結合,共同為人賦能。不是人被AI替代,是不會用AI的人被AI替代,這是整個組織都會產生的變化。

蒙牛已經在做這樣的事情,我們構建了自己的場景工廠,我們進行員工培訓,讓他們成為合格的提示詞工程師,讓每一個人都會用AI,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場景里找到合適的方式。

一個人的應用做好了之後,還會被分享到應用市場裡,大家都可以去用,創建應用的人的積分會增加,這就把全員的能力提升起來。這是企業應用里可以做到的第二件事情。

有了事的加分和人的加分,企業的智能就可以整體提升起來。

蒙牛跨界的價值在哪裡?

最大的價值是真正意義上增加了消費者的黏性。

產品再高頻,再低價,也不能做到和消費者實時互動,特別是快消品,大量的成本在廣告,就是你要認得我,而且能夠很快拿到我,這件事的本質邏輯是什麼?

消費者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忠誠度。包裝變一變,新奇度上來,消費者就會選擇新的東西。什麼事情是可以幫助我們把消費者實時黏在一起的?

除了產品以外,要給消費者一些服務,但我們是生成貨的廠商,貨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再去生產一個服務,門檻是高的。

但是今天AIGC可以改變這件事情。

比如選擇牛奶,本質上是要健康。我們做了一個AI營養師,給消費者的整個家庭提供營養健康的服務,比如家裡有小孩的,小朋友要長高,希望對他的身高有預測,告訴他怎麼動、怎麼做;比如要減肥,會告訴你21天該怎麼減,7天該怎麼減,輸出非常智能化。這是基於對消費者的了解,是基於場景的服務型理念。

這就是讓服務幫助提升產品的黏性,讓消費者與品牌在一起,不需要靠打折去打動消費者,而是靠服務拉近。

那AI對整個行業有什麼樣的幫助和改變?

除了從增效做到降本,再到全員能力的提升,AI的到來會改變產業供應的結構,尤其是供應商的供應結構。品牌商選擇供應商和服務,但很多集成化的服務,會被AI賦能或者替代,產業里的很多做法會發生改變,因此整個產業鏈的運作邏輯會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9130d9059cc04dc51b8da53b72fa2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