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談「少女感」的微博上了熱搜。
一個問題給很多老去的小花們當頭一棒,女演員僅限於「少女感」麼?
01
貼上少女感標籤,背後是女明星的壓力,是迫切的告訴這個對低幼美趨之若鶩的市場,」我還年輕」,是眼球經濟桎梏下的掙扎。
大浪淘沙的影視圈,老去後還剩下什麼,歲月帶走年齡,留下了什麼,不是所有的年輕都可以沉澱出老去的優雅,以及獲得被市場銘記的體面。
拍精修硬廣,拍流水的青春劇,扮蠢萌,靠可愛上分的恰飯綜藝,顏值是硬通貨。對於演技欠火候的女演員,全盤算盡,不吹少女感,還有什麼人設可立?這的確是個難題。
在市場的競爭機制和馴化下,鋪天蓋地的通稿強調年輕感,少女感,減齡,奶油肌,軟萌感,拒絕長大,卻在變老的女明星們,她們還有的選麼?
圖來自毒sir公眾號
的確承認,社會的主流審美對女性造成了壓力,對低幼美的追逐,和依靠消費品打造出精緻外表造成的的短視,讓更多女孩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美,什麼樣的自己是最美的,從而選擇了最穩妥,最保險的一步——去迎合主流的大眾審美。
在這個選擇背後,出發點是取悅他人,而非取悅自己。
少女的美是「嫩「和」萌」,符合男權文化建構下很多年輕女孩對自我的想像和定位,也是個比較容易的選項。
有時候,低齡和軟萌可愛風打造的是「attainable」形象,主流男生認識中的易掌控,易討好,易得到(無sex方面的寓意)。激發男性保護欲,大男子主義,或是自信和優越感,也體現了這類男性對辨識性的審美力和風格品味要求並不高(非貶義),因此有時會被有些「小兔兔」一般的女孩利用。
一個獨立,精神自由,有思想,要強的女性是wonderman的話,一個清新軟萌可愛風的女孩子會更顯沒有攻擊性一些,會讓男性感知到更容易駕馭,這是多數人對「幼瘦美」格外偏好的原因。
瘦,白,臉小,眼睛大,就一定是美的唯一標準和美人印象麼?
當你打開各種app和社交媒體,千篇一律的美顏濾鏡,尖下巴,粉嫩的腮紅,晶瑩的嘟嘟唇,加上貓狗耳朵,磨皮程度要高,鼻子加高光要山根筆挺,調一下亮度、對比度,皮膚要雪白,拉一下曲線,最好胸大腰細,握起小拳頭放在臉頰旁,再去抖音配上一句背景音,「波妞喜歡宗介!」
聽見沒有,這是來自大眾的數據沉澱下來告訴市場,完成對大眾對美的教化的過程。同時,為大眾審美閉環添磚加瓦。
02
當美變成了快速消費品,可以靠化妝品和醫美技術加持,在顏值經濟盛行的當下,靠製造美,模仿美,來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
不反對女孩們整形,或者任何讓自己變美的科學健康的方法。然而,先搞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美,怎樣真正適合自己,而非單純取悅別人,迎合主流。
如果談美,得先有自我,健康陽光,獨立自由,有主見有態度,這才是美的,也是可愛。
03
女性美是多元的,每個年齡都有各自的美和風情。
當一個有風情的女人,著實是比當一個漂亮女孩難多了。
風情和真正的美,來自於有知識閱歷打底,足夠的遠見和胸懷,有審美和品味,對美和藝術哲學的獨特理解,人文修養和品性,造就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
多數不知何為美,是對自我探索和自我認知的匱乏。不夠了解自己,不知道何為適合自己,怎樣的自己是美的。這是審美的匱乏,也是自我認知的匱乏,是留出時間進行自我沉澱的稀缺。
也不是所有女孩都通過別人的眼光來建立審美,為什麼有的女孩子會那樣容易被男孩的花言巧語(這裡超出了正常彩虹屁的界限,是目的性極強的花言巧語)騙到團團轉?
或許,因為渴望被愛,渴望通過異性的追求獲得自我認同和存在感印證,需要「被愛」這件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心理學上的自戀的折射。
這點而言,一個從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有足夠來自朋友、家人認同,建立自我認同的女孩,會更清楚自己的優勢,自然流露出自信、自愛的瀟洒。
嚴歌苓在小說《天浴》中說,「不管什麼時候,做個不湊合不打折不便宜不糟糕的好姑娘,」敢於聽從內心,忠於自己,不刻意迎合外界對你的期待。
04
之前讀到一段話寫得很棒:
她們天真好奇,懂得美和藝術,極度了解自己是個女人,又完全不介意自己是個女人,她們擁有一種自信,對人類本身的信心。
她們不怕雀斑不怕老,不怕在艾菲爾鐵塔下脫掉內衣大喊女性解放,也不怕與異性大膽調笑。
也愛抽煙、穿西裝、像男人一樣工作、寫詩讀書運動旅行、聊起天手舞足蹈眉飛色舞、60多歲也要穿紅色高跟鞋。
太喜歡這段話了。幾乎是人生對於「做個女人」的理想畫面。其實思考如何做個人類是遠遠早於思考要做個什麼樣的女人。熱愛婦女,熱愛生命,自己究竟要做什麼樣的女性,於我,是剛啟蒙的狀態。
這不一樣,我們談生存死亡,人性善惡,哲學倫理,人文理性,這是人類的體面和智慧。繼而在接受了兩性,有了對性別的認知和理解後,才慢慢有了女性的概念。
特別喜歡「擁有對人類本身的信心」這個描述。真正的自信,果敢,無畏,自由,是由獨立精神作為支撐的,這是底色。繼而顯現出從容,優雅,對生活的熱愛,澄澈豁達,一種不輕浮的聰慧。漂亮女孩太多了,好看的面孔千千萬萬,迷人的女人要相對難以被定義一些。
女性是偉大的。珍稀不只在於她可以延續種族後代。享受身體,享受女性精神,好看的皮囊和穿著打扮為取悅自己,性感而不低級色情,有男性的擔當和氣魄,但又不是像個男人一樣打仗生存,有自己獨立精神下的理想生活,而不是一生圍繞著男人和家庭,在這些身上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當然,生命的價值和樂趣可以在家庭完滿中實現,但這只是一部分。
女孩,到女人,到女性。女性於我,可能意味著理解另外一個人生階段或定義。有自己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人生,接納和尊重性別帶來的優勢劣勢,全然自我地去思考。
05
SK2前幾天邀請春夏拍攝了一支短片叫做「人生軸線」,選擇固然不同,別人的陷阱,可能是你的花田。因為不同,所以自己。
這支短片更多講述的是,生活在社會的條條框框和價值體系中,你也可以選擇可以不遵守他的規則,你可以生活自主,經濟獨立,和男性在精神上平等。
此時,更重要的是你關於性別,生命,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思考,你喜歡什麼,你想成為什麼?保持真實,足夠真誠,坦然接納。
最終,可以decent自處,也兼容處世,必要時勇於爭取,不怕失意,堅韌赤誠。
06
有人說,「20齣頭,是女人的黃金年齡,」催工作,催婚,催生娃,年齡焦慮是外界帶來的,但也體現了自身或多或少是內心深處不得不接受來這套社會邏輯。
黃金年齡不是說因為你年輕所以黃金,而是因為現在你有更多的選擇和成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年齡是誘餌,是鼓吹中年危機、青年焦慮的動因,但它,對少數人而言,從來不是限制。
看看致命女人里的西蒙,50歲依然有年輕小伙子為之傾心,顧盼生姿,眼神有光。你得活出自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做什麼樣的自己比較重要。
當「少女感」不在,明媚、清澈的「自我」才是讓你魅力四射,生命保鮮的秘方。
直面無論如何也要變老的事實,才會擁有天然的自信與洒脫,奔向遼闊與自由。借用Sir電影評論區網友ss的一句話,「你看年輕時候的劉嘉玲、王菲和章子怡們,滿臉寫著企圖、謹慎和小心翼翼,你在看現在的她們,那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的底氣。」
這個社會是在進步的,女孩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資源,以及機會,去追求自己的選擇。
「少女感」不是女明星應對老去的回春神藥,天然的可愛沒有錯,可保持低幼不應是女性換取資源、目光以及優越的工具,你的武器,從始至終,都是你的積累,閱歷,智慧,強大的內心造就的獨一無二的風情。
最後,祝你美無休止,一美到老。
我們是三和秋,兩個95後姑娘,一個本科畢業於北京985高校雙學位,一個碩士畢業於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公眾號@三秋Autumn,分享求職、留學、成長和歷史,看到生活成長的更多可能性。和我們一起打怪升級,開啟自我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