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衛報》曾經報道過我國的港珠澳大橋,並且將其稱之為新世界的第七大奇蹟,這足矣看出英國對我國港珠澳大橋的讚譽。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曾經有一個小國吃定中國造不出港珠澳大橋,一開口就是15億,專家憤怒回國,13年後,我國的港珠澳大橋成功建成,成為了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橋,而這個曾經吃定了我國造不出港珠澳大橋的國家就是荷蘭。
當初的我國正在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技術封鎖,荷蘭也是漫天要價,一個海底沉管技術要我們支付15億,我國的工程師想要用3億購買一個框架,卻被荷蘭嘲諷了一番,在我國工程師去世界各地考察的時候,荷蘭的工程師還揚言只要中國出3000億,他們就會幫中國建造港珠澳大橋。
荷蘭開出的3000億到底有多離譜呢?就是我國自主建設成功港珠澳大橋以後,總共花費的資金不過才720億而已,比荷蘭開出的價格要少了三分之二還要多。我國很多技術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科研人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研發得出的。我國被技術封鎖的那幾年,幾乎沒有國家願意伸出援手,但是逆境造就人才,求人不如求己,我國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一直摸索前進,終於研發出了缺少的那一部分技術。
我國從古至今在建造上就有一種天賦,比如曾經的橋樑我國可以不用一根釘子,單靠榫卯結構百年不倒,現在只是沉管技術而已,再困難我們也不會退縮。
當時世界上擁有沉管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好巧不巧還都是和美國交好的,我國的港珠澳大橋在很多國家眼裡就是天方夜譚,他們根本不願意出手技術給我國。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師林鳴,可以說是帶領團隊跑遍了全世界有名的橋樑進行考察,面對了不知道多少冷眼。在前往韓國的時候剛好遇上了荷蘭的施工隊建造建造橋樑,但是荷蘭只允許他們遠遠看上一會兒,各國的技術都是藏著掖著。林鳴也不氣餒,經過了多次考察以後終於決定動工,功夫不負有心人,林鳴也的確建造出了一個奇蹟,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跨海大橋不少有,但是能做到跨度這麼大的,中國是第一個。
在這個大橋建造過程中,最難的當然是海底隧道沉管技術。當時荷蘭要加15億,稱中國人不能夠討價還價。我國專家聽了十分憤怒,發誓一定要自主研製出來。荷蘭聽完之後表示,他們會幫助我們向上帝祈禱,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嘲諷。然而我國真的十分硬氣,用了13年的時間創造奇蹟。
十三年磨一劍,我國的港珠澳大橋也算是歷經磨難,曾經看不起我們的小國現如今也知道了中國的實力,中國從來不害怕落後於他國,因為我們知道只要肯努力,有朝一日一定可以追趕上別國的腳步,即便過程艱辛,但是努力總會得到回報的。天道酬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荷蘭當初的嘲諷,何嘗不是對我國的一種激勵,想要讓別國對我們刮目相看,那就一定要奮起直追,讓他國仰望。
一直到現在,我國也面臨著技術封鎖,但是我們已經明白了不能夠依靠他國,多年的封鎖讓我們養成了有困難靠自己的習慣。美國對我國的封鎖,反而成為了我們前進的動力,這也是多虧了我國從古至今堅韌不拔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