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7個症狀,你的肺炎可能嚴重了!避免這7個因素誘發肺炎!

2023-12-29     快樂的小大夫

原標題:出現這7個症狀,你的肺炎可能嚴重了!避免這7個因素誘發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組織(主要是肺泡)發生的炎症,這種炎症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包括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感染。肺炎可以影響一個或兩個肺葉。

肺炎嚴重了會出現哪些症狀

1. 呼吸困難:患者可能會感覺到即使在安靜狀態下也很難進行深呼吸、氣喘或是急促呼吸。

2. 發紺:由於血氧水平降低,嘴唇、指甲床或皮膚可能出現紫色或藍色變化。

3. 精神狀態改變:如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或混亂,這可能是由於大腦和其他器官氧氣供應不足。

4. 持續高燒:體溫可能會持續不退或非常高。

5. 胸痛:特別是深呼吸時,患者可能會感到胸部刺痛或重壓感。

6. 咳嗽加劇:原本可能是乾咳,但可以發展成為產生黃色或綠色(有時帶血)痰的咳嗽。

7. 全身性症狀:如極度疲勞、寒冷感、出汗、食欲不振等。

當出現這些嚴重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小孩、以及那些有慢性健康問題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來說,及時治療更加關鍵。

哪些因素容易誘發肺炎?

1. 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都有可能引起肺炎。其中,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最為常見。

2. 抵抗力下降: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或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患肺炎。這包括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AIDS、癌症或正在接受化療等治療的患者。

3. 慢性疾病:患有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臟病、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肺部防禦機制較弱,易感染導致肺炎。

4. 吸煙和酗酒:吸煙會損害肺部清潔機制,使肺部易受感染;酒精會抑制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

5. 手術後和臥床不起:手術後的患者由於活動量減少,肺部分泌物易積聚而未被有效清除,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長時間臥床不起的人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6. 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如果不控制,可能發展成為下呼吸道的感染,即肺炎。

7. 環境因素:長時間暴露在污染嚴重、空氣品質差的環境中,也可能增加患肺炎的風險。

了解這些誘發因素,並通過適當的預防措施,來降低患病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肺炎如何篩查?

1. 病史詢問: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症狀(如咳嗽、發熱、胸痛、呼吸困難等)以及其他健康情況,包括近期接觸史、旅遊史、免疫狀態等。

2. 體格檢查:醫生將通過聽診器聽患者的肺部。在有肺炎的區域,可能會聽到異常的肺音,比如濕囉音或細濕囉音。

3. 胸部X光片:可以幫助確認肺炎的存在以及感染的位置和程度。

4. 血常規檢查:通過檢查白細胞計數,判斷是否有感染或炎症反應。

5. 痰培養或分析:如果患者有咳痰,可能需要進行痰樣本的實驗室檢查,以確定具體的病原體。

6. 血液培養:在嚴重的病例中,可能會進行血液培養來檢測血流中是否有病原體。

7. 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通過一個夾在手指上的小設備(脈搏血氧儀),快速無創地評估患者的氧合情況。

8. 其他影像學檢查:如必要時,可以採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來獲取更詳細的肺部圖像。

9. 支氣管鏡檢查:在一些複雜或不明確的病例中,可能需要通過支氣管鏡來收集下呼吸道的樣本。

10. 其他實驗室測試:尤其是在流行性肺炎(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期間,還會使用特定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方法,例如PCR檢測。

這些篩查和診斷手段有助於醫生確認是否為肺炎,以及肺炎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從而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如何正確治療肺炎

1. 抗生素治療:對於細菌性肺炎,抗生素是首選治療方法。醫生會根據可能的感染細菌種類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症狀改善後也應按醫囑完成整個療程以避免耐藥性的產生。

2. 抗病毒治療:對於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藥物。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等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病毒治療方案。

3. 支持性治療:提供足夠的休息和營養。保持水分攝入,避免脫水。使用解熱鎮痛藥物控制體溫和減輕疼痛(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氧療:在血氧飽和度下降時提供額外的氧氣。

4. 呼吸支持:對於嚴重肺炎或有呼吸困難的患者,可能需要機械通氣或其他形式的呼吸支持。

5. 併發症管理:積極預防和治療可能的併發症,比如膿胸、呼吸衰竭等。

6. 其它治療:針對某些特殊類型的肺炎(如由真菌引起),可能需要使用抗真菌藥物。

如果肺炎是由於非傳統的病原體(如肺結核)引起的,治療將涉及更專門化的藥物。

7. 跟蹤和監測:定期複查,包括體格檢查和必要時的影像學檢查,以評估治療效果。

治療肺炎的同時,應遵循醫生的指導,並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出現症狀加重或新的症狀,應及時就醫。

此外,肺炎患者應採取預防措施減少傳染風險,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以醫生診斷和建議為準。

關於肺炎有哪些認識誤區?

1. 所有肺炎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肺炎可以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例如,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等都可以導致病毒性肺炎。

2. 只有老人和小孩才會得肺炎:肺炎可以影響任何年齡段的人。雖然老年人、嬰幼兒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但健康的成年人也可能患上肺炎。

3. 肺炎傳染性不強:某些類型的肺炎,如由肺炎鏈球菌或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通過咳嗽、噴嚏等途徑,可將病原體傳播給他人。

4. 抗生素可以治療所有類型的肺炎:抗生素僅對細菌性肺炎有效。病毒性肺炎通常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而對於真菌性肺炎,則需使用抗真菌藥物。

5. 一旦症狀改善就可以停止服藥:即便肺炎症狀有所緩解,患者也應該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整地服用整個療程的藥物,以防止病情反覆或產生抗藥性。

6. 肺炎疫苗可以預防所有類型的肺炎:肺炎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能夠預防特定類型的細菌性肺炎,但並不能防止所有種類的肺炎。

7. 肺炎總是引起高燒和劇烈咳嗽:肺炎的症狀多種多樣,不一定每個患者都會出現高燒和劇烈咳嗽。某些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的發熱或乾咳,有時甚至沒有明顯症狀。

8. 冷空氣會導致肺炎:冷空氣本身並不引起肺炎,但它可能會使呼吸道敏感,增加感染的風險,或者使已存在的呼吸道疾病惡化。

9. 肺炎總是很嚴重,需要住院治療:肺炎的嚴重程度不同,輕微的肺炎可能在家中用藥物治療即可恢復,而重症肺炎則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10. 一次肺炎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人們可以多次患肺炎,因為有許多不同的病原體可以引起肺炎,且人的免疫系統隨著時間變化可能減弱。

了解這些誤區,有助於更好地預防和治療肺炎。如果懷疑自己或他人患有肺炎,應及時求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4ffafb94d664f392ff2ab65c77e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