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父子情深,都在這杯酒里

2022-06-17     漫成都

原標題:中國人的父子情深,都在這杯酒里

四川眉山三蘇祠

1

很多人知道,名滿天下的眉山蘇軾,父親叫蘇洵;很多人未必知道,同樣名滿天下的蘇洵,父親叫蘇序。

蘇序不識字,只喜歡酒。

他一生衣食無憂,逍遙自在。達觀知命的氣質浸在酒里,悄悄繞過蘇洵,在蘇軾身上釀就了無可救藥的樂天主義。

蘇洵的哥哥蘇渙高中進士,消息傳來,喜氣鋪天蓋地。蘇洵只有沉默,他不像他的哥哥,他的個性和智商一樣突出。他反抗刻板陳舊的讀書,反抗的結果,就是名落孫山。

於是他索性出門遊歷,萬卷書之外,還有萬里路。只是每每歸來,親戚看他的眼光都掩不了一絲惋惜:哥哥出人頭地,弟弟怎麼像個遊手好閒的敗家子?

蘇序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問他:為什麼蘇洵不知道求上進?你當父親的又為何袖手旁觀?

蘇序呡一口酒,意態悠閒,「人生自有前程,何必擔心?」依然故我,不置一詞。

人生自有前程,成就各有早遲。當蘇洵被幾乎所有人看低時,最信任他的是他自己的父親。知子莫如父,蘇序比任何人都清楚蘇洵的潛力和秉性,他只是在靜待來日的同時,給予無條件的信任。

簡單,卻難得。

蘇洵自二十七歲開始發奮讀書,最終不僅自己以文章揚名天下,還跟兩個更天才的兒子蘇軾蘇轍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眉山三蘇,光耀千秋。

不識字的蘇序,不曾對蘇洵耳提面命、怒其不爭。他只是做了一個好父親。

四川眉山三蘇祠

2

作為過來人,蘇洵知道怎樣讀書最有效,他看著兩個天賦更出色的兒子蘇軾蘇轍,眼裡是嚴格,心裡是珍愛。

蘇洵躺在長椅上,兩個兒童在旁邊背誦《史記》、《漢書》,這是蘇家宅院裡常見的一幕。多年以後,早已聞名當世的蘇軾還會午夜醒來,因為在夢中忘記了父親要自己背的文章。

玉不琢,不成器,但琢玉是一門手藝。緩急不當,則過猶不及、寬嚴皆誤。

十二歲的蘇軾,在自家宅院裡挖到一方異石,正好被蘇洵撞見。蘇軾小心翼翼地表示:也許,可以做成一方硯台?

蘇洵沒有問蘇軾背書背得如何了,也沒有對蘇軾宣講關於一塊普通石頭的相關事實真相,他的聲音溫和而清晰:

「這確實是一方天硯,但形狀還待長成。(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

「這是上天對你認真讀書的獎勵。(是文字之祥)」

繼續努力吧,少年。在你的背後,有一個親手為你用心雕刻木箱的父親,只為了讓你能把所謂的這一方天硯珍藏起來。他支持你的選擇,他在乎你的喜好,他重視的不是一塊普通石頭,是你。

許多年以後,以書法聞名的蘇軾,不知已經用過多少方珍稀貴重的硯台,但仍然收藏著這個木箱和這塊石頭。他重視的也不是一個箱子,是做箱子的這個人。

3

公元1057年,蘇軾蘇轍同時中進士。蘇軾二十,蘇轍十八。

但噩耗又緊隨喜訊而至:母親程氏在眉山病逝。三蘇匆匆從京師汴梁回家,必須服喪二十七個月,才能外出為官。

期滿回京,三蘇選擇走水路順長江直下,到荊州再棄舟登岸。父子三人在樂山大佛旁的江岸登船,順水而下。

這是父子三人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他們吟詩論文,飲酒為樂。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個佼佼者,被兩岸如畫的景色一路陪同,駛向他們生命的新旅程。江風拂過蘇洵的頭髮,蘇軾發現自己的父親已是兩鬢如霜。

但那時的蘇軾還不知道,父親能陪著自己一起走過的日子,還剩最後七年。

人生有時而盡,江水卻流轉無休。二十年後,被文字獄構陷的蘇軾僥倖逃過一死,被流放到長江邊的湖北黃州,江水無聲地問他是否別來無恙。此時蘇軾剛剛生了第四個兒子蘇過,想起父親蘇洵在世時對自己的殷殷期望,再回首二十年來自己的坎坷艱辛,百感交集的天才寫下了《洗兒》一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病無災到公卿。

被明槍暗箭擊得傷痕累累的父親,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了兒子:希望。平安一生、榮華加身,不必有父親的文采天賦,卻一定要有父親一生求不得的好運。

一千年前的蘇軾這樣想,一千年以後的父親也同樣這樣想:把最好的都留給下一代。「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世易時移,父親們卻人同此心。」

父親們擋風遮雨,只為了下一代能歲月靜好。

四川眉山三蘇祠

4

眉山三蘇雖然文名天下,但論做父親,卻跟普通人並無二致。

蘇序對蘇洵的信任、蘇洵對蘇軾的支持、蘇軾對蘇過的希望,人性中最美好之一的父子情誼一直在流傳。千年前的蘇氏父子情誼,被時間沉澱、歲月洗鍊,千年後依然在千萬個家庭中不斷上演。

因為文化傳統,中國人並不習慣將感情脫口而出。尤其對於內斂多於外露的男性而言,越是念茲在茲、用情至深,也許越是不見諸於形。明明認同,也許卻沉默無聲;分明是力挺,也許卻不露聲色。理解與誤解、順心與逆反、糾結與釋然,無數父子的情感在左右兩端之間搖擺,卻缺乏一個出口。

父親節這一天,也許是最好的出口之一。

朱自清的名作里寫父親的背影,曾令無數為人子者感動落淚。不管再如何不舍,父親的背影始終都會遠去,再怎麼挽留,也終將如手中流沙;再怎麼相愛,下輩子也未必能再度相見。珍惜眼前的方式,是在父親節的時候大聲地告訴他,「爸,我愛你!」

但要是實在難以開口,還有另一種如出一轍的表達方式:斟上一杯酒——比如全興大曲——敬而重之地捧到父親面前。

這杯酒,最難得。這一刻,最珍貴。

——漫成都.生活——

文字|馬利

編輯 | Penny

圖片/視頻|由受訪者提供、視覺中國

監製/出品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4e4d285cfbec957e42fd90ce8e92a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