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硬剛華為背後,是一場生死之戰:AEB到底有多重要?

2023-11-09     王新喜

文/王新喜

小鵬華為互懟「AEB」,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參與討論熱議,話題越來越熱鬧了。而騰勢也加入了科普。甚至有車主親身上場去測試問界M7的AEB功能。今天小鵬汽車官方直接發布了AEB學習筆記第1期,這場互懟還未結束,似乎要與華為硬抗到底。

小鵬持續炮轟以及硬剛華為背後,顯然目的不是要做智駕領域的第二名,而是要與華為爭奪第一名的位置,小鵬意識到,這已經是一場生死之戰。

在筆記中,車企對AEB的研究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大量車型中AEB功能廣泛應用,中、美、歐等各國的監管和測試機構也已經形成了完善和成熟的測試方法。小鵬稱AEB很重要,有標準,基於AEB的主動安全性能是當今汽車智能化技術的硬核表現。而關於AEB的考核也很嚴格,C-NCAP、E-NCAP對於AEB的碰撞測試均有明確的標準要求。

但小鵬在第一篇筆記中,似乎沒有直接回應小鵬的AEB能力,但我們知道,擁有智能駕駛能力的車機可以增強AEB能力。小鵬在智駕能力上,中汽研IVISTA的官網,小鵬P7和阿維塔11的AEB測試拿的都是滿分,因此,小鵬絕不甘心智駕第一名的位置被華為搶走。

該事件緣起於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質疑了華為問界的AEB(自動緊急制動)技術,他表示,表示某友商的AEB技術99%是造假,拿消費者當小白鼠,屬不道德行為。並稱我們的人也去問了,它的AEB根本不能開,路上誤剎車的情況太多了。

對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在朋友圈發文反駁,有的車企,整天忙著做智能駕駛,AEB主動安全測試結果非常差,一問才知道他們連連AEB的基本功能都沒有做。要麼讓手下忽悠了,要麼讓是汽車行業發展缺乏最基本的認知。

目前包括哪吒張勇、騰勢趙長江也加入了科普解讀AEB。趙長江在微博上表示AEB技術是一種輔助駕駛系統,可以幫助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剎車,從而避免碰撞。但AEB技術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需要針對各種場景進行充分的測試和驗證。

事實上,誰的技術好,是騾子是馬,最好拿出來溜溜,通過充分的數據與場景測試去驗證,而不僅僅停留在耍嘴皮子階段。

不過目前來看,問界這邊已經有勇士肉身試車了,挑戰60km時速自動剎停,AEB成功介入,小鵬目前是通過筆記的形式應對,可能始終說服力不夠。

從何小鵬的觀點來看,他在沒有實車測試的情況下,僅僅是「我們的人去問了」,就直接開懟,汽車創始人對待一個重要車輛功能,如果缺乏嚴謹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是一件非常失分的事情,這甚至會影響到消費者對你產品的信任度,因為你在未經實測的情況僅僅是「我們的人去問了」就直接給出了判斷,顯得非常兒戲。

因為你在做的是汽車行業,針對功能進行測試給出結論,是一個基本的科學態度。

過度關注AEB,有好壞兩個方面

當然,何小鵬的本意我們也需要關注,他要表達的是,核心在民間小視頻+特調。超靈敏的AEB,不適用高速使用場景的。此前華為高管余承東宣傳的AEB主動安全可以在9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下剎停,就因為這一項技術使得M7火爆出圈,小鵬表示他的方案是XNGP技術,相當於靜態AEB,一旦周圍有障礙物,車輛會主動避開。

目前對於何小鵬所說的問題,我們也要辯證來看,其實到底是主動避開好還是直接剎停,要分具體的場景,但高速行車的場景下直接快速剎停帶來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包括可能造成後車追尾,高速上多車追尾很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雖然目前的法規是後車全責,但隨著自動駕駛大規模上,幽靈剎車的次數也大量增加,反而帶來了風險。

從目前大家對AEB的關注力度來看,這個事情有兩個方面,有好有壞。好的一面是,真理越辯越明。智能汽車的發展就會向著越來越注重行車安全性的方向去提升,把安全性能做成買車的重大指標,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費者的事情。

但與此同時, ABE本身不是什麼新技術,這樣一吵,可能讓不少小白認為ABS只是小鵬與華為等廠商才有,其他廠商沒有,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同時,這件事情也可能放大了消費者對ABS的過度依賴,不少人或許覺得,有了這個功能,開車或許可以打盹了,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小鵬的生死之戰:AEB的熱度已經起來,它到底有多重要?

事實上,早在23年前,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就已經基本普及。2010年代,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基本普及。2020年代,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開始普及,包括奔馳寶馬、沃爾沃、日系的日產豐田等車輛都已經具備了,很多燃油車都已經普及了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放眼全球,美國及日本等傳統汽車工業國家早已將AEB納入評估體系,有數據顯示,AEB技術能在現實世界中減少38%的追尾碰撞事故,能顯著提升駕駛的安全性。

而具體到國內市場,乘聯會一份報告指出,AEB作為重要的主動安全功能,在今年上市的大多新車中已實現全系標配。截至今年年中,乘用車配置AEB功能占比為49.5%,其中新能源車配置該功能占比已達到55.8%;而16萬元以上的乘用車對於該功能的普及率已高達67%。

因此,總的來說,其實當前AEB其實不是什麼新技術,而是一項標配,它大大提升了車輛的行駛安全和避險能力。但這些都是電子輔助功能,讓駕駛者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系統可以介入,幫助車輛可以有避險的空間,但絕對不是可以完全依賴的功能。

不少博主表示AEB好用,包括各個車主碰到的鬼探頭,逆行橫穿的各種視頻,讓人感覺問界的AEB應該確實有點東西。但是如果車主覆蓋範圍擴大,時間點拉長,場景複雜化,那麼AEB未必能準確判斷而不存在任何失誤與誤判。

事實上,目前哪吒張勇也參與了進來評判,張勇直言,AEB 場景的複雜性太高,各種場景下的功能表現會不一致,比如天氣,雨量,陽光,速度,障礙物的大小等等。他也表示,要做得好難度「確實很高」,需要極大里程和樣本量的測試。

總的來說,小鵬與華為的互懟,成功的把AEB的熱度帶起來了,智能駕駛是小鵬最大的賣點,但華為已經搶占了消費者心智,這讓小鵬意識到了危險。

接下來的一個趨勢可能是是,廠商賣車,可能多少會提上一嘴AEB。各大廠商也將全力投入智駕以及AEB能力,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默認凡是配備AEB的車輛都能達到一個很好的剎車輔助效果。這可能導致人們在開車過程中,過度信任汽車輔助駕駛的反應能力,在複雜的路段過於鬆懈,這可能會增加安全上的風險。

因此,廠商必須要在這一項能力上做紮實,否則一旦翻車,就是個大問題。畢竟,涉及安全的東西,最好嚴肅對待,勿過分誇大,如果一旦有極小的機率觸發失靈,很可能導致不可控的風險,這種安全事故也不可不防。

從目前的民間視頻案例來看,AEB的熱度已經起來,消費者未來很可能會把AEB能力放在了一個較高的購車指標上,在這方面,華為做了不少研究,正在獲得消費者認可,也在搶占心智,這也是小鵬慌亂的原因。

因為如果在AEB這項指標上,小鵬處於劣勢,那么小鵬在智駕領域的護城河優勢就立不住,小鵬未來賣車可能處處被消費者對標華為並被華為壓制。因此,對於小鵬來說,AEB的戰場已經上升到生死之戰。但小鵬所說的問題,以及哪吒張勇提到的複雜場景以及足夠長時間的樣本問題,我們同樣需要重視。

畢竟,這個是涉及到行車安全,有觸發率和成功率的問題,一旦不能成功並且準確觸發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這是人們需要關注的一個方向,也是未來車企要改善以及不斷優化的一個方面,甚至是車企要主打的一個重要戰場。

在目前的情況下,小鵬要扭轉當前的局面,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各種場景,實測小鵬與華為的汽車的AEB表現,發布AEB學習筆記很難有真正的說服力。小鵬既然選擇了硬剛華為,要爭奪智駕領域第一名,那麼應該拿出應有的硬實力,通過實戰測試來拉升口碑,不斷把智駕能力與AEB能力作深,消費者的選擇、認可與口碑最終會給出答案。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38a64589d0b6e601e3572feb1eb8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