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四人不上墳,子孫一直富」,這句話所指的四人是誰呢?

2023-11-28     家有妙招姐

原標題:俗話說:「四人不上墳,子孫一直富」,這句話所指的四人是誰呢?

"百善孝為先",這一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自漢代以來,統治者以孝道治理天下,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孝道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及傳統文化,祭祀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自古以來,祭祀文化不斷演變,但從未消失,這充分說明了它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祭祀活動在民間被稱為「上墳」,受到極高的重視。然而,這其中的講究和門道也頗為豐富。比如,不能穿得過於華麗,不能在上墳過程中大聲喧譁或嬉笑玩鬧,不能在上墳後直接去別人家等等。這些禁忌和注意事項都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和敬意,也是為了讓後人在祭祀先祖的過程中更加莊重和誠心。

除了這些普遍的禁忌和注意事項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注意事項。老一輩人常說:「4人不上墳,子孫會有福」,這句話究竟有何深意?這4人又是指誰呢?有沒有道理呢?

第一類人:年過七十莫上墳。

在古代,由於生活條件和醫療技術的落後,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是非常稀有的。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七十歲也被視為高壽。當人們到了這個年紀,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退,腿腳不再靈便,體力也難以跟上。

而墓地通常都位於偏僻之地,往往需要步行很長的路程才能到達。這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的身體可能無法承受這樣的折騰,尤其是那些崎嶇難走的山路,一旦不小心摔一跤,很可能會對老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在農村,有一句俗語流傳甚廣:「七十莫留宿,八十莫留飯,九十莫留坐。」這句話的含義是告誡人們,不要讓七十歲的老人獨自留宿,八十歲的老人輕易不要留他在家吃飯,九十歲的老人則儘量不要留他們久坐。這其實是表達了一個意思:不要過度折騰老人,以免發生意外事故,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類人:孕婦和三歲以下小孩莫上墳。

掃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對於孕婦和幼童來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除了路途的艱辛,還需要對墳墓進行清理和整理,擺放供品和酒水等物品。由於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掃墓上,很容易分心,忽視了孕婦和幼童的不適。一旦發生意外摔倒,後果將非常嚴重。

此外,還有一種迷信的說法:從古至今,孕婦都被認為是不能上墳的。最普遍的觀點是,墳地被視為陰氣極重的地方,充滿了各種邪祟。如果孕婦去上墳,可能會招來厄運,對未出生的胎兒不利。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不建議孕婦和三歲以下的兒童參與上墳祭拜祖先的活動。

第三類人:體弱多病的人莫上墳。

生病的人或者長期身體虛弱的人是不可以上墳的。這是因為他們的陽氣,即身體的正能量已經相當虛弱,而墓地則被視為陰氣較重的地方。這兩者相互衝突,可能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身體狀況不好的人最好在家中臥床休養,如果為了上墳而舟車勞頓,可能會受到外面不穩定的天氣、強烈的陽光或者意外的磕碰的影響,這些都有可能加重病情。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要考慮到祖先的意願。祖先們肯定不希望看到他們的後代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受到更多的痛苦或傷害。因此,從多方面考慮,對於生病或身體虛弱的人,最好不要勉強自己前往上墳。

第四類人:女婿莫上墳。

在中國的民間習俗中,有這樣一句俗語:「女婿上墳,辱沒先人」。這似乎在傳達一個信息:女婿在掃墓祭祖的活動中並不受歡迎,甚至被視為一種冒犯。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意味著女兒在結婚後就不再屬於家庭的一部分,更不用說與女兒並無血緣關係的女婿了。

如果一個家庭需要女婿去參與掃墓活動,那等於是在表明這個家庭沒有男性後代。在重男輕女的古代社會,這是非常丟臉的事情。一個家庭如果沒有男性後代,就意味著香火斷絕,可以用「斷子絕孫」這個詞來形容。因此,才有「女婿上墳,辱沒先人」的說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對於80、90這一代人來說,大多數家裡都是獨生子女。因此,我們更加重視親情和家庭關係。女婿作為女兒的伴侶,也被視為家庭的一分子。雖然他與妻子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在現代社會中,他已經是這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之一。

在掃墓祭祖的時候,女婿自然也可以參與其中。甚至有很多老丈人、丈母娘會希望女婿上山幫忙。畢竟,在這個現代社會中,我們已經摒棄了那些封建的陋習。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子」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觀念。因此,女婿上墳掃墓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22045bc5e5197b28fed7b9451b4a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