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浙江媽媽給兒子做了8年精緻早餐!結果讓她自己都意外…

2020-01-22   做個優秀好媽媽

每次在朋友圈看到,,別人家媽媽曬精緻早餐

比如這樣的

你是不是就會本能地覺得

她一定是全職媽媽?

至少很有閒?

其實未必

在寧波,就有一位職場媽媽

每天給兒子做早餐

滷肉面、米發糕、軟歐包、小餛飩、

銀耳皂角羹、蔬菜沙拉、芝士厚蛋燒……

這樣的早餐堅持了8年

她生生活成了「別人家的媽媽」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她當初只是想抓住兒子的胃

沒想到順帶還抓住了兒子的心

「管管」,44歲,金融行業從業者,一個初三男生的母親。

一開始,她跟「別人家的媽媽」之間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工作超級忙。兒子上幼兒園那三年,我接送的次數一個手能數過來,偶爾去接一下,老師都會覺得奇怪。」

至於早飯,那就更顧不上了。要麼丟給外婆解決,要麼就在家裡備一些速凍食品或麵包對付一頓。

不過,對於「烹飪」這件事,她並不討厭,甚至還挺喜歡。2012年4月,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她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烤箱。

「網上說,烤箱是買了以後最不會後悔的家電之一,哪怕只是在冬天給自己烤個紅薯也能給人極大的幸福感。」

每次看到空置的烤箱,她又有點「不甘心」,「難道真的只用它烤紅薯嗎?」

漸漸地,利用空餘時間,她開始翻看一些菜譜,做一些筆記,並決定從簡單的早餐開始入手。

沒想到,這一做,就是8年。

付出:為做早餐換了一個工作崗位

能在做早餐這件事上成為「別人家的媽媽」,「管管」有兩點經驗和大家分享:

堅定。

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來形容,雖然有點土氣,但卻是個硬道理。為此,她也是做出了妥協,「主動跟領導要求換了工作崗位,每天的工作相對穩定、守時」。

這並不是鼓勵大家為了做早餐這件事放棄自己的事業,但套用一句大俗話「時間擠擠總是會有的」,只要你想。

堅持。

兒子上學每天早上6點半要出門,而她差不多早上5點40分左右就要起床。

「有好幾次,因為工作太累,早上一點都不想離開被窩,可一想到昨天兒子提出想吃的東西,而且原料都準備好了,既不想辜負孩子的心愿,也不想浪費食材,就掙扎著起來。」

她說,很多人都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事實就是如此,每天早起慣了,偶爾犯懶想賴床,心裡就會有一種「罪惡感」。

收穫:早餐成了叛逆期的潤滑劑

支持「管管」將「早餐進行到底」的,是堪稱「捧場王」的兒子。

每天換著花樣做早餐,難免有「江郎才盡」或者失手的時候

有一次,做南瓜燜飯,由於食材加得太多,導致米飯有點夾生,「兒子吃完後才跟我說飯有點硬」。

見她有些自責,兒子安慰她:「我寫作文也有想不出題材的時候,更何況每天都要做不一樣的早餐呢?」

對於「管管」和兒子來說,早餐的短短十幾分鐘時間,還無形中成了母子溝通的橋樑。

「比如做個簡單的點心,往往加一些小蘇打進去,孩子會告訴我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化學性質是什麼,聊著聊著就會把課堂上發生的趣事也分享給我,交流多了,孩子的叛逆期好像也就那麼平穩地度過了。」

而對「管管」自己來說,因為要堅持做早餐,前一天晚上必須準時上床睡覺,時間久了,也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在一頓色香味俱全的早餐中開始新的一天,整個人也會變得更加心平氣和,「或許這也是大家覺得我比較『佛系』的緣故。」

讓親子關係變得融洽

是這頓飯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