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就刷到了那條關於青島電視學院女大學生拒絕領獎的小視頻,今天果然上了熱搜榜。
該校一位女大學生導演的作品,自稱在國際上已經獲得過很多獎項,結果卻沒有得到學校的認可,只獲得了三等獎。
那位女大學生從主持人手中拿過話筒,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然後把獎盃放到地上離開。
女大學生不滿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一是團隊很用心;二是自己花了30萬;二是在國際上獲過獎。
02
說實話,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打個比方說,今年高考結束,我沒有考上心儀的學校,於是我就吐槽說:
我很努力,我花巨資上過補習班,我還得過全國性的獎項,為什麼清北不錄取我?
這顯然有些胡攪蠻纏。
考清北看的是高考分,不看你有多努力,不看你花了多少錢。除非是明確規定和升學可以掛鉤的全國性獎勵,否則獲的獎也不算數。
同樣,除非青島電影學院規定了獲得國際獎項就必須獲校內一等獎,否則女大學生說的那幾條理由,都不能證明自己該獲一等獎。
03
那位女大學生的作品和學校獲得一等獎的作品網上都有,很多網友看過之後都說,一等獎作品是實至名歸,當事女大學生的作品明顯不及。
我不懂電影藝術,不好評判。
但我知道,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誰家的孩子誰都愛,這是人之常情。
其實那位女大學生覺得學校的評獎不公平,直接讓大家去看自己的作品就行,不用強調那麼多理由。
如果作品真的並不像她自己以為的那麼優秀,最多大家覺得她有些自大或自戀而已,不會有更多的負面評論。
04
雖然女生的表現不盡人意,但對她在台上最後說的半段話我倒是比較贊成:
「我會繼續熱愛我的電影,我會繼續拍攝,堅持我自己的想法……」
這些年,我們在演藝圈見到過許許多多的評獎或選秀,但最後能夠在文藝圈站住腳甚至成為大咖的人,並不一定是一等獎或第一名獲得者。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人生之路還很長,藝術的生命也很長,剛畢業時在學校得獎與否,獎項大還是小,真的並沒有那麼重要。
未來的藝術之路走得如何,還得靠以後的作品說話。
05
說起領獎,忽然想起了當年第一次做導演的王寶強,他拍的電影獲得了當年的「金掃帚獎」。
這是專門為最差影片頒的獎,當然沒有人願意去領。
但王寶強成了史上唯一去現場領獎的導演,他說:
「我也知道這個獎是丟人的獎,但是它可以鞭策你進步,我必須要親自來接受大家的批評。這一次,我算欠觀眾一次。」
誰會覺得自己拍的電影最爛呢,但王寶強正視他人評價,正視自己缺點的這一作法,為自己贏得了網友的好評。
我覺得,至少在這一點上,王寶強值得那位女大學生學習。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