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敢諫、不畏權貴的汲黯

2019-12-02   萬卷縱橫眼欲枯

汲黯,字長孺,西漢名臣,以為人耿直,敢於直言進諫而聞名,被漢武帝稱為「社稷之臣」。


漢景帝時期,年輕的汲黯靠著父親的保舉,擔任了太子洗馬。汲黯為人嚴正,此時就被所人敬畏。

漢武帝繼位後,任命汲黯做謁者。有一次,河內郡發生了火災,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戶人家,漢武帝派汲黯去視察。汲黯回來後卻報告說:「那只是老百姓不小心失了火,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我路過河南郡時,親眼看見當地貧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災民多達萬餘家,有的人家竟然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我就拿出陛下所賜的符節,下令發放了河南郡官倉的儲糧,賑濟當地災民。現在我繳還符節,願意承受假傳聖旨的罪責。」漢武帝認為汲黯做得對,免他無罪,調任他為滎陽縣令。

汲黯不願意做一個小小的縣令,稱病辭官還鄉,漢武帝就召他回朝擔任中大夫。但他屢次向漢武帝直言諫諍,皇帝不願意把他留在身邊,就讓他去東海郡做太守。

汲黯崇尚道家學說,講求無為而治,治理官府和處理民事,喜好清靜少事。他體弱多病,經常呆在家裡,把事情都交付自己挑選出來的得力手下去辦。只要手下能按原則辦事,他並不苛求一些小的錯誤。只過了一年多,東海郡便治理得清明太平,汲黯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稱讚。漢武帝得知後,就把汲黯召回了京城擔任主爵都尉。

汲黯不善於和人相處,大家都覺得他很傲慢,不講究禮節。汲黯容不得別人的過錯,喜歡當面頂撞人。汲黯不善於作偽,和自己合得來的,他就親近友善;和自己合不來的,就連面也不願意見。汲黯好學,喜歡仗義行俠,很注重志氣節操,他仰慕和交好的,都是一些能夠直言進諫的人。

汲黯擔任主爵都尉時,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朝中的官員見到田蚡時都要行跪拜之禮,而田蚡竟然不予還禮。只有汲黯見到田蚡從不下拜,只是拱手作揖完事。

漢武帝招攬文學之士,崇奉儒學。汲黯卻當面說:「陛下心裡慾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麼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漢武帝沉下臉不說話,惱怒地罷了朝,大家都為汲黯捏了一把汗。漢武帝退朝後,對身邊的近臣說:「太過分了,汲黯這個人太蠢太直了!」

就有人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屈從取容,阿諛奉迎,將君主陷於違背正道的窘境嗎?我身居九卿,怎能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損害了朝廷大事呢?」


漢武帝曾經問莊助:「汲黯這個人怎麼樣?」莊助說:「汲黯為官做事,或許沒有過人之處。但他能輔佐年少的君主,堅守已成的事業,即便是百般威脅利誘,也不能改變他的志節。」漢武帝說:「是的。古代有所謂的社稷之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們了。」

汲黯的剛直雖然有時候令皇帝很生氣,卻也得到了皇帝的尊重。漢武帝對待大將軍衛青和丞相公孫弘都很隨便,對汲黯卻很莊重。只要汲黯進見,漢武帝一定要戴好帽子,正正規規地接見他的。

張湯憑藉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權傾一時,汲黯卻多次在漢武帝面前質問指責張湯。張湯喜歡故意深究條文,苛求細節,汲黯怒罵說:「天下人都說絕不能讓刀筆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非依張湯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懼得雙足併攏站立而不敢邁步,眼睛也不敢正視了!」

漢武帝多次征討匈奴,汲黯卻力求國家少事,建議和胡人和親,不要興兵打仗。漢武帝倚重公孫弘和張湯,汲黯卻多次當面指責他們。公孫弘、張湯深恨汲黯,想找機會除掉他。公孫弘做了丞相,就向漢武帝建議說:「右內史管界內多有達官貴人和皇室宗親居住,很難管理,不是素來有聲望的大臣不能當此重任,請調任汲黯為右內史。」汲黯於是調任右內史,他把政事做的井井有條,從未廢弛荒疏過。

大將軍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做了皇后,但汲黯仍和他行平等之禮。有人勸汲黯說:「天子想讓群臣居於大將軍之下,大將軍地位顯貴,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禮。」汲黯卻說:「大將軍有拱手行禮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嗎?」衛青聽到汲黯這麼說,更加佩服他的賢良,多次向他請教國家與朝中的疑難之事,對待他勝過了平素所結交的人。

淮南王劉安想要謀反,害怕汲黯,說:「汲黯愛直言相諫,固守志節而寧願為正義捐軀,很難用不正當的事情誘惑他。至於遊說丞相公孫弘,就像揭掉蓋東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樹葉震掉那麼容易了。」


後來,匈奴渾邪王率部眾降漢,朝廷徵發兩萬車輛前去接運。官府無錢,就向百姓借馬。有的人把馬藏起來,馬無法湊齊。漢武帝大怒,要殺掉長安縣令。汲黯說:「長安縣令沒有罪,只要殺了我,百姓就肯獻出馬匹了。況且匈奴將領背叛他們的君主來投降漢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讓沿途各縣準備車馬把他們順序接運過來,何至於讓全國騷擾不安,使我國人疲於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將呢!」漢武帝沉默無言。

渾邪王到來後,有五百多個商人因為與匈奴人做買賣,被判處死罪。汲黯對漢武帝說:「匈奴和我國多年戰爭,疆場死傷無數,耗資百億。現在渾邪王率領幾萬部眾前來歸降,我們就傾盡財物賞賜他們,徵調百姓去伺候他們。無知的百姓哪裡懂得讓匈奴人購買長安城中的貨物,就會被視為將財物非法走私出關而判死罪呢?陛下縱然不能繳獲匈奴的物資來慰勞天下人,也不能用苛嚴的法令殺戮無知的老百姓。這就是所謂『保護樹葉而損害樹枝』的做法,我私下認為陛下此舉是不可取的。」漢武帝不說話,但不贊同汲黯所說的,而後他說:「我很久沒聽到汲黯的話了,今天他又信口胡說了。」

過了幾個月,汲黯被免了官,於是汲黯歸隱於田園。

幾年後,朝廷又徵召汲黯為淮陽郡太守。汲黯不願意去,漢武帝屢下詔令強迫,不得已,他才接受了任命。

到了淮陽郡,汲黯和過去一樣治理,淮陽郡的政治很快清明起來。七年後,汲黯在任上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