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強經濟韌性 開放盤活存量資源

2024-09-02     北京日報

吳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擘畫了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會議強調要處理好各項重大關係,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新一輪改革,必須有效克服當前國內外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的障礙,增強中國經濟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新一輪開放,要積極利用外部資源,打開國內統一大市場,盤活國內存量資源,實現必要的內外部資源競爭性使用、共享式發展,重塑中國經濟開放新形象。

改革增強經濟韌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市場資源的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通過深化結構性改革來提升中國市場經濟的韌性,要求加強財政、金融和貿易政策的協調,以保持經濟增長、控制通脹和穩定匯率。要把握的關鍵點在於: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包括完善要素市場和建設統一大市場;推進新一輪的財稅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開發國債和地方債有機合理配置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重視財政資金對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支持力度;全面調整金融制度建設方向,使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掛鉤,保持合理的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態勢;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謀劃,築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特別是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並及時將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標,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需求潛力,應對內外部複雜經濟環境,增強中國經濟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

開放盤活存量資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對外打開中國統一大市場,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外部資源來華參與中國經濟建設,這是盤活中國存量資源的有效舉措。主要包括:更好地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快形成投融資的良性循環,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定期調度項目進展,調動民間和外資投資積極性;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和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大外資和社會資本參與盤活城市老舊資產資源包括房地產的力度,探索多種市場化方式等來優化整合存量資產;重點盤活規模較大、收益較好或增長潛力較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統籌盤活存量和改擴建有機結合的項目資產;有序盤活長期閒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項目資產,如老舊廠房、文化體育場館和閒置土地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靈活運用,包括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產權轉讓、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資或相關戰略投資方等。這些方式不僅能夠提高資產質量和規模效益,還能增強項目的運營管理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建立協調機制,摸清底數,全面掌握存量資源的歷史、形態、權屬、問題和盤活進展,防範開放過程的系統性風險。同時,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盤活工作,支持國有企業將盤活存量資產作為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同時支持外資、民營企業參與中國存量資產的盤活。通過以上舉措實現必要的內外部資源競爭性使用、共享式發展,重塑中國經濟開放新形象。

(作者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f2c82d4c0e6776346a2af5aad423b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