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能在各個網絡平台上看到和《上海堡壘》有關的話題。
而圍繞它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負面言論。
這也難怪,《上海堡壘》從籌拍到上映,足足用了六年的時間。
據說光是打磨劇本就花了三年,然而這部耗費3.6億巨資打磨出來的電影,交出來的成績卻實在一言難盡。
上映的第二天,票房便急速下墜到1861.6萬,豆瓣評分僅有3.2分,
給出的評價好於1%的科幻片,好於0%的愛情片。
在百度上隨便一搜關於「《上海堡壘》流量電影」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抵制的聲音。
簡直不能更慘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網友們眾說紛壇。
有人覺得就不該讓鹿晗來演,沒有一點軍人氣質,裡面的造型也很不嚴謹。
甚至直接在豆瓣上留言問:「鹿晗為什麼還不退出娛樂圈?」
也有人說,這樣的劇情換了誰來演,都照樣得撲。
而刷屏最多的一句話是:
「流浪地球打開了國產科幻片的大門,卻被上海堡壘給關上了。」
但顯然《上海堡壘》的導演不這麼認為。
對於豆瓣3.2的評分,滕華濤導演表示:
不管是從態度上,還是技術上,還是很對的起自己的。
聽到有人說《上海堡壘》關上了國產科幻的大門,他很不理解,還說:
「可能很多人本來就抱著做不成的心態,結果驗證了,就是弄不成的。」
這話說的,好像自己還挺大無畏的,做了很多人沒有勇氣去做的事。
即便網上那麼多人評論不好,滕華濤導演還是很堅持自己的觀點。
他覺得很多人都是跟風評論,其實壓根就沒看過。
不過三好卻很認同微博上一位網友的說法:
豆瓣可能會讓你錯過一部好片,但絕對不會讓你錯看一部爛片。
滕華濤導演雖然發了道歉聲明,但從他在採訪中的回答來看,他對自己交出來的這份答卷,還挺滿意。
至於道歉,他也解釋是因為網上的負面評論太多,需要一個人出來承擔責任罷了。
可能唯一讓他覺得做錯的,就是用了鹿晗吧!
對導演來說,鹿晗的粉絲只能在宣傳上有一定幫助,並不會對票房有什麼幫助,他還強調這是大家很早就有的共識。
讓三好疑惑的是,在導演眼裡,粉絲的力量很有限,黑粉的力量卻無窮大。
評價不好,黑粉的鍋;票房不好,黑粉的鍋。
雙標的還能再明顯點嗎???
採訪結束後,關於導演直言用錯了鹿晗的言論,就直接在微博熱搜上掛了一天。
其實電影上映前,鹿晗沒有全情投入、拍戲不耽誤看球、陪女朋友打遊戲這些事,就已經遭到過不少網友的群嘲。
不過鹿晗早就不是第一次表達自己對演戲的態度了。
何況出道這麼久,沒有一部代表作,演過的電影和電視劇也幾乎沒有一部評分說得過去的。
這些觀眾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導演在選擇鹿晗參演的時候難道沒有了解過嗎?
雖然三好表示不信,但導演還真是這麼說的——
「選擇小鹿確實不是因為投資方的壓力,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有什麼樣的明星,而是因為很早就覺得合適。」
不過其他的工作人員,對這個說法顯然是有歧義的。
總製片人王琛說:
「我們這個項目需要他,比他需要我們更甚。」
在網上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因為鹿晗主演《上海堡壘》,江南一度很嘚瑟。
也不怪江南嘚瑟,要知道,在當時鹿晗可是連公開個戀情都能擠炸微博伺服器的人。
而在15年前後,流量+熱門IP還是市場上的香餑餑。
例如口碑並不算好的《小時代1+2》,網傳成本僅4700萬,照樣靠著改編IP+楊冪、陳學冬這些流量拿下了7.8億的票房。
所以在後來的發布會上,江南才會直言:
「用(鹿晗)既有演技的考慮,也有商業的考慮。毫無疑問,鹿晗是一位在商業上很成功的明星。」
商業上很成功,說白了不就是能帶來經濟,帶來利益嗎?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經過這兩年的荼毒,觀眾對流量的牴觸情緒也越來越大。
這種情緒有時確實會導致觀眾錯過某些比較出彩的表演。
比如去年上映的《動物世界》,很多觀眾因為主演是李易峰,直接選擇不看。
但實際上,李易峰在裡面的表現,真的進步了不少。
而《動物世界》本身特效精緻、故事情節也還算不錯。
雖然最終票房只有5億,也虧本了,但沒有人罵電影,也沒有人怪演員。
還有去年,黃渤首次執導的作品《一齣好戲》,選了張藝興作為主角之一的時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可等到上映後,很多人都表示看到了張藝興的演技,尤其是黑化之後的表演,非常亮眼。
雖然後來《一齣好戲》的評分也沒有太高,但打低分的人基本都是因為覺得情節設定有不太合理的地方。
同樣的,沒有人罵電影導演,也沒有人怪張藝興。
至於黑粉打差評的,根本就不存在。
其實觀眾的眼睛都不瞎,一部電影用沒用心,目的單不單純,大家一看就看得出來。
說到底,流量不是原罪,把流量當成糊弄觀眾的圈錢工具才是做不好電影的根本原因。
《一齣好戲》和《動物世界》,雖然製片方和導演都選擇了流量演員來做主演,
但從來都沒指望他們來扛票房,而是單純的把他們當作一個普通演員來用。
至於《上海堡壘》,我覺得有句評價說的很到位:
用鹿晗撲的驚天動地,不用鹿晗撲的悄無聲息。
大家怎麼看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