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距離大海只有2公里,為何會淪為內陸國?

2023-02-04     羲和奇談

原標題:摩爾多瓦距離大海只有2公里,為何會淪為內陸國?

摩爾多瓦位於歐洲東南部,是歐洲的幾個內陸國之一。歐洲雖然海岸線漫長,但國家眾多,難免就會存在內陸國家。這些內陸國,主要分布在歐洲中東部,比如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摩爾多瓦等等。在這些內陸國之中,摩爾多瓦可以說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因為其他內陸國距離大海都比較遙遠,而摩爾多瓦,距離大海卻只有兩公里。

摩爾多瓦面積33800平方公里,人口354萬,自然環境比較優越。由於地處東歐平原的邊緣地帶,摩爾多瓦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肥沃的黑鈣土,還有兩條大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地下水資源也非常豐富,全國約有2200個天然泉。所以可以說這是一塊比較宜居的土地。但長久以來,摩爾多瓦的經濟狀況卻並不景氣。究其原因,內陸國的地位無疑是影響摩爾多瓦發展的一個原因。

摩爾多瓦領土處在羅馬尼亞和烏克蘭的圍繞之下,西隔普魯特河與羅馬尼亞為鄰,東部、北部,南部都與烏克蘭接壤。特別是摩爾多瓦國土東南部,甚至可以隔烏克蘭敖德薩州遙望黑海,到大海的最短距離只有2公里。2公里的距離在普通的世界地圖中很難清晰地展現,所以有人甚至會誤以為摩爾多瓦是沿海國家。但仔細一看,這直線只有兩公里的地帶,其實屬於烏克蘭,並不屬於摩爾多瓦。這塊烏克蘭的土地將摩爾多瓦與黑海沿岸的德涅斯特溺谷隔絕了開來。

德涅斯特溺谷是由於地殼下降,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漏斗形狹長海灣,屬於黑海的一部分,與黑海通過海峽相通。烏克蘭在溺谷內建有海港,可以容納大量船舶避風。由此可見德涅斯特溺谷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但卻是摩爾多瓦可望不可及的。摩爾多瓦距離溺谷只有2公里,而且摩爾多瓦其他地區距離黑海也不遙遠,只是被烏克蘭的敖德薩州隔開,那麼距離大海如此近的摩爾多瓦,為何會淪為內陸國呢?

這還要從摩爾多瓦的歷史說起。摩爾多瓦和鄰國羅馬尼亞有著很深的淵源,現在兩國隔著普魯特河相望,已經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但其實摩爾多瓦人與羅馬尼亞人同文同種,都是達契亞人的子孫,兩國在歷史上也曾屬於一個整體。但到了1812年,沙俄的版圖擴張到了德涅斯特河,他們看到河流另一側的土地也很不錯,便渡過德涅斯特河,一直擴張到了普魯特河沿岸,用武力控制了德涅斯特河到普魯特河之間的土地。這塊土地當時叫做比薩拉比亞,就是摩爾多瓦的前身。只不過比薩拉比亞是有海岸線的,南部地區直接瀕臨黑海。那麼為何後來會失去海岸線呢?

到了一戰結束後,隨著沙俄的滅亡,蘇俄內戰的爆發,對邊境領土的控制力大減,羅馬尼亞便和比薩拉比亞合併,組成了一個國家。此時的比薩拉比亞仍然擁有黑海海岸線。但到了22年後,逐漸恢復元氣的蘇聯,只用三天時間,便重新控制了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無力抗拒,只能默認。不過比薩拉比亞當地還是擁有一些反抗力量。

蘇聯控制比薩拉比亞之後,出於維護統治的考量,便決定對比薩拉比亞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分而治之,是蘇聯對待各加盟國的一貫方式。比如在中亞地區,由於氣候乾旱,宜居土地較少,蘇聯便將環境優越的費爾干納盆地,分給了三個加盟國,目的就是讓三個加盟國互相掣肘。而蘇聯對待比薩拉比亞,也採用了這種套路,將比薩拉比亞瀕臨黑海的土地劃給了烏克蘭管轄,此後比薩拉比亞完全失去了海岸線。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基本維持了原來的邊界,新獨立的摩爾多瓦便淪為了內陸國,原本的黑海沿岸土地則歸屬於烏克蘭敖德薩州。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b09e9d99462d4a8bbda8bb990cbf4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