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同事轉了一篇曝光有害文具的文章,老母親們又不淡定了!
什麼甲醛超標、亮度異常、標識和使用說明不符合標準……孩子文具的問題也是真多~
熊貓君碰見過這樣的家長:「平時帶孩子買文具,他喜歡什麼就買哪一個,又不是吃的東西。」
可說真的,挑選文具的門道一點都不比給孩子買吃的少,而且有些我們根本就注意不到,甚至不知道。
何挑選安全放心的文具,今天熊貓君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一定要豎起小耳朵!
有多少家長給孩子買文具的時候,會注意到筆類產品筆帽上的這個小孔呢?
調查顯示:知道筆帽上有小孔的家長比例不足60%!不知道這個小孔用處的家長比例居然高達90%!
這個小孔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這是為了預防發生誤吞筆帽事故時導致兒童窒息而特意留的!
當孩子不小心吸入筆帽時,這個小孔保證孩子的呼吸道不被完全堵死,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因此,這個空氣孔也被列入了國家文具強制生產標準。
左圖:該病例氣管中的筆帽,通過氣管鏡拍攝;右圖:取出的筆帽
但對生產商而言,筆帽上加個小孔,在生產過程中可能要多花幾萬元,在利益面前,許多廠家仍在生產無孔筆。
因此,家長們在挑選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哪些筆帽必須要有孔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規定:
書寫筆、記號筆、修正筆和水彩筆的筆帽應符合下列3條規定中的至少一條:
筆帽尺寸足夠大,孩子無法誤吞。(垂直進入直徑為16毫米的量規時,不通過部分大於5毫米)
筆帽體上需要有一條連續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氣通道。空氣通道可以由筆夾等凸起的部分提供。
筆帽應在室溫最大壓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氣量為8升/分鐘。
也許,上面這些數據你可能看不明白,沒關係,告訴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
只要在有選擇範圍內的學生用筆,請儘量購買筆帽上有小孔的!!
幾乎每一年有關於文具的檢查,膠水類總會上(黑)榜:
對孩子來說,用了這些不合格的膠水,可能有刺激眼粘膜、鼻粘膜和皮膚等潛在危害。
具體怎麼選呢?
看材質標識
我們拿幾款大家常用的膠水來舉個例。
圖片/年糕媽媽
敲重點:儘量給娃挑選專為兒童設計的無毒環保膠水或PVP材質無甲醛的類型。
看用途
什麼鍋配什麼蓋,啥樣的膠水粘啥樣的對象,才能事半功倍!
圖片/年糕媽媽
有些家長陪孩子做手工,全程只用一支固體膠搞定,什麼紐扣、布條都用它往紙上貼。
結果等娃到了學校,「不堪重負」的材料們紛紛掉落罷工...這就尷尬了。
給大家來個小總結:
圖片/年糕媽媽
小心聞膠水上癮!
在歐美,有不少人強力膠、橡膠膠水等這作為大麻和其他毒品的替代品(因為價格便宜,還容易買到)、
但這種好奇的吸食行為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不制止的話,不僅容易上癮產生依賴,還會引發腦損傷、心臟疾病和嚴重的呼吸問題。譬如:急性呼吸衰竭、心率不齊、暈眩、嘔吐等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迷戀膠水味道的跡象,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把苗頭掐死在萌芽狀態。
很多家長在挑選作業本的時候認為白就代表作業本品質高,其實這也是個很大的誤區。
「太亮的作業本主要是因為添加了大量的螢光劑。」
專家表示:長時間使用這類紙製品可能會對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同時螢光增白劑被人體吸收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如果有傷口,螢光增白劑和傷口處的蛋白質結合,會阻礙傷口的癒合等。
《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規定:
學生用的課本、簿冊的亮度(白度)應不大於85%。
白度不大於85%是什麼概念?
一般來說,85%以下的白度紙張看上去會偏黃,如果紙張原料是純木漿,白度在90%左右。
如果超過了90%的白度,會損傷孩子的眼睛,影響視力。
如何挑選
家長為孩子選購作業本時,最好不要挑選顏色特別白亮、在自然光源下有些刺眼甚至反光的本子,應儘量挑選紙張顏色呈淺黃色、或偏淺綠色的本子。
ps:記得教育孩子,不要把作業本放在嘴裡,防止螢光劑直接被孩子吞服。
前段時間,同事的兒子常嚷嚷噁心想吐,還總頭暈,去醫院檢查後的結果至今讓她後怕。
醫生說這並不是腸胃類疾病,而是中毒了!
罪魁禍首竟是她前陣子給孩子買的「彩色螢光筆」,苯濃度嚴重超標,引發的中毒。
螢光筆吃不進嘴,也會引發中毒
螢光筆中的螢光劑是化學物質合成,而有些無良廠商,為了讓螢光筆書寫顏色更鮮艷,聞起來更受孩子喜歡,會添加大量"苯",來謀取高利。
但可別小看這個"苯",它本身具有揮發性,如含量超標會在孩子書寫時隨呼吸道進入體內,輕則頭暈噁心,重則神經痙攣昏迷。
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曾指出:
苯與白血病風險增高關聯,長期吸入引發"兒童白血病"。
家長選購一定要謹慎,有香味就別選別用了,另外要看包裝上是否有執行標準GB21027-2007《學生用品的安全通要求》。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文具選購的小方法:
1、用修正帶代替塗改液。
2、包書皮儘量選擇傳統牛皮紙。
3、橡皮擦儘量購買無味的。
4、建議選擇手搖式轉筆刀。
5、買文具儘量多去正規的文具店或超市購買。
為了孩子的健康,吃的用的,家長多留個心眼吧。看了今天的文章,下次買文具的時候,一定能挑對了。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熊貓兒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