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快速進入「備戰」狀態,核酸採樣隊隨時待命,一令即發;他們強化黨員的擔當引領作用,用頑強的毅力,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採樣工作中;他們迎風斗雪為居民健康而戰,在這個不一樣的寒冬留下了最美的身影。他們就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們。
從2021年12月中旬,陝西、天津出現爆發病例,再到2022年1月北京海淀、豐臺等局部的疫情,防疫形勢驟然嚴峻,快速排查重點區域及高危人群成為重中之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大量、多批次名單的核酸採樣任務,社區工作量驟增,從朝陽初升到繁星點點,從凌晨到夜晚,中心的醫護人員連續奮戰,加班加點成了工作常態。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社區黨支部書記、金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郭瑾,從開始就承擔起與街道專干對接入戶名單等工作,根據日常工作部署,合理安排採樣隊伍,親自帶隊入戶採樣,經常工作至凌晨,第二天繼續處理中心其它事務; 午飯常常是熱了又熱,最後變成了晚飯; 上學的孩子也無暇接送,只能偶爾抽個空兒用微信視頻和和家人聯絡一下。 同事們常常囑咐她注意休息,可她卻說: 「我儘可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給其他同事們減輕點兒負擔……」
金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共產黨員曹亞男,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衝鋒在一線,入戶採樣任務艱巨,為了照顧其他有困難的同事,節假日、日常夜班她都積極請戰,自己的兩個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經常是早晨孩子還沒醒就走了,晚上回家孩子已熟睡。 她總說我的「軍功章」多一半應該是家人的! 入戶採樣時,她總是一遍遍囑咐同事們「做好個人防護,下樓梯慢點別摔倒……」絮絮叨叨像個婆婆,其實是心疼可愛的「大白」們。
1月21日的大雪夜晚,具有17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副主任護師史鴻燕接到負責核酸採樣的任務時,她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即刻從門頭溝的家中趕到單位,帶領隊友按時間完成核酸採樣任務。 在一次核酸採樣過程中,她不慎將大拇指嚴重擠傷,但她輕傷不下火線,仍堅持按標準完成每一例採樣。
1月21日,蘋果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後接到9批300餘人的入戶採樣名單。 當日清晨,伴隨著漫空飛舞的雪花,共產黨員、護士長榮毅新,黨小組長張婷等核酸採樣隊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爬樓、爬坡,穿梭在各個樓群中……大家衣服在室內被汗水浸濕,出樓時又被寒風吹得透心涼,時刻感受著冰冷刺骨的「酸爽」。 夜幕下雪越下越大,但大家無暇顧及,一心只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就這樣一直持續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點多鐘。
榮毅新很多時候不僅要在早上7點到中心為全員核酸採樣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完成後還要和同事們一起在9點之前趕往集中採樣點,現場培訓、協調、疏導人員,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著,晚上又主動加入到入戶核酸採樣隊伍中,常常帶領大家一直工作到凌晨。
古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耿璐、郝加平作為採樣隊長,面對高強度的篩查工作不顧自身的傷病,每次接到緊急核酸採樣任務,都是第一時間趕到單位投入工作。 領導和同事們多次叮囑他們千萬別硬撐,可他們每次都說: 「放心,這點病不叫事,還能堅持! 」由於古城轄區無電梯的老舊居民樓較多,身為九零後,高子琪、張宗正、李晨曦三名年輕的採樣隊隊員常說,「我們年輕,爬樓的工作我們來! 」每一次連夜的採樣任務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1月19日深夜9點,老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王亞楠突然接到入戶核酸採樣的緊急通知,此時愛人正在負責冬奧夜間供電保障工作,家中只剩下兩個孩子。她叮囑8歲大的姐姐一定要照顧好妹妹後,毫不猶豫地冒雪來來到單位,一直工作至凌晨兩點多。陳琦、滿玲玲家都住在門頭溝,孩子也都只有1-2歲,最是依戀媽媽的年紀,但是每次接到任務,她們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單位,在夜色沉沉中集結準備,在晨光熹微中開始戰鬥,採樣結束後繼續完成正常的診療工作,她們從來沒有提起家中的困難和難以割捨的親情。
社區醫務 工作者的崗位是平凡的,但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直面嚴寒,連夜奮戰,和時間賽跑,和病毒賽跑,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平凡的。 他們用初心和行動踐行錚錚使命,用汗水讓這個寒冬暖意融融,他們說: 「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繼續堅守在防疫的第一線! 」
文:黨委辦公室/社區黨支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9368049e9106379a14e484c1f5049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