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疆域1316萬,人口4億,為何會迅速衰亡?答案並非閉關鎖國

2022-08-28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清朝疆域1316萬,人口4億,為何會迅速衰亡?答案並非閉關鎖國

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一般都認為是唐朝,但如果綜合對比起來,其實在所有的封建王朝里,清朝才是最強大的!無論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又或者疆域面積和人口數量,清朝都要遠遠超越唐朝。

就拿最關鍵的兩項數據來說,疆域面積:唐朝最大面積為1237萬平方公里,而清代疆域面積最高時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唐朝鼎盛時期的人口數量最高也沒有超過一億,巔峰時大約有8500萬,而清朝最高曾多達四億人口!

清朝

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也使得清代和唐朝的經濟完全不在同一個量級,如果不考慮時代因素,清朝的實力其實從各方面來看都要遠勝唐朝,可以說,清朝曾走上了歷史的巔峰。

但這個實力強悍的王朝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卻又迅速走向了衰亡,鴉片戰爭之後,大清王朝引領著中國歷史進入了苦難的深淵時代,我們不禁想問:如此強盛的大清王朝,為什麼會迅速敗亡?

清朝的疆域面積,在明代故土的基礎上先後收復了藏台疆等地,在大一統的進程中不斷擴充帝國的疆域面積, 1760年,大清國的面積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此後,清朝的人口數量很快迅速增長,僅僅過了短短几十年,清朝人口總數便在1834年突破了4億。

清朝

與此同時,走到歷史巔峰的大清帝國也開始盛極而衰,無論是領土的擴張,還是人口的繁盛,都無法阻止這艘東方巨輪駛向無盡的深淵。為什麼盛極一時的大清帝國,會迅速敗亡?教科書上的答案,往往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閉關鎖國」。

事實上,清朝的衰亡的根本原因並非閉關鎖國,早在閉關鎖國之前,大清就已經走在了危險邊緣,其衰落最大的根源就在於——清王朝的疆域和人口都已經突破了「邊際平衡」。

邊際平衡,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臨界點,一個王朝之所以會不斷擴張自己的疆域範圍,是因為每擴大一塊土地,就能帶來新增收益。

清朝

縱觀世界和歷史,大部分的戰爭和侵略都是因為有利可圖,所以總有人為了占領更多的地盤而瘋狂地發動戰爭,在他們眼中,更多的土地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

大清王朝起家於東北,通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斷搶占地盤,最終不但控制了中原地區、還將東北地區、蒙古草原、以及整個西域全部收入囊中,清朝的疆域達到巔峰時期的1316萬平方公里,這是除了元朝以外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在擴張的過程中,大清王朝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不過,儘管從理論來看,占領的地盤越多帶來的回報也越多,但是,每新增一塊土地也會相應產生新的成本,比如治理成本、駐軍成本、教化成本等等,在擴張的過程中,最初新增的地盤所帶來的收益一般都會大於成本。

清朝

但是隨著地盤的增多,慢慢地成本越來越高,而收益越來越少,到一定的時候,收益和成本就會相等,這就是邊際平衡,一旦超出這個平衡點,成本就會超過收益,國力就會衰退,社會就會動盪,一個王朝就會由此盛極而衰。

大清王朝在達到這個邊際成本之前收穫了大量的財富,於是皇帝宣布永不加賦,賦稅減少,老百姓的小日子就好過,沒事就生孩子玩,人口數量在乾隆嘉慶年間直線上升,很快就達到4億規模。

人口數量是古代衡量一個國家繁榮程度的重要參考數據,但人口並不是越多越好,這個數字同樣有一個臨界值,一旦超過,就變成了人口過剩。

清朝

清朝

而清朝4億人口的規模,已經屬於人口超級過剩,帶來的結果就是勞動力越來越廉價,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土地耕種,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失業率很高。

勞動力非常廉價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不會有人去研究如何發展新的技術以改進生產效率,因為勞動力太便宜了,所以,當西方熱火朝天進入工業革命階段,而大清王朝依舊停留在農耕社會。

疆域的邊際平衡被打破,人口數量遠超臨界值,這兩大因素,最終成為壓垮帝國的千斤重擔,這個一度能媲美大唐的強大王朝,也因此很快倒在了歷史的車輪之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8e5d01b79273a4acdf616df0907b5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