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金維克伴隨知力一路同行 | 知力緣 科普情 · 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

2022-02-21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科普作者金維克伴隨知力一路同行 | 知力緣 科普情 · 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

進入2022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已走過整整65年

在通往科學殿堂之路

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砥礪前行

為此,特設「知力緣 科普情·知識就是力量65周年」系列專題,分享知力讀者、作者、編輯以及專家們的故事,感受《知識就是力量》雜誌65年來陪伴一代代人成長的使命擔當與深厚底蘊。播種科學種子,點燃科學夢想,引導新時代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知力讀者故事

金維克

曾任科學普及出版社常務副總編

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知識就是力量》20世紀50年代讀者

《知識就是力量》 (下文簡稱《知力》 )創刊於1956年,當時我10歲, 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早期的《知力》是從蘇聯雜誌翻譯過來的,而且前幾期是蘇聯人選編的。我對那些雜誌至今仍有印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期,封面是一架帶有紅五星標誌的高速轟炸機,兩台發動機噴吐著熾熱的氣流,使人似乎能夠聽到那震耳的轟鳴。為什麼我對這個封面記得這麼清楚呢?因為我從小就是個航空迷,小學三年級就自己做出了一架牽引式滑翔機模型,用的套裝材料是專門跑到剛開業的王府井百貨大樓購買的。

但那時的《知力》我還看不懂,我的課外讀物還處於從《小朋友》到《兒童時代》的過渡階段。

二十幾年後的1978年,我調入科學普及出版社,一開始是在新創刊的 《現代化》 當編輯。第二年,王天一先生從新疆調回北京,主要任務是組織 《知力》 復刊。歷經10年的文化荒漠,人們對科學知識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當時 《現代化》在郵局的征訂數是18萬冊,《知力》的征訂數更高達57萬冊!

天一先生是科普界的老前輩,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在上海創辦了聞名遐邇的《科學大眾》。他回京後擔任科學普及出版社副總編,還負責《現代化》雜誌的終審,因為辦公地點不在一處,所以每期《現代化》的發排稿,都由我送到他的家中。

那時我已開始嘗試撰寫和翻譯一些科普文章,當然其中多數是在《現代化》上發表的。但當時有的領導對編輯參與創作仍心存疑慮,要求我發表文章時一定要用筆名。一次,我到天一先生家取稿子,他對當期的文章做了一番點評,特別指出某篇翻譯文章質量不錯,內容新穎,文筆也好。我不好意思地告訴他,那篇文章是我翻譯的。他很高興,說那你為什麼不給《知力》投稿呢?《知力》(在當時) 可是以翻譯為主的科普刊物啊。

於是,後來我便陸續將一些作品送交《知力》,有時 《知力》 的編輯也主動向我索稿。

我在《知力》發表的文章,大多譯自法國的《科學與生命》(Science et Vie,過去曾被譯為《科學與生活》)和《科學與未來》(Science et Avenir)兩刊。1979年《知力》復刊後,譯自英文的文章最多,譯自法文的很少。但平心而論,法國人做科普是有傳統的,他們的科普刊物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他們採取專欄作家制,每個欄目都有一兩位業內的固定作者,無論哪個領域出現了科學新聞,那些專欄作家都能很快地把圖文並茂的科普文章提供給編輯部。

一次,時任《知力》編輯部主任的肖枕石找我,說有一篇從法文譯過來的文章有些問題,讓我趕快幫忙校訂一下。我忙了兩個晚上才完成任務。他看了很滿意,說那你應該和那位譯者共同署名。我推脫不過,就問原來的譯者叫什麼?他說那個人也用筆名,叫「兆兆」,因為他的名字中有一個「兆」字。我琢磨了一下,說,那我就叫「微微」吧,也暗合我名字中的「維」字。這下好了,一個「兆」,一個「微」,兩個都是國際單位制的詞頭, 如果相乘正好等於1。

我在《知力》上發表文章,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後來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總共發表了幾十篇。

到了90年代,我開始擔任科學普及出版社的副總編,有幾年分工負責幾個期刊的業務工作,也包括終審稿件,其中還有一年多把辦公桌也搬到《知力》編輯部,那時和《知力》的同仁們真是熟得不能再熟啦。

如今,使我感觸頗深的是,2014年《知力》的改版猶如鳳凰涅槃,面貌一新,時代感大有增強,編輯部也都是年輕的新面孔了。我衷心地祝願《知力》青春永駐!

尋人啟示

講述您與《知識就是力量》的故事

尋找您與《知識就是力量》的情緣

凡是曾為《知識就是力量》的發展努力過的專家們……

凡是曾為《知識就是力量》創作過的作者們……

凡是曾閱讀過《知識就是力量》的讀者們……

請您記錄下您與知力的故事情緣,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讓我們用自己的故事,去繼續影響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就像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那樣。‍

截稿時間

2022年2月28日

投稿形式

不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口述(手機錄像請用橫屏拍攝)

內容結構

說明自己曾經在哪個年代閱讀《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那時最喜歡哪類文章,對自己後來的學業和工作有怎樣的幫助,對現在青少年讀者的寄語。(以上僅供參考,歡迎自由發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7a27cabb1d0ddb5b3a725e75422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