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到全球熱榜第一,網飛新劇又贏麻了

2024-10-06     獨立魚電影

最近,一部尺度生猛的新劇在國外爆了。

在網飛上線兩周,力壓多部熱門美劇,登頂IMDb最熱劇集榜第一。

這部劇改編自轟動世界的富家子弟弒親案。

講述一對兄弟倆,合謀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而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竟有無數民眾堅稱:

他們無罪。

案件曝光後。

隱藏在美國上流家庭內的黑暗秘密流出……

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怪物:梅內德斯兄弟的故事》Monsters: The Lyle and Erik Menendez Story

這部劇屬於網飛推出的 真實罪案改編系列《怪物》。

2022年,第一部《怪物:傑夫瑞·達莫的故事》播出。

聚焦於一個背負17條人命的強姦犯、殺人犯、食人魔。

憑藉離奇的故事、大膽的畫面及精良的製作,上線即爆,躋身網飛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劇集top3,僅次於《怪奇物語》第四季和《魷魚遊戲》。

時隔兩年,第二部終於回歸。

同樣的製作班底,講述又一起駭人聽聞的世紀奇案

案件發生在1980年代末的比佛利山莊。

這裡毗鄰好萊塢,是 美國最富有的社區之一,居住著數不清的明星、 富商。

然而,就在這奢華之地,卻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血案。

一位知名的娛樂業大亨梅內德斯與其妻子,在一個晚上慘遭殺害。

當警方趕到現場時,看到了極其可怕的場景——

昏黃的屋內,電視機兀自作響,遍地灘灘血跡和黏稠的人體組織碎片。

大亨夫婦一個倒在沙發上,一個趴在地毯上,滿身槍眼,鮮血浸透,都已面目全非。

報案的正是家中的長子萊爾

他在電話中語氣驚恐, 聲稱自己的父母在家中遭到槍擊。

「我不知道……我一回來就發現他們死了。

我媽和我爸……」

起初,警方認為這是與一場與黑幫有關的謀殺。

死者梅內德斯在好萊塢有著廣泛人脈,曾投資了許多電影和唱片。

暗地裡還參與色情片製作,從事毒品交易,與黑幫有染。

然而,隨著調查深入,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現場沒有破門而入的痕跡,死者也沒有掙扎跡象,更像是熟人作案。

最終所有的嫌疑,指向死者的兩個兒子,萊爾和埃里克。

萊爾和埃里克是典型的富二代。

從小過著無憂無慮、讓人艷羨的生活。

接受精英教育,讀貴族學校,業餘愛好也獲全力支持。

高中時,兄弟倆已是專業水平的網球運動員。

謀殺案發生前兩周,埃里克還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網球錦標賽,並進入第二輪預選賽。

外人眼裡,他們受益於成功的父母,本該擁有完美的人生。

到底是什麼促使這對兄弟做出弒親之舉?

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作案動機也有了各種猜想。

這場血案背後,似乎藏著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暗世界。

第一層動機:遺產之爭

一開始,人們認為,兄弟倆的殺人動機就是謀財。

父親積累了至少數千萬美元的財富,還擁有價值不菲的房產,這在90年代是一筆不可估量的數目。

但,他 曾明確表示不會讓兩個兒子繼承遺產。

因為兄弟倆的表現讓他極為失望,不僅曾因一同入室盜竊被抓,而且長子 萊爾因學術剽竊遭普林斯頓大學退學。

案發後,兄弟倆的行為也讓這一動機更加合理。

父母下葬前一天,萊爾一次性買了3塊勞力士表。

之後兩個月里,他們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悲傷,而是立即聯繫律師處理遺產事務。

並且大肆揮霍財富:入住豪華酒店,購買高檔跑車和奢侈品,去海外旅行,匆匆花掉70萬美元。

‍但很快,有人提出質疑。

財產問題不能解釋兄弟倆為何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

二人從小就過著揮金如土的富二代生活,根本沒有普通人的金錢概念。

這樣的人會為了錢,一夜之間成為殺人狂?

於是,第二層動機浮出水面:父母的精神控制與壓迫

兄弟倆辯護律師萊斯利,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開了15槍,直指面部和後腦勺,那是大寫的憤怒。只有一樣東西,能產生那種級別的憤怒——家庭。」

通過證人的證詞和律師的辯護,人們逐漸了解到,兄弟倆的父親、 娛樂業大亨梅內德斯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

他身為古巴移民後裔,一路奮力攀爬,實現了世人艷羨的「美國夢」。

他將這一切歸因於自己所受到的嚴苛的家庭教育,和自己的完美主義信條。

所以,他不僅對自己要求極高,也對家人和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法庭上, 兄弟倆回憶父親對他們的管教。

每次他們的學習成績稍有下滑,就會受到父親毫不留情的羞辱和體罰。

連家庭晚餐,也像智力競賽節目現場。

父親一邊吃飯,一邊向孩子連環發問,回答錯誤則會招致羞辱與懲罰。

哥哥萊爾從小就因此精神壓力過大,嚴重禿頂。

甚至在網球比賽現場。

兄弟倆出現一點失誤,父親都會怒氣沖沖地從觀眾席跑到賽場揮舞手臂地辱罵。

母親沒有直接參與虐待。

但她整日酗酒、嗑藥,對丈夫的暴行視而不見,默許了這一切。

她的冷漠態度也讓他們感到孤立無援,精神上的孤獨與壓抑感日益加劇。

兄弟倆的盜竊行為,就是為了尋求精神紓解。

父母去世後的大肆揮霍,也不是貪戀錢財,而是在享受無人管束的自由。

心理專家認為,這樣的 畸形教育會讓兄弟倆積累強烈的反抗情緒,並最終通過極端的暴力行為爆發。

然而,兄弟倆所遭受的家庭傷害似乎還不止於此。

案件最具爭議性的一部分,來自於更驚人的指控。

法庭上,兄弟倆哽咽著說出了他們深藏多年的家族秘密——從小就遭到父親的性虐待

而這也成了他們弒父的第三層動機。

哥哥萊爾回憶稱,他在6歲時就開始受到父親的猥褻、性侵,並被告知這是彰顯男子氣概的按摩術,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萊爾長大後,父親轉而將魔爪伸向弟弟埃里克。

後來,在父親的暗示下,萊爾又性侵了弟弟。

這些指控得到了一些親戚和好友的間接證實。

很多人記得,小時候兄弟倆就曾提及性虐待一事。

辯方還出示了大量關於萊爾和埃里克下半身的照片,都是 父親在他們小時候拍攝的。

回憶中,埃里克又爆出一個猛料:

不久前,他們因為巨大的精神困擾,試圖與父親當面對質,有意向外捅破這個秘密。

這讓父母都大為惱火。

案發幾分鐘前,父親面色凝滯地關上了書房的門。

在此前,她的母親也暗示他們,自己買了槍,並且說:

「你以為我是白痴嗎?我一直都知情。我不想讓這個家分崩離析。現在你們毀了這個家。」

萊爾和埃里克幾乎同時意識到,他們可能會被父母殺死。

之後,他們出去裝上獵槍。

決定在被父母殺死之前,先發制人……

這不僅道出新的犯罪動機,也將案件引向了另一重想像。

難道,這不是謀殺,而是正當防衛?

儘管案件證據確鑿,犯罪事實清楚。

但由於案情的複雜性,整個審理過程耗時八年才塵埃落定。

1996年7月,法官最終宣布:

兄弟倆因一級謀殺罪成立,判處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

漫長的審理過程中,畸形的原生家庭成了最受關注、最具爭議的焦點。

也因為這一點,即便在定罪之後,人們對兄弟倆的態度仍然十分複雜。

有人認為他們是冷血的殺人犯,理應為其行為付出代價;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他們的遭遇表達同情,認為他們是可憐的受害者。

然而,這部劇看到最後,又會發現真相越發模糊不清。

比如,當大家看到下述情節,會作何感想——

兄弟倆曾讀過一本涉及亂倫性侵的書籍,而他們在法庭上所講述的故事,與書中性虐待的情節高度一致。

兄弟倆曾痴迷於一部電影,講的是富家子弟如何殺死親生父親,繼承家業的故事。

更令人細思恐極的是,他們都是在辯護律師萊斯利到來之後,才講出自己被父母性虐待的事。

萊斯利律師上一次戰績,也是以原生家庭的性虐待為由,幫殺人犯洗罪。

哥哥萊爾甚至一度在庭審後,向人誇耀自己在法庭上的「精彩表演」。

看完這些,是否又覺得自己被騙了呢?

難道,精神控制和性虐待都不過是他們合謀編造的謊言?

然而,這也並非最後的反轉,整個案件就是留下了一個模糊不清的結局

大量口述的細節碎片,無法拼湊成一個邏輯完整的事實。

基於法律程序和事實證據的審判結果,可能也不等同於絕對真相。

口口相傳的案情,是當事人、律師、法官、庭審團、媒體等多方無意間共同建構的故事。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類似案件中,原生家庭問題都成為爭議焦點。

像吳謝宇弒母案中,不少人認為他的作案動機是遭到母親控制壓抑太久。

吳謝宇也自稱受困於母親的過度掌控中,十分痛苦。

他曾帶同學回家,都讓母親情緒激動。

三聯報道中說:「吳謝宇的世界,看上去由媽媽和高分構成,再無其他的對外連接。」

但當人們重識這一案件的惡劣性,看到更多矛盾的細節時,又有大量聲音指出:

這或許是吳謝宇精心鉤織後散播給媒體的故事,意圖博取同情與減刑。

一審中,吳謝宇弒母的理由是,母親患有精神疾病,早有自殺之意,他只是太愛母親,想讓她儘快解脫。

吳謝宇在作案後以母親的名義貸款,謊稱陪兒子出國,向親友借錢144萬元。

長達三年時間,他逃亡各地,嫖娼、泡吧,揮霍騙來的錢財,明顯蓄謀已久,主觀惡意明顯。

國產劇《底線》中以吳謝宇案為原型的情節

而現實中的梅內德斯兄弟弒親案,動機亦被懸置。

他們究竟是畸形家庭的產物,還是自行發展的結果?

在魚叔看來,或許都有。

現實必然不是謊言與真相的二元對立,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

大眾對殺人犯的複雜情感,也不僅源於案件本身,還不斷應和著自身的經驗和體悟。

真正讓人恐懼的,也許不是血腥的罪惡,而是人性中無法被徹底看清的黑暗面。

因為無法看清,它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就不僅是案件本身的懸念,更是圍繞它們不斷演繹出的猜測與想像。

恰如劇名「怪物」——

令人生畏的,不是其形象的可怖,而在於它超出了人類理解的邊界。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50a77be38dd6472c11600a55c8c29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