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IMPACT STUDIO
23fall的同學們在經歷了「痛苦」的趕DDL之後,也迎來了斬獲offer的「豐收季」。Impact Studio集結各位學長學姐們,從個人經驗出發,涵蓋作品集製作、留學選擇、申請過程等多方面信息,幫助新學子們在留學之路上少走彎路、更加順利的前進~
01 < 瞅瞅我們的學長 >
郭郭
本科:天津城建大學
專業:建築學
OFFER(截至發稿前):
墨爾本大學
rmit
雪梨大學
新南威爾斯大學
昆士蘭大學
阿德萊德大學
科延大學
02 < OFFER在此 >
03 < 感受不一樣的建築設計教育 >
我自認為是一個對什麼東西都有一點感興趣的人,我認為我對於很多東西的興趣或者熱情能夠成為我和別人的想法與眾不同的原因。作為一個設計專業的人我會認為在你體會了某種生活方式或者某個別人不曾體驗的東西設計才會有和別人不同的亮點。
我關注很多社會事件,比如說之前卡達世界盃時所爆出的勞工權益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對原住民生活的侵害問題都是我們作為做設計的人所可以了解的,為沒有聲量的人服務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我對設計的熱情來自於對別的方面的熱情,我會熱烈的關注文學作品,手工藝品,新聞熱點;這些興趣都會轉化為我對設計的熱情並且他們會在某個想破腦袋尋找思路的時候成為我靈感的源泉,只是這些東西在大部分時間都只是河流里的一滴水。
說來奇怪好像從小就一直有著這樣的想法,聽我媽說小的時候就想要「讀完英國讀美國讀完美國讀法國」但現在倒是也不想讀那麼多書了,打心底里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搞學術的人吧。目前想要出國讀書無非是想要在這個內卷的時代能夠多一些競爭力,並且在國內的學習過程中我總是感覺和國際觀念的建築設計教育有所差距,是因為本科學習過程中的師資力量的原因嗎?這就要等到我讀完研究生才能知道了。
另一方面想要出國讀書是因為在本科學習階段總是感覺設計被條文規範限制的太死了,每當你想要做的天馬行空一點就有老師抱著規範在身後抽你鞭子,甚至到最後可能會因為一句缺乏落地性給我一個很低的分數。所以就把我小腦袋裡的想法們寄希望於國外的建築設計教育了。
04 < 用建築的方式把生活串聯在一起 >
我作品集中第二個項目是我很滿意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的構思過程來源於我的另一個作品集項目(第三個)在做第三個項目的調研過程中,我發現新加坡是全世界外籍勞工(Domestic Workers)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在2020年疫情期間新加坡發生了很多勞工宿舍的聚集性傳播案例,通過調研我發現,他們的生活空間十分狹小通常一間宿舍要住十多人。
並且外勞雖然長時間生活在新加坡的環境但他們的生活卻始終離新加坡人的社會有很大的距離,甚至他們可能只會和自己同種族同文化同宗教的人交往,這時割裂的生活方式,不堪的生活環境及其有可能造成他們的心理健康受損。所以我想要設計一個建築可以將他們的生活和新加坡人的生活串聯在一起。
可是怎樣將他們串聯呢?
我想可以設置不同的功能,例如說對勞工而言,他們需要更好的交往環境,他們的家人或許會來同住時,他們需要一些勞工家屬的工作坊,可以讓他們通過製作販賣一些手工製品等來賺錢以減輕一點生活負擔,甚至可以為他們開設一些技能培訓班,可以為他們的子女開設興趣班,這些功能也同時可以給新加坡住戶做使用。
除此之外,建造劇場建築,圖書館,體育館,商業中心,電影院等則可以將勞工的生活圈與新加坡人的生活圈做一個交集,為周邊的新加坡居民提供了商業建築,同時為他們營造一個可以彼此交集,交流的場所。同時這些場所也可以為勞工和家屬提供可以豐富他們精神世界的空間。然後通過對這些功能空間的整理,可以初步的判定功能空間所需的大小。接下來通過梳理功能之間的關係使用線性空間串聯起每個功能,以達到平衡的排列。最後設計了線性空間的景觀造型,讓較長的空間不會感到過於乏味。
05 < 設計策略上的轉變 >
在學校做設計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感到胃疼,或許是因為集中彙報的時間太多了,經常會讓我覺得不舒服,特別是在彙報前夕真的是各種生理不適,當然這部分在以後的學習甚至工作過程中還會經常胃疼並且還要習慣胃疼。
但是在作品集的製作過程中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非常舒適的,這樣的心理感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原因肯能是因為作品集的製作流程里正式的還要使用ppt進行彙報的流程基本上是沒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和studio的老師在聊項目的過程中是更加像是和同齡人分享意見和觀念的過程。並且對於我個人的交往習慣來說和作品集的老師磨合過程也是十分的舒服的。
通過在studio的作品集製作對拓寬自己的眼界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在製作過程中和學校學習最大的區別是指導老師會根據我的最初步的想法提供很多可以學習的案例,通過對於成熟的案例的研究分析是可以讓我對於自己的項目邏輯和概念更加豐滿。包括通過在studio 的作品集製作更讓我體驗到和在學校做課程設計時完全不同的工作流,可以說是更順暢更加表達優先的思路。
06 < 開拓自己的思維 >
我覺得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主題的選擇是一件蠻困難的事情,尤其對我這種選擇困難的人來說。我強烈的認同開卷有益這句話,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多的去注意一些感興趣的案例,但是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會感覺每天都做與建築設計高強度相關的工作會比較無聊和難以堅持下去
那拋開這些,我覺得多看新聞多關注一些感興趣的熱點內容不論是勞工權益的,宗教的,關於環境保護的,政治話題的等等對於開拓自己的思維都有幫助;甚至說平常多去體會一些一般自己不會做的事情也有可能會有幫助,比方說我有玩玩羊毛氈,最近在玩鉤針,同時對Tufting(編制地毯)也很有興趣,我都會覺得這些興趣會在某個我沒發覺的時候對開拓自己的思維有幫助。保持自己對於生活的熱情這一件籠統的事情我相信都會幫助到我們。
我在申請過程中因為全報的澳洲的學校(澳洲學校相對來說投遞需要的東西比較少)所以就並沒有找studio的作品集投遞部分,但是在我投遞過程中有很多問題studio的大家也都很支持很熱心的幫助我解決一些問題,後面甚至還直接問我需不需要studio這邊來免費幫我投遞,這件事在當時那個壓力很大的時期真的讓我感到很暖心。希望studio能越辦越好,能夠成為想要報名留學的同學們帆船的順風,大家都能順順利利的拿到夢校的offer。
文中作品及部分圖片歸作者本人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QYY:歐洲+澳洲名校景觀offer,來看退堂鼓一級選手的奇幻申請路
2022精選經驗談-建築非北美篇 | 英歐港新混申怎麼準備?這些成功選手的經驗談你要看看!
N:景觀offer大滿貫!看看錄取哈佛GSD/賓大UPenn/伯克利UCB/康奈爾Cornell的TL
HE:雙非學姐斬獲USNews#7華盛頓大學、UVA、Umich等美國名校景觀offer,心之所向,終將抵達
起司漢寶:港大HKU/港中文/皇藝RCA/謝菲offer到手!在從零開始的設計道路上愈挫愈勇
蟋蟀:UCL/港大/代爾夫特也沒那麼難抉擇,城鄉規劃專業學姐夢校直擊!
SZC:澳科學姐擺脫拖延,收穫英歐等頂尖景觀名校offer!
趙宇涵:班裡有個同學,不僅學習好,唱歌也好聽
問題賊多的王同學:從雙非室內設計專業到全球15愛丁堡大學王牌專業!
CXA:UCL、NUS、阿爾托、謝菲、愛丁堡part2...建築offer快被包圓了!
LXT&CQY:情侶這麼磕就對了! 老四校建築申城設, 一起拿遍UCL/NUS/UPenn/等offer
FGL:重大學長圓夢NUS!建築城設混申收穫UCL、港大、愛丁堡、米理offer9九宮格!
7:老八校城規質樸星人的offer11選:TUD/UPenn/UCL/CMU/NUS......
靳雪婷:作品集糊了還能收到康奈爾offer ?!極限挑戰DDL強勢逆轉三無背景
Lorenzo:國家公派讀博,在米理探索建築遺產保護
YY:北林學姐連獲賓大UPenn/TUD/NUS等7張景觀offer, 多角度申請TL規劃, 必看!!
朱延迪:我在劍橋的所得,確有許多是其他學校不能給予的
駱肇陽:拿遍各種獎金的MIT聯合培養博士談建築帶給他的熱愛與痛苦
張卓群:曾經我們是探險者,如今想做日本留學擺渡人
李紫晗:景觀轉建築拿下UCB伯克利offer,北林女孩的設計探索之路
唐萌:從成績平平到保研第一,南大學姐說一年足矣!
黃晶:從IBM裸辭的工作黨,跨專業申請建築,圓夢賓大/密大/華盛頓
陳晨:Gap一年再申請入囊哈佛offer,野蠻生長把握當下
楊思敏:環境科學轉景觀/城規,零基礎拿下謝菲/港城市/NCL等offer!
劉昱廷:兼顧學業與申請,同濟學姐獲夢校米理建築歷史offer終圓滿
Harry:工作五年後,我用包含行為藝術的作品集敲響了加拿大頂尖景觀院校的大門
Maruko:不完全日本申請指南(青春苦短,少女前進吧!)
Zi Xuan:考研黨轉戰留學無悔,執行力滿分斬獲六所景觀名校offer
Lang:「一張圖能說清就別畫兩張」 (囊括歐美英亞名校+獎學金)
Xu:夢圓AAM!斬獲瑞士門德里西奧建築學院/阿爾託大學全獎offer(歐洲名校全開圖)
Harper Li:斬獲倫敦政經LSE、UCL的西浦規劃生
Josery:困難但有意義的攀登(第一封offer就來自伯克利的幸運兒)
L:同濟學姐多線程備戰拿下哥大/UCLA/TUD/USC等頂尖藤校offer
JW:尋找其他可能性 (英·歐·亞·美景觀大滿貫錦鯉)
Feng: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干(北工大學子爆肝藤校)
Arain:崇尚快樂申請的規劃生 (劍橋MAUS項目成功收入囊中)
Tina Wu: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TT:離哈佛一步之遙的吉建大學子(數張藤校入場券幫助建立自信)
叉叉:辭職脫產,遁入學門 (收穫哥大MSAUD的景觀生)
Hao:申請是個自省的過程 (死線鬥士是如何得到Yale的愛的?)
XD:遇事不決睡大覺(劍橋RIBA2給予的意外之喜)
Ivy Zhang:考研or出國?小姐姐堅持自我圓夢世界第一名校
Leon:國外大滿貫同時保研東南大學,這作品集是什麼水平?
Joe:"出圖狂魔" 執著空間邏輯,青理工學長拿下愛大/曼大Part2項目offer
Ming:1/2的轉行心 (成功摘得UCB&TUD交互的建築選手)
Heize:趕圖怎能沒有女團?(流線式作品獲哥大賓大UCL青睞)
Leslie Zhang:看建築鬼才少年如何從恐怖題材電影中汲取建築設計的力量
Panni:願興致盎然地與世界交手(感謝哈·普·麻·耶的親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