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華為除了在深圳總部以及部分重要城市購買過地皮,用於建設研發中心等辦公園區外,在大多數城市採用的是租賃物業的形式辦公。
華為在海外的基地遍布全球,幾年前其設在馬來西亞的辦公點,租的是位於吉隆坡的雙子塔。
為什麼不多買地?為什麼不蓋樓?華為蓋不起嗎?顯然不是。
以華為的體量,在任意一個城市,只要開口,絕對沒有拿不到的地,沒有蓋不了的樓。
況且這麼多年房地產市場火熱至極,華為若是投入其中,早就賺的盆滿缽滿了。但華為沒有這樣做。
1996年華為總部破土動工,地址沒有選在繁華的深南大道上,而是選擇了偏遠的龍崗,當時幾乎是一片荒郊野嶺。當時大部分高科技企業如創維、中興都在深南大道上建起了以自己公司命名的大廈。
華為不建大廈,固然與任正非的個人愛好有關。任正非喜歡低容積率的建築,華為在東莞松山湖建設了低密度的歐洲小鎮園區,有山有水,小鎮之間用火車相連接。至今華為全球幾十個園區里,接近100米的高層建築只有兩棟,坂田的舊科研中心和東莞的行政中心,再無其他樓。華為總裁辦,全都是只有兩層的小樓。
也有人說,因為華為是生產研髮型企業,需要的是廠房,不需要辦公樓。事實上華為大部分人也是常駐辦公室的研發人員,寫字樓並非不需要。
況且,與華為同樣是生產研髮型企業的聯想、中興,哪個沒有蓋自己的大樓?世界500強企業里,又有幾個沒有在繁華鬧市區蓋自己的高樓大廈?
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設計圖,歐美小鎮式設計
任正非骨子裡是反對浮躁的,任正非的辦公室里,沒有馬雲辦公室的飛馬奔騰,王健林辦公室的恢弘大氣,有的是樸實的質材、實用的小長桌,簡易的沙發。
放眼國內,很多企業的辦公室是這樣的:一整套厚重的紅木家具,堪比政府的高檔地毯,各種珍奇擺件,櫥窗里放著蒙了塵的《孫子兵法》。
華為至今仍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氣質最為獨特的企業,獨特的華為文化,踏實、低調、奮進。這才讓華為成為了聞名全球的企業。
解剖華為,除了數字之外,最重要的是看文化。有人覺得,企業文化是一種很虛的東西。但至少在華為,企業文化並不是一句空話。
曾經流行過一個段子,如果幾個人在排隊,其中有一個人一直低著頭,木然的看著手機,也不說話,這個人一定是華為的員工。這其實就是企業文化在一個人身上刻下的烙印,這種文化能夠讓大家形成統一的性格,團結一致去戰鬥。
華為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低調踏實。而其最著名的踐行者就是任正非。他戴著草帽和農民聊天,自己提著行李自己打車,今天,身居高位還能做到這樣的人有幾個?
華為的踏實,是20年如一日的堅守。
21年前確立的103條的華為基本法,一直沿用至今。回過頭去看,其中許多標準華為至今依然踐行著。
比如「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比如「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應當得到合理的回報。」比如「廣泛吸收世界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虛心向國外優秀企業學習。」
華為創辦20多年,除了深耕通信行業,幾乎沒有往外踏出一步。華為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沒有給自己退路。深耕行業的結果是:
不論是從研發、產品還是運營商,華為都成為了國際化經營的典範。華為不僅成了市場老大,也成為了標準的制定者;華為是當今中國唯一一個以創新和技術驅動的大型企業,而其他註定網際網路企業全部是以模式驅動;華為的海外收入占到整體收入的58%,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擁有辦事處,產品在國外賣的敢比國內還貴。
華為海外投放的廣告
前幾年,國內企業大肆拓展房地產、金融業務,面對高額利潤的優化,華為巋然不動。你見過華為建過豪宅樓第嗎?你見過華為在哪個市中心買過地嗎?現在不會有,將來也不會有。
大多數企業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為不夠專注。
如今,很多企業對資本市場趨之若鶩,有的耗費幾年時光在上市上。而華為如果上市,絕對會是巨無霸型的企業,但多年來華為從來沒有動過上市的念頭,埋頭做著自己的研發,這叫堅守。
華為今天的成功,有人覺得是運氣好。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趕上了3G、4G的疊代浪潮。
但很多人可能忘了,通信行業一直被定義為所謂的夕陽產業。面對同樣的市場,這幾年,多少通信巨頭在下坡路上越溜越遠。但華為依然充滿朝氣,這絕對不是一句簡單的「運氣」能解釋的。
12年前,華為做海思半導體時,沒人懂。當時的晶片業務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幾乎沒人相信華為能做出什麼成績,這種爭議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十幾年裡,海思幾乎連年虧損,推出的晶片也基本上不溫不火。但華為沒有放棄,其對晶片研發的投入不減反增。
華為的研發投入一直很高。而這也是國內企業所缺乏的。國內大多數企業習慣於「賺快錢」,不願意思考長遠利益;即使是有戰略意義的企業,面對高額投入,也喜歡「一甩了之」。許多企業彌補短板的措施是收購,但華為這麼多年幾乎沒有大的收購動靜,一直堅持走自研路線。
很多人做華為夢,但沒有任正非的戰略意識,沒有華為人的奮鬥精神,更沒有華為的慷慨大氣,就永遠成不了華為。華為只會有一個,你只是華為眾多羨慕者中的一個。
大學之大,不在於高樓大廈;公司實力的強弱,也不在於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
勞力士在日內瓦郊區的新廠房不超過8層,理由是「不需要高達、棋牌的高層建築來吸引矚目,勞力士靠的是質量。」著名鐘錶企業百達翡麗公司的新廠區,也不過四層樓高。
華為不建高樓,他把蓋樓的錢分給了所有員工,讓他們買得起體面的房子;華為不建高樓,但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有一座「華為大廈」;華為不建高樓,但他仍將是中國科技史上最高的那座豐碑。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網際網路、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連結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