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綻藝」文化活動以市民居家生活為背景,重點表達廣大市民對一線醫護人員、戰「疫」工作者的致敬,對共克時艱、居家戰「疫」的自覺,對克服困難、健康居家的樂觀,對春天即將到來、勝利就在前方的信心和決心。
徵稿活動主要內容包括:拿起筆,寫寫「我的宅家日記」;動手拍,你的才藝秀出來;雲畫展,最美童畫在線投。
據悉,本次活動中湧現的優秀作品,還將納入《武漢印象2020》叢書編撰、黃鶴群星獎評選等文藝活動,適時舉辦主題展演展示活動。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羅治安老人筆下解封后的武漢吧!
空氣變得香甜
作者:羅治安
居家兩個月後的武漢人,終於舒了一口氣,心情好起來。孫女告誡我:「高興歸高興,但是,你和奶奶還是要在家裡悶一個月,不能出去的,老人免疫力低,不同於我們年輕人。」現在好像是反過來了,她儼然變成了家長,我們處處都得聽她的。不出去就不出去唄,現在總算是看到了希望,有了盼頭。
孫女已經居家上班多日了。手機、手提電腦,走到哪裡帶到哪裡,或開會,或處理事務,居家上班有時比坐在辦公室上班還要忙。現在網絡功能實在是太強大了,足不出戶,就能解決許多問題。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孫女下個星期要正式到公司上班了,我和老伴不大放心。孫女說,他們公司的防護措施極為嚴格,不亞於醫院:進門和出門分設兩個通道,進門換鞋、測體溫、全身消毒、洗手,每人發一包防護用品。辦公區分A區B區,人員分流一半。另外,就餐時也分A區B區,A區設小圓桌,限坐一人,B區設大方桌,限兩人坐對角線。啊,細微之處看到一種精神,難怪,武漢的疫情能夠控制得這麼好,一個普通的公司尚能如此,我心中佩服。
昨天下午,孫女拍了幾張武漢街景發給我,展現在我眼前的是:寬闊寧靜的街道,高聳的樓房,碧波微漾的河流,河岸邊的樹木,綠葉蔥蔥,生機盎然。我不懂詩,也不會寫詩,此時卻不知不覺地從心底里發出輕輕的低吟:「武漢,你從煉獄裡走來,在苦難中受盡了熬煎;我們在浴火中重生,前途會更加光明。」孫女給我發微信:「爺爺,同樣的場景,都是空蕩蕩的的街道,車輛、行人都很少,你這次寫的同兩個月前寫的不一樣,這次寫的很陽光,兩個月前寫的好像有點淒涼。」
我對她說,災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一面鏡子,我們在災難中學習,也在災難中前進。
平和心態,非必要不外出!
靜待解封后的武漢能更快恢復往昔,朝氣蓬勃
END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張傑
文章:源自長江日報 圖片:源自網絡
投稿:wuhanwen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