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間,古人差點把這種動物吃滅絕,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2-03-22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宋朝年間,古人差點把這種動物吃滅絕,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引言: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豬肉頌》

宋代雖不比唐代強盛,但在大唐盛世的基礎上也還是向前邁進的,國家的經濟、文化與科學技術水平都邁上了新的台階。發展到當時,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在中原匯聚,再加上農業的發達,交通運輸條件也得以改善,這些種種共同促進了宋代飲食業的蓬勃發展。這難免會影響到宋代的飲食結構,人們也變得更加講究飲食的品位與禮儀,有才華的文人們常以聚齊一起品嘗盛宴、談論飲食為樂。

其中,蘇軾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多舛的仕途中,蘇軾泰然面對,積極體味各地飲食文化,還親自製作美食,並且創作了「東坡肉」這道名菜,弘揚了獨特的地域飲食文化。蘇軾在杭州治水時,因治水有功,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感激,於是百姓送了許多豬肉給蘇東坡。蘇東坡收到後,命人把豬肉切成大小規整的方塊,燒制後酥香軟爛給百姓們吃,東坡肉就這麼流傳了下來。除了這些動人的典故,宋朝年間,古人還差點把這種動物吃滅絕,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一、宋代流行的美食

在遠古時期,什麼食材都很匱乏的時候,人類的祖先就以採集果實為生。相傳在一道天雷批下來引發了山火,大火把許多動物燒焦發出香味引人去食用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原來火是可以燒制美味的食物的。由此人們就開始打獵動物為食,不管是地上跑的還是水裡游的,目之所及的動物有能力的都嘗試了個遍。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就總結出了哪些動物的肉質最嫩,哪些動物適合什麼烹飪手法等等。

慢慢地隨著等級制度的劃分,食物也被劃分成了三六九等,給不同的人群享用。上述提到的豬肉在宋朝就是貧賤的低等百姓才吃得起的事物。蘇東坡別出心裁的燒制方法才使得這道菜得以成為名菜。那宋代流行吃的肉是什麼呢?首先排除掉耕地用的牛,隨意殺耕牛在宋朝是違反法律的,自然也不是打仗所要用到的馬,宋代最小資最流行的肉類其實是羊肉。

二、羊在宋代的命運

宋代文人孟元老就著有一本書《東京夢華錄》,其中記載了開封當時的風土人情,就有不少菜品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例如乳炊羊、羊角腰子、罨生軟羊面、入爐羊頭簽、羊鬧廳等等,從這些道道不離羊的菜品就可以看出宋代人對羊肉如痴如狂的追捧。至於原因,除了羊肉質鮮嫩之外,還有宋代人認為羊肉是對客人最高的禮遇,代表友好。除了《東京夢華錄》之外,還有「日支羊肉六千斤」等描寫這一盛況的文人詩詞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例如《擬寒山寺》中「買魚尋鱖魚,買肉要羊肉」兩句就表明稍微富足一些的家庭在日常溫飽滿足之後,就開始追求口腹之慾了。那具體來說,富貴人家才能吃到鮮嫩的羊肉,尋常普通人家吃到一些魚就不錯了。正是對羊肉的追捧才造成了宋朝人對羊肉越來越狂熱。根據史料記載的情形,宋神宗時期皇宮裡一年要吃掉近450000斤的羊肉,宋真宗時期,皇宮裡一年要宰殺350隻羊才夠宮裡人食用。這個吃法繼續下去羊必將會走向滅絕的道路了。

要說起最愛吃羊肉的皇帝,那當仁不讓就是宋仁宗了。不過宋仁宗生性節儉,雖然愛吃羊還是會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慾的。根據《東軒筆錄》記載,宋仁宗曾告知下屬自己夜間偶爾會非常想吃烤全羊,大臣便不解道:為何皇帝不下旨讓御膳房準備?宋仁宗正色道:倘若朕每次想吃的時候就索取,那必然會形成慣例,御膳房會夜夜準備烤全羊,那該多浪費!宋仁宗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宋朝的遊牧之地被遼、西夏等地占據,養羊的有利環境太過稀缺,自然會導致羊肉的供給大大縮水,如此下去羊只會漸漸稀少。

結語

北宋時期可謂是中原飲食文化的鼎盛時期,在中國飲食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此時期,士大夫對飲食的興趣空前濃厚,飲食創作亦出現如日中天的繁榮景象。這使得宋代的詩人和詞人的寫作幾乎沒有不提及飲食方面的。無論是食材、烹飪過程、還是飲食時的情形和感受,文人士大夫們總是在作品裡樂此不疲地描寫飲食相關的一切內容,並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此類描寫為我們了解宋代時尚風氣和文人的相關性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是很值得考究的。

參考文獻:

《豬肉頌》

《東軒筆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f917267354b9315dabe6d413dff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