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舊中國的上海租界公園有一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塊牌子被認為是中國人的恥辱。作為當時的中國人,無人不想摘除這塊令人氣憤的牌子,但當時在租界,中國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本領。只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而在一天,有人當經過此地時,這塊牌子突然不見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到底是誰這麼有本事能摘除這塊牌子。
此人當時在上海的勢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跺一跺腳,在當時的政商兩界那都如地震一般。上海第一條以人名作為道路名的,就是以他的名字起的。此時,有人已經猜到是誰了吧。他就是當時商界領袖——朱葆三。
朱葆三沒有像以前的很多商人一樣有好的出身,他全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上海人尊重的商界領袖。當時的朱葆三在上海,甚至在外國人眼中那也是相當厲害的角色。當他知道在外國租界一處公園門口掛著一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後,心裡相當氣憤。他下決心要摘除這塊對自己和國家都有莫大恥辱的牌子。
一天,他看到在租界裡有幾個混得相當狼狽的外國人,連回家的船票都買不起。
於是,朱葆三為他們置辦了西裝革履,但要求他們要抬著中國人的長衫在租界裡轉圈,並且每走幾步就要給長衫磕頭,磕一個頭給一元。那些外國人一開始不同意,但為了錢,他們只能低三下四地走幾步磕一個頭。這件事雖然讓租界非常生氣,但是因為是這些人同意這麼乾的,所以也沒有辦法。他們只好找到朱葆三如何才能阻止這場讓整個租界蒙羞的鬧劇。
朱葆三終於抓住機會了,於是向他們提出要讓他們把租界公園門口的那個侮辱的牌子摘下。一開始,租界不同意,朱葆三一聽來氣了,大聲說道,「如果不趕快摘除,將會有更大的鬧劇。」租界領事也知道朱葆三在上海的勢力,那是說到必做到的主,所以,只能老老實實摘除那個牌子。
朱葆三的這一舉動,著實增長了中國人的氣節,令國人為之敬佩不已,所以在在其去世之後,租界破天荒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馬路——朱葆三路。這條路也就是現在的黃埔區溪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