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傾巢之下難有完卵。
「泛海系」的危機也影響到了亞太財險,公司股權被頻繁拍賣、抵債,4大股東股權均被質押或凍結,原二股東股權「以物抵債」風波剛過,又迎大股東資金吃緊股權凍結。
高比例的股權質押凍結下,為亞太財險未來的經營戰略穩定性蒙上一層陰影。
超6成股權遭質押凍結
5月31日,銀保監會披露第五批重大違法違規股東,總計43名,武漢中央商務赫然在列。
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監管規定;違規代持銀行保險機構股份;隱瞞關聯關係;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存在嚴重逃廢債行為;股東及其關聯方違規挪用、占用資金;違規將所持股權進行質押融資;違規安排未經任職資格核准的人員實際履行董事、高管職責;拒不按照監管意見進行整改;存在涉黑涉惡等犯罪行為。
武漢中央商務是泛海旗下重要子公司之一。
禍不單行,6月20日,泛海控股(000046. SZ)發布一則資產凍結公告,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所持亞太財險51%股份被全部凍結。
此前亞太財險收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協助執行通知書》和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送達的《被查封財產情況告知書》,關於凍結武漢中央商務51%股權的通知。
此次股權凍結依舊逃不開合同糾紛、債務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該筆股權就曾作為質押物出現在京東拍賣平台,處置方正是長城資管北京市分公司。
根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質押銀行保險機構股權數量超過其所持股權數量的50%時,大股東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
失去表決權勢必會對險企的戰略方向、管理層穩定性以及市場聲譽產生不利影響。同時,股東的經營困境也會使其無法在資本補充方面支持險企持續發展的需要,若出現股權被拍賣、轉讓的情況,管理層任命和公司發展戰略也將受到影響。
亞太財險目前被凍結的股份並不止51%,還有其他股東的股權也被凍結。
亞太財險有四家股東,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武漢中央商務持股51%、民生信託持股20%、億利資源持股15%、重慶三峽果業持股14%。其中,武漢中央商務持有民生信託76.76%股權,二者存在關聯關係。
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股權狀況
圖片來源:亞太財險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除了武漢中央商務外,民生信託股權被部分凍結,億利資源股權被全部質押,重慶三峽果業股權被全部凍結。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6月12日股東質押比例和股權凍結比例在65%左右。
此外重慶三峽果業所持亞太財險1.68%股權預計8月將被司法拍賣。
阿里拍賣平台顯示,該股權將於8月4日進行司法拍賣,起拍價定為6713.49萬元。該股權第三方評估機構給出的評估價8391.86萬元,相當於打8折。
然而近兩年保險行業大環境低迷,找接盤方也非易事。
前車之鑑,原亞太財險二股東新華聯控20%股權流拍後,經法院裁定,民生信託通過「以物抵債」形式取得相應股權。
一季度虧損延續
亞太財險近年盈利能力較弱,去年更是從盈利轉向虧損。
從業績表現來看,亞太財險去年凈利大幅下滑由盈轉虧,1季度凈利虧損延續。
不過,公司此前曾對外表示,截至5月底,公司已扭虧為盈,實現凈利559.71萬元。
具體來看,公司1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5.33億元,同比減少2.89%,凈利潤虧損0.26億元。
完成簽單保費13.48億元,其中,車險簽單保費僅占42.36%為5.71億元,非車險保費挑大樑。
從渠道來看,代理渠道獨占鰲頭實現簽單保費7.05億元,經紀渠道和直銷渠道次之,分別實現簽單保費4.25億元、2.13億元。
綜合成本率為104.24%,超出100%警戒線。這也意味著公司難逃承保虧損。
同期,公司償付能力下滑、投資端指標以負開端,大體表現和行業趨同。
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均為179.74%,環比上季度下降34.6個百分點。
公司預測,下一季度較本季度償付能力會進一步下滑。
總資產收益率為-0.39%,凈資產收益率-1.13%,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18%,投資收益率0.65%。
亞太財險凈利虧損有跡可循。
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60.94億元,同比增長12.37%;凈利卻大幅虧損4.95億元,典型增收不增利。
財報顯示主要是由於賠付支出增加27.35%,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增加455.43%,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262.5%,帶動營業支出同比擴大23.41%,大於營收12.37%增速,導致凈利由盈轉虧。
亞太財險表示,2021年凈利驟降,主要受車險綜改、河南暴雨災害及數起大額理賠案件影響。
不可否認個體難逃大環境影響,經營遲遲不見起色,或許有其他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
縱觀亞太財險2017-2020年雖然進入盈利通道,但能力相對偏弱。4年間分別實現凈利0.14億元、0.34億元、0.43億元、0.61億元。
而2021年凈利虧損金額遠超前4年凈利總和。
上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6.92億元,同比增長11.26%。
按險種劃分,商業車輛保險和交強險仍是主流,分別實現保費16.65億元,12.6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2.74%、9.97%。
將原保險合同收入按銷售渠道劃分,個人代理、保險專業代理、保險經紀占據前三,分別實現收入19.07億元、16.39億元、13.46億元。
其中,除了個人代理保費和大行業趨同有所下滑,保險專業代理和保險經紀保費收入均較上年有所增加。
從產品來看,2021年公司保費收入居前5的商業保險險種為機動車輛保險、健康險、責任險、意外傷害險、企業財產險。
其中,除了責任保險承保盈利外,其餘均虧損。尤其,機動車輛保險和意外傷害險承保利潤虧損超億元,虧損金額分別為2.78億元、1.02億元。
在虧損、股權被質押凍結的背景下,今年3月,蒲海成卸任亞太財險總裁,由「泛海系」背景出身的于海波擔任臨時負責人。資料顯示,2016年,時任泛海控股房地產開發集團總部資產財務部總經理的于海波,被「空降」到亞太財險,擔任助理總裁,分管投資。此後歷任亞太財險財務總監、首席投資官。2019年12月起,升任副總裁,分管資產管理中心、財務管理部和辦公室。
4月銀保監會核准了于海波擔任亞太財險總裁的任職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