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信息科技教育革新,童程童美:打造AI時代的未來領袖力量

2024-10-24     中國日報網

伴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興起,全球教育領域經歷了深刻變革,中國的教育體系更是如此。從2022年起,教育部明確將信息科技獨立為必修課程,與其他核心學科並列。《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發布標誌著信息科技學科的歷史性變革,實現從0到1的飛躍。

信息科技課程的地位因新課標而愈加凸顯,但許多家長和教育者對「信息科技」仍存在誤解。童程童美CEO孫瀅指出:「在傳統觀念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被視為核心科目,而信息科技常被認為是『玩電腦』的課程。事實上,在人工智慧普及的背景下,信息科技已從單純的技能培養轉變為思維能力與技能的結合,成為幫助學生快速適應新技術的重要途徑。」

公開資料顯示,童程童美是國內知名的少兒編程和機器人教育品牌,成立於2015年,經過8年的實踐和探索,打造出適合 3-18 歲中國孩子的少兒編程和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形成以創意編程啟蒙、人工智慧編程、機器人創新工程教育等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結合豐富的科創挑戰活動和研學營地活動,幫助中國青少年打造迎接未來世界的能力和思維視野。童程童美通過OMO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透過 200 多家線下直營中心與線上的童程在線學習平台,合計 2000 多名真人講師,正在為 20 萬中國家庭提供前沿的少兒編程和機器人教育產品服務。

培養「阿爾法世代」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

「00後」被稱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成長在數字化浪潮中,從小接觸各種智能設備,對於數位技術的應用具有天然的適應力。「10後」則被稱為「阿爾法世代」,他們在21世紀初出生並成長,與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相伴隨,他們是人工智慧時代的首批「原住民」。

信息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信息交流方式、思維方式,也對信息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童程童美將信息素養分為四個核心部分:信息的辨識與分析、信息的調用與編譯、信息的創作和創造、信息的反饋和升級。這四部分能力形成閉環,構成了AI時代孩子必須具備的數字思維。

「孩子每天接觸海量信息,需要掌握搜尋和辨別有用信息的能力。」孫瀅進一步強調,未來學生不僅要與人交互,更要適應與計算機、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交互。調用數字信息服務於自身的創造和創作,進而將新技術應用於實踐,服務於社會。

這也是新課標中信息科技課程需要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並非僅僅掌握某些信息技術工具或計算機軟體的操作,而應具備更為廣泛的理解。

信息科技不僅是學編程,學編程也不等於寫代碼

信息科技新課標的課程內容圍繞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慧六條邏輯主線進行。然而,許多家長對信息科技的角色感到困惑,擔心這些複雜的技術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對此,孫瀅認為,這種擔憂是源於對信息科技教育內容的誤解。信息科技不僅是學習編程,編程學習也不等於學寫代碼。信息科技課程除了培養技能,更是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以童程童美為例,在童程童美的課堂中,編程和機器人教育圍繞真實項目展開,旨在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選擇從家到機場的交通方式時,如何根據價格和時間需求做出最佳決策。通過這樣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程序和編程的實際應用。

「針對大數據和算法等抽象概念,童程童美會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比如,社交平台是如何給用戶推薦內容的?為什麼平台會了解我們的喜好?從而建立對算法的初步認知。」孫瀅補充道,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動手實踐,學生能夠建立起對前沿科技的直觀理解,培養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

「編程只是工具,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取決於人類的決策。」孫瀅強調:「這也是童程童美開展少兒編程和機器人教育的核心目的,以編程為媒介,幫助學生通過學習編程來提升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最終構建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童程童美:新目標需要匹配新的教育模式

鑒於信息科技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傳統應試教育的優勢在人工智慧普及的背景下將逐漸減弱,死記硬背的知識不再是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從重結果回歸到重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孫瀅指出,為此,童程童美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互動和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

據悉,童程童美在日常教學中採用PBL項目式學習與CBL挑戰式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將科創挑戰活動融入日常學習中,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與方法,從而提升綜合能力。據統計,2023年,童程童美有超過36000名學員參加過12項國內外科創挑戰活動,其中國家級和世界級活動的冠亞季軍和一二三等獎的人數占比高達99%,1208人獲得了各類活動的冠亞季軍,有4人獲得了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恩歐希教育信息化發明創新獎。

展望未來,信息科技教育將肩負起為青少年培養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重任。童程童美將繼續以更高質量的服務推動中國科技素質教育的發展,助力青少年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c4d5b538259a2cab6dd15e40e562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