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隻小傢伙太可愛了,很會賣萌,看起來在海里非常開心,我還逗它玩了一會兒,一點也不怕人。」
7月13日,
一則鯨魚出現在青島近海的視頻
在朋友圈轉發,引發關注。
近日,又有神秘動物來了...
7月20日清晨,釣魚愛好者寧先生在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隻可愛的海洋動物,通體黑色,在海中游速飛快。他拍下的這段視頻引來上萬名網友圍觀轉發。近年來,青島近海海域頻頻出現鯨魚、江豚、海獅等大型海洋動物,與青島海洋環境的改善和漁業資源的恢復有很大關係。
「小吃貨」海里盡享美味
21日,記者聯繫到了視頻拍攝者寧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在海上發現這個小傢伙的過程。「20號早晨,我和其他12個釣友一起乘坐釣魚艇出海釣魚,早晨6點半到7點左右吧,在距離紅島碼頭大約一海里左右的高架橋下,看到了這隻小傢伙。」寧先生告訴記者,距離遠的時候,看到它周邊的水花比較大,船上的人都以為是一隻小江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海豬。但是湊近看到後,發現它通體黑色發青,體重估計有20-30斤,就猜測是只小海豹,但是也不敢確認,後來視頻發出去後,大家都說是只「海獅」。
據寧先生介紹,這個小傢伙非常活潑,而且不怕人,看到寧先生一行後,甚至還衝他們拍手「打招呼」,看起來十分興奮。「我們當時怕它受傷了,所以就把船開得離它近一些,想仔細看看,結果發現它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也不怕我們,我們就放心了,而且大家都很感興趣,也不急著釣魚了,就一直跟著它,沒想到它一直跟著我們這艘船游來游去的,和我們進行『互動』,還自己在海里抓魚吃,真的特別可愛。」據寧先生回憶,在發現小傢伙的過程中,幾次看到它在海中覓食,抓了一些梭魚、鱸魚放到嘴裡。
視頻拍攝者寧先生向記者展示拍到的「海獅」。
海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採訪中,寧先生多次表示,自己釣魚已經有20多年了,從來沒有在近海看到過這樣的稀有動物,這真是頭一遭。「江豚以前倒見過幾次,不算稀奇了,這傢伙可真是從來沒在近海見到過。」寧先生說,「好像以前在遠海,70-80海里外的地方見到過,沒想到這次能在這麼近的地方見到。」寧先生表示,近幾年膠州灣海域的生態環境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各種魚類資源也越發豐富起來。「我們釣魚的過程中也能明顯感覺出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現在七八斤的牙片魚、加吉魚都能釣到了。」
採訪最後,寧先生也向記者表達了對小傢伙的關心和擔憂,「我聽釣友說,21日又在紅島碼頭那邊見到它了,可能是那邊食物豐富吸引了它。但是膠州灣水域的水情比較複雜,我怕它遇到危險。」寧先生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前去查看一下小傢伙的情況,最好是引導它回到深海。
「海獅」游速飛快。
專家稱看起來像北海獅
那麼,寧先生口中所說的「小傢伙」究竟是海豹還是海獅?記者採訪了黃海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有關專家。「這應該是海獅,看起來像北海獅。據我所知,本月上旬曾在丹東近海發現一隻北海獅,16日才離開丹東,是否是它不好確定,但很像。」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教授曾曉起說,海獅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在日本海以南海域很少出現。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此前最近一次是1995年在遼東灣盤錦海域記錄過一隻。出現在我國沿海是非常罕見的。「我看也像海獅,因為海豹的頭圓,顏色也淺,不會是海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研發中心主任王俊研究員說。
記者隨後從網上了解到,7月13日,丹東東港的邊防派出所民警在巡查時,確實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海獅,它棕黃色皮毛、體長1米多、體重約300斤,當天還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旁若無人、憨態可掬。經過當地相關專家辨別,這是一頭在我國海域罕見的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生聰明伶俐。當天,當地海事、邊防等部門還在現場設置臨時保護區域,準備了鮮魚進行投食。
7月13日,一隻棕黃色皮毛,長約1米,體重300多斤的北海獅出現在遼寧丹東東港海域。
東港海事處東港市動物保護協會立即派工作人員趕往現場進行救助。
北海獅雖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但仍十分警覺。若有人靠近便立即警惕地抬起頭,每當潮水上漲,它就往岸上方向挪動,遲遲不肯下海。
據專家介紹,北海獅很少出現在中國海域,今年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
北海獅
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資聰明伶俐,主要分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
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正籌建
海洋哺乳動物是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由於受諸多因素影響,海洋哺乳動物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一些物種瀕危程度加劇,受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關注,制定一系列保護條約、保護行動計劃等。近年來,我國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備受重視,《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
王俊說,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自2012年起先後開展了青島近海文昌魚的資源和分布調查、黃渤海江豚的種群調查及保護研究、南極海域鯨類的觀測、長島海域斑海豹及鯨類調研以及海獅、海豹的人工輔助繁育技術研究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的調查與研究。「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整合併加強在海洋哺乳動物研究與保護方面的力量,我們正在籌備成立『海洋哺乳動物研究中心』,開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以及救護等研究。」王俊說。
青島近海多次出現偽虎鯨海獅等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的支持和資助下,黃海水產研究所相關科研團隊較為系統地對渤海、黃海北部和山東半島沿海的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及遷移進行了調查研究,首次初步評估了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在3124頭至7883頭之間;基本摸清了黃河口鄰近海域、長島海域、大連周邊海域、青島嶗山灣和鰲山灣等是江豚的重要分布區;發現近3年來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有增多的趨勢,經常觀察到20多頭的大群;同時也多次調研到虎鯨、海獅等在長島海域出沒的現象。
「我們結合近日在青島近海出現偽虎鯨、海獅等情況分析,海洋哺乳動物的出現較前些年明顯增多,說明近海生態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自2017年伏季休漁提前1個月至5月1日,有效保護了近海漁業資源。此外,主管部門的宣傳、監管和執法力度加強和媒體的關注、報道以及民眾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增強,對近海哺乳動物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王俊說。
看到這裡,小編想說
這可能就是真正的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吧~
因為咱環境越來越好
才能吸引越來越多「小夥伴」
來家裡做客
-END-
內容來源:青島早報
值班編輯/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