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上唯一一處水上雅丹地貌!快來一起感受柴達木盆地的魅力!

2022-03-04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擁有世界上唯一一處水上雅丹地貌!快來一起感受柴達木盆地的魅力!

撰文 / 付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主要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這裡擁有世界上唯一一處水上雅丹地貌,戈壁一望無垠,鹽湖眾多,偶見野生動物穿梭其中,最重要的是富含動植物化石。

柴達木盆地的水上雅丹地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上雅丹地貌

雅丹一詞源於維吾爾語「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用於描述已經乾涸的古湖泊。這些古湖泊的底部有平坦的沉積岩層,在長期定向風吹拂和間歇性流水的沖刷下,便形成了一座座上百米長、兩三米高的「土墩墩」。

美麗的水上雅丹地貌

而水上雅丹地貌是先形成了雅丹地貌,然後才「注」入的水。即在「土墩墩」形成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這裡突然爆發了大洪水,導致河流流量增加。而雅丹地貌原本就屬於地勢比較低的地方,當它被洪水淹沒後就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看上去好像是平地上長出了山丘,實際上這些山丘才是歷經風化和流水侵蝕的「倖存者」

在「化石窩」中探訪古代哺乳動物

用各種化石挖掘工具,在黃沙與山石間,挖掘出古生物化石,穿梭時空,認識曾經生活在柴達木盆地的古生物。

發現化石堆後,挖掘、收集這些化石(攝影/馬長壽 李世傑)

在這次野外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化石窩」,有大批史前哺乳動物的遺骸,包括羊頭、羊角及各類肢骨、椎體、關節骨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有幸見到了一具有幾乎完整齒列的渭河三趾馬頭骨化石。出乎意料的是,這裡的魚化石也是數不勝數,有的魚鰭更是異常肥大,懷疑是否為鴨湖地區發現的伍氏獻文魚。

在大自然中欣賞有趣的野生動物

探索過程也是一次美妙的旅行,漫步於柴達木盆地,便可欣賞很多或健美、或可愛的野生動物。

克魯克湖邊生長著金黃色的植物,與湖面連成一片,美不勝收。在這裡可以看到美麗的黑頸鶴。

克魯克湖邊的黑頸鶴(攝影/馬長壽)

黑頸鶴是鳥類中的「大個子」,一般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身上的羽毛為灰白色,頭部、前頸的羽毛為黑色,因此得名黑頸鶴。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鶴類,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

散步的駱駝(攝影/馬長壽)

我們行走在荒漠中,偶爾還能遇見散步的駱駝和閒適的鵝喉羚。鵝喉羚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區域的動物。它們被叫作鵝喉羚是因為雄羚在發情期喉部肥大,狀如鵝喉。

鵝喉羚膽子小,卻善奔跑

生命是美妙的,也是殘酷的。除了看到活蹦亂跳的動物,還能看到去世動物的屍骨。它們即將變成白骨,最後,也許也會變成化石,讓後人看到如今的歷史。

在這裡,我們路過沙丘、荒漠、鹽湖,欣賞了自然的壯美,感受了生命的神奇,看到了歷史,聆聽了風聲。

知識拓展

三趾馬的「身份證」

姓名:三趾馬

地位:馬的近親

身長:1.5米左右

食性:食草

1832年,法國人克里斯托爾在法國沃克呂茲省發現了三趾馬化石;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中國的青藏高原也發現了三趾馬化石。

三趾馬復原圖(供圖/付嬌)

馬是一種典型的奇蹄目動物,現代馬只有一趾,就是粗壯厚實的馬蹄子,這一結構與它能飛速奔跑息息相關。而三趾馬腳上卻長著3個腳趾,它們身材纖細,身長只有1.5米左右,不如現代馬高大。三趾馬的奔跑速度也遠不及現代馬。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8bed50d09cbadcefcc0fe1fd29ec2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