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39歲猝死,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

2024-01-13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鄭成功39歲猝死,為何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

唐朝的時候華夏文化就已經開始對外輸出,那時候的華夏民族已然算站在亞洲之巔,大唐盛世這個詞絕非說說而已,而是一代又一代百姓,親身目睹過盛世長安的場景後發出的感嘆。

而當時代來到大明王朝華夏民族的知名度則更高,同時外邦風俗也隨之流入東方大地,此時還不似清末階段朝廷定要閉關鎖國那般令人絕望。

明代的百姓們,對於就接受新鮮事物的態度向來積極,不會覺得那是外族蠻夷的落後事物。

鄭成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帶領一眾戰士們從敵人手中,奪回原本屬於大明王朝的河山,鄭成功堅決反對荷蘭殖民主義,對台灣領域虎視眈眈。

事實也證明鄭成功不但有一腔救國的偉大抱負,更加有與野心相匹配的優越實力,然而鄭成功算是英年早逝的典型代表人物。

39歲就撒手人寰不幸猝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亦有鄭成功臨終前下令,直接殺死與他相敬如賓多年的妻子與家族眾人。

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豈容他人覬覦,面對荷蘭殖民主義的無底線挑釁與侵襲,鄭成功與祖國無數好男兒心底的血性被全盤激發。

主要還是由於明末朝廷的公信力急速下降,朝廷無法再為弱小的百姓遮風擋雨,甚至連祖國領土都不能夠保住,百姓能拿什麼繼續追隨朝廷的腳步。

毫無疑問朝廷失去民心乃是每一個王朝的必經之路,不管曾經的明朝對周圍的小國有著多麼強大的影響力,都不會成為朝代末期國家力挽狂瀾的救命稻草。

強者淪為任人可欺的弱者這種心理落差的確太大,不只有百姓無法忍受就連朝廷也都不願從幻想中醒來,鄭成功生於亂世中這是天賜的良機。

亂世出英雄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一個時代,但立下功名的機會變多不等於一定能名垂千古,更何況擺在鄭成功眼前的是生死抉擇,荷蘭殖民主義的實力同樣強悍。

正巧明末軍隊的整體實力不比初期,鄭成功所背負的責任只會更重而不會更輕,有了這種前提鄭成功還能成為當代英雄可見其實力。

鄭成功能夠完成如此偉大的民族壯舉,對家族後代的教育會嚴格按照心理預期進行,正所謂虎父無犬子鄭成功的孩子怎麼會是懦夫。

奈何事實情況十分殘酷,鄭成功真的沒能阻止其子犯下滔天罪孽,鄭成功的長子叫做鄭經少年時也算是棟樑之才。

許多人對鄭經的印象就是繼承父業,父親的優秀必然會變成鄭經通往成功之路的墊腳石,怎知鄭經依照父輩意願,娶妻之後居然愛上了四弟的乳母。

鄭經不顧道德也要與乳母暗生情愫,這是公然挑戰社會道德底線。

鄭成功做夢都沒想過一向引以為傲的長子會做出這等事,鄭成功的威望本就讓無數人羨慕。

屆時就不是單純的鄭經能否熬過懲罰的問題了,鄭經是鄭成功多年以來的驕傲,亦是鄭氏翹首以盼的未來家族之星。

鄭經此舉毀掉的有自身前程,以及家族眾人對他的期望,經過此事鄭經不能夠再稱為君子了,鄭成功就算心疼長子將來的處境也不會縱容。

其次鄭經品性出現問題其母當然難辭其咎,連帶著鄭經的孩子都要一併受到牽連,古代對觸犯法令者的刑罰手段有個叫做株連九族。

鄭成功臨終前只是下令殺了長子與孫子以及妻子,至於無辜的其他家族成員鄭成功也不忍心痛下殺手。

這是鄭經一個人犯下的罪孽不,該成為否定他人的憑據,鄭經與妻子生下孩子的時候鄭成功初嘗為人祖父的喜悅,殊不知這個孩子的到來是他的催命符。

幼子何辜說得不錯可要看具體情況,孩子降生後的處境只會一日比一日艱難。

抵禦荷蘭殖民主義力量期間鄭成功多次身負重傷,積勞成疾讓身體越發脆弱落下病根,病來如山倒哪怕是強壯如常勝將軍同樣不會避免。

造成鄭成功忽然間猝死的原因應該以心病居多,心病難醫不是用醫療手段便能攻克的病症,鄭成功得知噩耗後心中定然升起過糾結情緒。

如果鄭成功聽到消息的瞬間,便下令要了鄭經性命,只能說明他對長子的感情並沒有外界傳言所說的深刻,只有深陷心結才會體現出為人父的苦衷。

不論如何鄭經與弟弟乳母的事情都不會妥善結局,鄭成功下殺手的做法,算是保全了家族顏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4f7a451b0e4db4fc93d831d9c92b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