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四:抗戰勝利大遊行

2023-11-25     嗨南寧

原標題:《風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四:抗戰勝利大遊行

第七章:仰望黎明

四、抗戰勝利大遊行

1945 年 8 月 10 日這天夜晚,遠在偏僻榕江縣城的廣西大學,學生劇團正在三義宮(遺址在縣供銷社對面的第二小學宿舍),公演曹禺先生的名劇《雷雨》,演出尚沒結束,台上奔出一人,大聲報告:「頃接電訊,日本帝國主義已發出乞降照會,接受投降

頓時,劇場裡寂靜了幾秒鐘,繼而突然沸騰起來,台上台下,掌聲與歡呼聲經久不息。演員顧不上抹去臉上的戲妝,和興奮的觀眾爭先恐後地擁出大門,在街上蹦著、跳著,舉行遊行,燃放鞭炮,呼喊口號,盡情歡慶。

這是整個民族的偉大勝利!

偉大的中華民族,經過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浴血抗戰,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付出了極高昂的代價,今天,終於一雪前恥,贏得了這個來之不易的最後勝利,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呢?

筆者為了證實這個喜訊的確切時間——8 月 10 日,特意向當年西大職工熊永深先生致電詢問。這位家住廣東肇慶的九十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在電話中說:「沒錯。當時我正在重慶的曾家岩,美軍駐華的總部就設在那裡。1945 年 8 月 10 日,我見到兩個美國兵,拿著話筒,興沖沖地從總部跑出來,一邊高喊:『日本人投降了,日本人投降了』,一句中文,一句英文。開始,我以為是美國兵在搞笑,後來喊的人越來越多,竟是滿街轟動,才知道是真的了。」

他補充說,8 月 10 日,是日本人乞降的日子,8 月 15 日,才是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的日子。

原來,日軍在中國戰場於1945年初即成強弩之末,其中在桂、黔境內的部隊已於是年春開始陸續撤退。在筆者家鄉桂北一帶,就流傳日本人退出時使的詭計:抓眾多挑夫為其挑擔子,擔子沉甸甸的,遠看似是擔著子彈、武器,其實裡面都是磚頭泥巴。可見彼時日軍已是心虛。

我國軍隊於7月28 日光復桂林。以時間計,桂林是廣西收復失土之第一名城;以戰果計,為結束戰爭之初步勝利。淪陷八個月二十天之久的桂林,重睹天日,復見光明。

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以美國為首的攻日盟軍勢頭凌厲,日本國勢搖搖欲墜。中美英三國政府領袖於 7 月 26 日發布《波茨坦公告》,共十三項,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8 月 6 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 日,蘇聯宣布對日宣戰;9 日,美軍投第二顆原子彈於長崎;10 日,日本政府終於屈服,委託中立國瑞士、瑞典政府,向中美英蘇轉達關於願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會。這就是日本乞降的來歷。

15 日,盟軍正式接受日本遵照《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書,始停止攻擊。至 9 月 5 日,雙方在東京灣美主力艦密蘇里號上簽訂降伏文書。中國戰場上,由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也就是率軍入侵廣西的元兇,於9 月 9 日上午 9 時,在南京陸軍部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簽降。

一場慘絕人寰、長達十四年的外族入侵,才徹底宣告結束!

「漫捲詩書喜欲狂」。8 月 10 日晚上的喜訊,不但使逃難在榕江的各地難民欣喜若狂、喜極而泣,也使當地老百姓興奮莫名,全城燃放鞭炮,盡情歡呼,熱烈慶祝抗戰勝利。有的同學和百姓還自發上街遊行,手執火炬,沿途高呼口號。中河街、下河街的大小商店也燃放大量爆竹,整座縣城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

榕江縣城的老人石玉珍,還記得當時歡慶勝利大遊行的情景,2018 年老人口述,經縣文物局文物員周年榮整理,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1945 年 8 月 10 日晚,約 8 點多鐘,我正在家看書,突然聽到滿城的鞭炮聲和歡呼聲,我在國師附小的一個女同學一邊喊「玉珍、玉珍」,一邊推門進來,大聲說「日本鬼子投降啦,日本鬼子投降啦!」「你聽,全城都在慶祝,還要示威遊行!」說完就飛快地跑出門,可能是又通知其他同學去了。

那年我 14 歲,讀附小三年級,像周文英(同校,已故——原注。下同)、羅生壽(同桌,已故)這些都是我的同班同學。附小就在今天的紅七軍廣場那裡,學校大門朝東,我家就在學校的正對門。我家下隔壁是段前輝家,西大學生段前烈是他哥。聽到這個消息,我萬分激動,中國的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

不一會,很多的人朝附小湧來,他們是廣西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還有國師的老師、學生以及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生,還有一些老百姓。他們的手中拿著火把和小旗子,邊走邊笑邊跳,興奮到了極點。約有千餘人的樣子,在附小集中好後,大遊行開始了。

廣西大學的老師和學生走在最前面,接著是其他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縣立中學的石開玉、城區小學的厲華賢等女學生,附小的很多同學跟在最後面,我和羅生壽等幾個男女同學,也走在隊伍的最尾巴。

隊伍沿城中大街中山中路,經過李金榜家(位於今武裝部的後門,坐西向東;李金榜,晚清湖南乾州協副將,記名總兵)、朱福階家(在李家對門)、衛持平家(在朱家下隔壁,衛持平,曾參加南京日本投降儀式)、賀榜祿家,又經中山公園(今日的街心花園諸葛台處)出大東門,進入當年榕江最繁華的城外中河街,又經廣東會館、廣慶賓館、湖南會館,由下河街到場壩,然後回頭沿原路返回到附小。

遊行隊伍的火把與沿街商鋪的煤油燈、桐油燈,交相輝映,滿街的鞭炮齊鳴,火光閃耀,硝煙瀰漫。

當時我們女學生穿的是雙排扣學生上衣和黑色短裙,卻根本不怕鞭炮炸,只是覺得從來未有的激動。遊行的人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中國去!」「中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兩邊店鋪的老闆和群眾也跟我們一起喊口號,有的群眾還一邊喊一邊抹眼淚,整個榕江都在沸騰。

夜深了,全城的人都還沒睡,不時還有鞭炮聲。老一輩的人講,打日本打了 8 年,終於雲開日出,中國勝利了。第二天中河街和下河街,滿街的鞭炮紙屑約有一寸厚,全城的百姓好開心吶。(《廣西大學在榕江文選》,27 頁)

《黃現璠自述》也記載了這難忘的一天:1945 年 8 月 10 日晚,他在租賃房中聽聞街上燃放鞭炮,出門一看,見廣西大學一些師生員工遊行到中河街,叫來一位學生一問,得知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蘇等國發出乞降照會,聽後十分興奮。而後也加入遊行隊伍中去了。

也就是在這天晚上 8 時,中國各大城市是一遍歡騰。重慶中央電台的男播音員首播這一消息時,感情激越,任由激情的驅使:「各位聽眾,現在播送重大新聞,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播音結束之時,他激動地說:「諸君,請聽陪都歡愉之聲!」這時,收音機里傳出了響亮的爆竹聲、鑼鼓聲、呼喊聲,響成一片。

在中國援助抗戰的外國友人也是歡慶不已。此時,住在柳州樂群社的魯·格里斯特聽到消息之後,他和所有人在狂歡中度過了這晚。次日,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昨晚,當人們得知日本投降了,整個城市都沸騰了。來福槍響了,

照明彈騰空而起。你所能聽到的一切就是,『戰爭結束了,戰爭結束了!』」

同住在一座樓的格蘭姆·貝克也記載了那個時刻:「1945 年 8 月,我被指定食宿的美軍營房,正設在一所郊區旅舍的花園內,現在是一所損壞了的龐然大物,也正是我在 1940 年 8 月從香港經內地去重慶曾經待過的地方。當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達到在柳州的美國人的那個晚上,大家熱情洋溢地把無數子彈,射向遠處山峰上的天空。」

為了慶祝抗戰的偉大勝利,國民政府發出電令,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則是 8 月 11 日晨。12 日,中美英蘇四國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9 月 8 日,各縣奉令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會,會期三天。關於是日慶祝典禮,中央政府也頒布了統一的實施辦法:

懸旗三天,有聯合國或美、英、蘇、法等國旗者,應予懸掛。

放假一天(定為第一日)。

舉行慶祝會,定為第一日,慶祝會中應電主席致敬。

鳴炮 101 響,定為第一日正午 12 時。

教堂、廟宇及工廠輪船、火車,在第一日正午 12 時分別鳴鐘擊鼓、鳴汽笛 3 分鐘慶祝。

慶祝會後,各界火炬遊行。

各地有盟軍者,由地方長官陪同茶會招待。

發動各界徵求實物,組織慰謝隊,第二天分赴實地慰謝榮軍及抗屬。

各戲院娛樂場所,一律開放一整天,免費招待榮軍抗屬。 各地有舞場者,開放 3 天,招待盟軍,門票免收。

各報紙出慶祝特刊。

關於於慶祝抗戰勝利日,國民政府規定下列各項:

一,陪都(重慶)定在慶祝第一日清晨,遙祭殉國將士。

二,所有有警報設備的都市城鎮,一律在 9 時正施放解除警報10 分鐘。學校、教堂、廟宇、商店、工場、住宅,有鐘聲鑼鼓設備者,亦加同時鳴 10 分鐘,應得鳴放邊炮慶祝……

三,慶祝日期,由 9 月 3 日勝利日開始,慶祝三天。四,11 月,奉令豁免本年度田賦一年。(摘自 1946 年《三江縣誌》)

十四年抗戰,終於勝利,喜悅自不待說。但是老天似乎有意考驗榕江的人們,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洪水即將到來。

附:《風雨榕江路》作者簡介

蔣欽揮,廣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廣西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廣西日報編委兼南國早報總編輯、自治區政府參事,高級記者(教授二級),先後獲廣西、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晚報都市報優秀總編輯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類皇帝》《廣西大學史話(1928—1949)》《歷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聞角度與選擇》《新聞生涯三十年》;主編有《解讀廣西叢書》《全州歷史文化叢書》《我們沒有忘記——辛亥革命廣西百年祭》《從廣西走出去的中國遠征軍》《「申報」辛亥革命廣西資料選編》(上下冊)、《歷史名人在西大》、《風雨榕江路》等。

-end-

|內容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風雨榕江路》,嗨南寧授權轉載,作者:蔣欽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賞歸屬作者;點擊「合集」標籤,可閱讀全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31ee47700b9185c9bdba591067054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