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扛流感,兩個肺都白了?白肺怎麼回事?怎麼引起的?如何治療?

2024-01-21     快樂的小大夫

原標題:硬扛流感,兩個肺都白了?白肺怎麼回事?怎麼引起的?如何治療?

近日,51歲陳女士患上流感,硬扛10多天,掛水時突然昏倒。經CT檢查,因肺部感染多種病毒,兩個肺都白了。

什麼是白肺?

「白肺」是一個口語化描述,用於描述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檢查下的表現,即患者的肺部顯影呈大片白色區域。重症肺炎患者肺部存在大量炎性滲出物,導致肺部在影像學上顯示白色區域。一般而言,當白色影像區域面積達到70%到80%時,才會被稱為「白肺」。重症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缺氧、胸悶氣短、呼吸不暢、乏力等症狀。

哪些疾病會引起白肺

1. 感染性疾病:

肺炎: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結核: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嚴重呼吸系統感染。

2.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銀屑病肺病:銀屑病患者肺部受累的罕見情況。

血管炎:血管炎可影響肺部,導致局部出現高密度陰影。

3. 間質性肺疾病:

肺纖維化:長期的肺損傷和瘢痕組織形成。

矽肺病:常見於長期吸入含矽塵埃的工人。

4. 心源性疾病:

心力衰竭: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肺水腫。

5. 腫瘤性疾病:

肺癌:腫瘤組織在影像上表現為局部密度增高。

淋巴瘤:淋巴系統的癌症,可能會影響到肺部。

轉移性腫瘤: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肺部。

6.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血栓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可能導致部分肺組織無法正常通氣而表現為高密度。

肺動脈高壓:肺血管壓力升高,影像學上可能表現為肺野模糊。

7. 其他情況:

吸入性損傷:如煙霧或有害化學物質吸入所導致的肺損傷。

肺泡蛋白沉積症:罕見疾病,肺泡內充滿蛋白質物質,影像學上顯現為「白肺」。

「白肺」的確切原因需要依據患者的具體病症、體徵以及其他臨床信息進行判斷。通常需要通過詳細的醫療病史獲取、體格檢查以及實驗室測試等方式,結合具體的影像學資料,由專業醫生給出準確的診斷。

白肺還會伴隨著哪些症狀

伴隨「白肺」的症狀因其原發病因而異,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相關症狀:

1. 呼吸困難:包括深呼吸時感覺不適、喘息或短氣。

2. 咳嗽:可能是乾咳,也可能伴有痰液,有時痰中帶血。

3. 發燒和寒戰:體溫升高,可能伴有反覆的寒戰感。

4. 胸痛:深呼吸時胸痛,尤其是肺炎時常見。

5. 乏力:普遍感覺疲憊無力。

6. 脈搏加速:由於缺氧,心率可能會增快。

7. 頭痛:同時可能有全身不適和頭痛。

8. 嗜睡或精神狀態改變:在嚴重的情況下,低氧血症可能導致意識模糊或嗜睡。

「白肺」並非一個專業醫學術語,而是一個非正式的描述,在醫學影像上更準確的表達可能是「瀰漫性陰影」或「肺實變」。此外,影像結果只是臨床判斷和治療的一部分,醫生還會根據病史、體格檢查結果和實驗室測試來做出診斷。

流感為什麼會引起白肺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它可以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肺部問題。流感可能通過以下途徑引起「白肺」:

1. 原發性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侵犯肺泡和氣道,引起充血、水腫及炎症反應,這些改變可能在影像學檢查中表現為肺實質的密度增加。

2. 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流感會損傷上呼吸道的防護屏障,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從而發展為繼發性細菌性肺炎。這類肺炎通常也會在X光片上顯示為密度增高的區域。

3.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ARDS):在嚴重的流感感染中,炎症反應可以變得非常劇烈,導致肺部損傷並引起ARDS,肺部廣泛的炎症和液體滲漏進入肺泡,導致在影像上出現大片「白化」區域。

4. 肺水腫:由於流感引發的重症或合併心臟問題,可能導致肺泡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體積聚於肺泡內,同樣會在胸片上表現為肺部密度增加。

5. 免疫反應:強烈的免疫系統反應對流感病毒的攻擊可能對肺組織造成「友火攻心」的傷害,稱為細胞因子風暴,這可能導致肺部充血和水腫,在影像上顯示為較白的區域。

確診流感所導致的「白肺」通常需要依據臨床症狀、實驗室病毒檢測以及其他輔助檢查,比如聽診、動脈血氣分析以及影像學檢查等資料。

白肺如何治療

1. 細菌性肺炎:

抗生素:針對特定細菌的抗生素治療。

支持性治療:可能包括補充氧氣、液體管理和休息。

2. 病毒性肺炎:

抗病毒藥物:如適用,可使用抗流感藥物等。

支持性治療:提供足夠的休息、補充營養以及補充氧氣。

3. 肺水腫:

利尿劑:減少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肺部壓力。

心臟支持藥物:如果心臟功能受損,可能需要使用。

4. 肺結核:

長期抗結核藥物治療:通常需要組合使用多種藥物,持續至少6個月。

5.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機械通氣:為了保證氧合,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機。

治療基礎疾病:同時針對導致ARDS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6. 其他原因:

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況,需要特定的治療方案。

具體治療措施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確切診斷來決定。此外,治療期間需要定期監測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狀態,並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如何預防「白肺」

1. 預防感染:

定期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

避免吸煙,減少對肺部的傷害。

2.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增強免疫系統。

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內,減輕心臟和肺部的壓力。

規律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3. 環境管理:

減少暴露於污染空氣中,尤其是避免長時間處在有害粉塵或化學物質的環境中。

在工作場所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如口罩、防塵面具)。

4. 定期檢查: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呼吸系統的評估。

對於已知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應嚴格控制基礎疾病。

5. 避免危險行為:

不吸煙,避免二手煙。

避免過度飲酒。

6. 職業健康:

如果工作環境中存在導致肺部疾病的風險因素,比如石棉、矽塵等,必須採取嚴格的職業安全措施。

7. 及時治療潛在疾病:

如果出現任何可能影響肺部健康的症狀,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並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

8. 心血管健康:

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請注意,以上提供的預防措施是通用的建議,並不針對特定類型的「白肺」。實際的預防策略應該根據具體狀況和可能的疾病風險來確定。對於任何健康問題,最好是諮詢專業的醫生以獲取個性化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30819ce08df356e4db76c60b26f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