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很多自以是的巨浪都成為了浪花。
當西方越發以一種充滿敵意的眼光看待中國時,中國也需要面對正在困擾華為的那些問題。
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面對美國的瘋狂打壓,只有丟掉幻想,立即戰鬥!
01:美國為什麼打壓華為
我們與其說美國針對的是華為,不如說美國是懼怕5G技術。尤其在5G領域,根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發布的全球5G核心必要專利數排名中,華為以3147件的專利數排名第一;
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布的一份5G專利報告中顯示,全球為5G標準做出技術貢獻最大的公司排名中,華為全球第一。
相比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騰訊,阿里,只是在美國搭建的基礎架構之上的上層應用,但華為是在搞基礎架構,美國人不允許。
2019年4月3日,五角大樓推出了5G生態系統研究報告,提出從4G向5G轉變將極大地影響全球通訊網絡的未來,並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國防部的運作環境。
很多中國人認為5G就是傳輸速率快一些,下大片速度快一些,玩遊戲不卡了,然後萬物互聯自動駕駛。
但美國人說,5G的真正潛力是它對未來戰爭網絡的影響。該網絡會越來越多,包括大量更便宜連接更多更具彈性系統,以便在不斷變化快速發展的戰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不久,18架無人機突襲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的油產下降一半,國際油價上浮20%。
未來,5G一旦指揮成千上萬架無人機、成千上萬架無人艦艇、成千上萬個機器人……這將是什麼樣的場景?太可怕了。因此,美國怎麼能讓中國人掌握5G。
中國的5G戰略,應從中國共產黨大戰略來看,是中國夢和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的重要組織部分。5G有可能將中國從資本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經濟,轉變為創新型經濟體。
5G是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技術領域獲得的一項領先。西方技術城牆被華為公司撕開了個巨大的缺口。
從國家安全角度看,現今控制數字基礎設施重要性,不亞於當年造出第一顆原子彈。由此,你就能明白美國打壓華為的決心從哪產生。
02: 美國的強勢壓制
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產業與安全局 BI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宣布更改出口管制條例(EAR)的公告:
第一,華為和海思使用美國商務管制清單 CCL(Commerce Control List)內的軟體和技術所設計生產的產品,都將納入管制。
第二,對於位處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這包含出口、再出口,跟轉運給華為和海思(美國境內的設備在2019年就已被限制)。
再者,由於考慮到該措施會對於晶圓代工廠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因此給予 120 天的緩衝期來出貨給華為,以降低該規定變更帶來的衝擊。
美國的新規就是禁止華為使用美系的軟體來設計晶片,同時也禁止華為通過美國以外的晶片代工廠使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來生產晶片。
首先,雖然現在華為在基站及終端產品上,利用自研晶片及非美系晶片基本實現了對於美系晶片的替代,但是最為關鍵的晶片設計,特別是高端晶片的設計,仍然離不開到美系的EDA軟體。
目前全球EDA軟體供應上主要是國際三巨頭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這三大EDA企業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60%。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Synopsys和Cadence都是美國廠商。
有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正與晶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onics)合作,共同設計移動和汽車相關晶片!而華為通過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則有望使得華為使用來自美國公司的EDA軟體來設計自己的晶片。
但是現在,根據美國新規規定,華為及其關聯公司設計的晶片只要是用了美系廠商的EDA軟體來直接設計的,那麼都將會受到美國新規的限制。
其次,華為是Fabless廠商,即使其設計的晶片沒有用到任何美國的軟體和技術,也還是需要通過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片代工廠來生產的。
而這些晶片代工廠如果使用了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來生產華為的晶片,那麼也將會受到美國的限制。
據統計,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系統及服務銷售額為811億美元,前五大設備廠商當中,美國就占了兩家,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和泛林半導體兩家合計占了全球31.12%的市場份額。
不論是台積電還是中芯國際都大量使用了這兩家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的設備,另外排名第二的光刻機巨頭ASML,其所生產的光刻機的核心部件-光源也是來自美國。
03: 國產晶片有多難
目前華為已實現大量晶片自研,但製造環節仍然是主要瓶頸,國內半導體將被倒逼出快速成長的歷史性機遇,尤其是在晶片製造環節。
過去一年華為在IC設計端已基本實現自研替代或非美供應商切換,而製造端華為仍高度依賴台積電,且上游半導體設備、EDA軟體仍被美國廠商壟斷。
目前華為已實現大量晶片自研,但製造環節仍然高度依賴台積電,是其產業鏈中的主要瓶頸。一旦製造環節無法在台積電下單,而中芯國際技術和產能爬坡仍需一定時間,則其大量自研的晶片將無法實現量產和應用。
此外,在半導體設備方面,目前美國廠商在沉積、刻蝕、離子注入、CMP、清洗、檢測等關鍵工藝方面,具有領先工藝技術優勢和穩定性。經過了長期量產檢驗,因此短期內難以替代;
在EDA軟體方面,目前IC設計的EDA工具仍基本由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國公司壟斷,短期難以完全替代。
華為或將面臨短期斷供,但可以合理推斷華為在2018、2019年大量囤貨了相關元器件及產品,以備不時之需。雖然短期或將面臨一定壓力,但大機率不會導致完全停供。
5月14日荷蘭ASML公司與江蘇無錫市高新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設立了光刻機設備技術服務(無錫)基地。
ASML將建設專業團隊技術中心,從事光刻機維護、升級等技術服務,同時建設供應鏈服務中心,提供高效物料和物流支持,體現了歐洲光刻機大廠ASML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中國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增資擴張先進工藝,5月15日晚發表公告,14nm及以下產能平台中芯南方將獲得注資,註冊資本由35億美元增加至65億美元,增資後中芯國際持有股權將由50.1%降至38.515%,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II將分別擁有股份,中芯國際仍將對中芯南方具有實際控制權併合並報表。
注資有利於中芯南方建立更大規模的14nm及更先進工藝產能,有利於上市公司攤薄14nm產能初期高額折舊帶來的虧損。
目前中芯南方產能已達6000片/月,3月底為4000片/月,年底將達到1.5萬片/月,項目目標3.5萬片/月。
另一方面,美國正在加大對先進半導體工藝技術的把控,台積電5月15日宣布有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和營運一座5nm先進晶圓廠,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
中晶片製造環節將成為中美科技角力的重點,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晶片製造端核心企業,未來承載國內產業鏈自主的重任,其受惠於政策、資金支持將有利於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長。
04: 美國自損三百,華為必將更強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採訪中表示:「華為的生存不存在任何問題,因為我們自始至終沒有做美國市場,還是能發展到今天。
如果美國說「不再向華為公司供應零部件」,受損的是美國公司,因為我們是世界上第三大採購晶片的公司,美國一下失去這麼多訂單,美國很多公司的財務報表就會下來,股票市場會出現大波動。」
美國CNN新聞網幾小時前就在一篇報道中打出了這樣的標題:失去華為這樣一個客戶,會令美國科技公司損失多達110億美元的收入。
美國CNN的這個數字來自於去年華為給全球1.3萬個供應商支付的原件和零部件採購金額。在這總共700億美元的採購中,美國企業占其中的大約1/7,為110億美元。
因此,CNN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對於華為的絞殺,也將令美國自食惡果,威脅到美國自己企業的利潤。
相反,對於華為,甚至對於我國而言,未來的戰爭必將是信息科技戰,美國在逼迫我們研發自己的中國芯,就像逼迫我們建造北斗系統一樣,雖然目前開始很難,但未來可期。
和平,從來都是打出來的!華為,中國大寫的驕傲!冷靜中透露著倔強!
有億萬中國人的支持,絕不屈服,華為也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
參考資料:
世界華人、漏網之語、金融環球 華聞界:忍無可忍,則無需再忍!華為開始反擊了!.
芯智訊浪客劍 芯智訊:美國下死手!台積電、中芯國際將斷供華為?反制措施已在路上!.
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0wOW3IBd4Bm1__YS0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