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歷史文化底蘊太濃厚了,這些只是代表小編個人的看法與見解。他們分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曹雪芹、柳宗元、歐陽修、蘇軾、陸遊、屈原
1、李白
詩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別名李十二,唐代詩人,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有飲中八仙,唐詩四大家,仙宗十友之稱。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靜夜思》、《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李白
2、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別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自號少陵野老,有「詩聖」之稱。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等。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對後世影響甚大。杜甫的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用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
杜甫
3、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偉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為龜茲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市),出生於河南新鄭縣。他的父親曾任襄州別駕,早逝。白居易幼年聰敏過人,五、六歲開始學詩。他10歲時,又逢河北、淮南的幾個節度使發動叛亂,戰火驟起。他的父親為了保護兒子的安全,將他送到今浙江去避難,他便隨母離開家鄉,飄泊江南。白居易的創作技巧具有獨特的風格。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加以藝術刻畫,使作品的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形象鮮明突出。他作品中的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準確,普通老百姓讀得通,聽得懂。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稱讚說:「天下俚語被白樂天道盡。」因而他的作品得到廣泛流傳。
白居易
4、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與柳宗元韓愈、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蘇洵、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
5、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約1763),我國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人,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是為旗人。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寫於曹雪芹淒涼困苦的晚年,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傳。1791年,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書120回,書名改為《紅樓夢》。《紅樓夢》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曹雪芹
6、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
柳宗元
7、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歐陽修
8、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學傳統,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軾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母親程氏有知識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後漢書•范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跡勉勵兒子砥礪名節。當蘇軾21歲出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已經相當成熟了。 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蘇軾
9、陸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遊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陸遊
10、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