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只有這件事不能等

2020-04-08     慈懷文化

慈懷伴讀

各位書友,四月的天氣,總讓人想起北島的那句詩「玻璃晴朗,桔子輝煌」。慈懷伴讀專欄,四月的讀書主題是「每天都是讀書節」。


在這樣的溫度和清爽中,最適合讀的,莫過於那些藏在電影中,書籍中,以及我們身邊的故事。我們在這些文字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慈懷四月的伴讀書單,就像是收集美好故事的捕手,把最溫情、真誠的一面,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書是《步履不停》。



你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早知道這樣,我就應該......」

「我們改天再約吧……」

「還有下次呢,下次一定去......」

日子看似每一天都平淡地推進,可也許突然某一天某一件事就會把原來的節奏打亂,留下後悔和遺憾。

有些遺憾,是可以彌補的;而有些遺憾,將會成為一個人終生的「意難平」。

最近,我看了一部日本電影《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是溫柔的,也是殘忍的,他的故事裡總是帶著人世間不可抗的離散和苦難,然後在最後用平淡的鏡頭告訴你,幸福本身就是要踏過生活中的泥潭。


家人,是一個人最深的羈絆

有人說,一個人最痛的傷疤和最深的牽掛,都是家人。

羈絆與矛盾、傷害和治癒、愛與遺憾,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逃脫。

電影中,良多的父親有著典型的父親特徵:沉默寡言,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繼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名醫生。

但原本有可能成為醫生的長子純平因為救人而溺水身亡,而次子良多生性叛逆,一意孤行成了一名藝術家。

這天,良多帶著自己的妻子、孩子在純平的祭日來到了父母家。

良多的母親一邊在廚房忙個不停,一邊回憶著自己的長子偷摘鄰居家玉米的趣事;不苟言笑的父親在提到長子的時候也露出了久違的微笑,「他一向在這些事情上都是很聰明的。」

只有良多像是一個局外人,默默地吃著「天婦羅」,一言不發。

父子倆總是話不投機,沒說兩句就翻臉。作為醫生的父親無法認同良多的職業選擇,對長子的身亡一直耿耿於懷。

在和良多單獨相處時,父親唯一能想出的話題只是一句「最近的工作怎麼樣?」

「托您的福,暫且能養活一家老小。」良多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譏。

一旁的姐姐看不下了,勸父親不要對良多如此冷漠。

而父親帶著怨氣說「純平是我的繼承人,而良多卻擅自離開了家。」

父親難掩對兒子的失望,兒子不願重走父親的路,但在內心仍介意自己無法得到父親的認可。

「難道就因為我沒有成為你理想中的樣子,就沒有辦法被好好地愛著嗎?」

緊張的父子關係經過日積月累,沒有辦法在一時半刻輕易化解,彼此最情切的感受被隱蔽在自己的內心裡,無法讓對方感知。



家人之間,不需要「了解」,

但可以試著「諒解」

北野武曾這樣形容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我用盡一生和母親較量,最終滿盤皆輸。

《請回答1988》里有一個細節令我印象很深刻:

德善因為父母偏心姐姐和弟弟忽視自己埋怨了父母很久,她看到的是一隻雞的兩個雞腿,媽媽一個給了姐姐一個給了弟弟。卻沒看到在爸爸伸手要拿雞翅時,媽媽拍開了爸爸的手,把雞翅遞給了自己。

偏心的父母是不完美的,但或許,對家人來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不是開誠布公的「了解」,而是設身處地的「諒解」。

良多在父母家吃完飯時,突然來了一個電話,原來是鄰居家的老人又犯了心臟病。

已經關閉了診所的父親只能讓他們趕緊將病人送到醫院。

救護車到了之後,著急的父親想幫忙,便問醫護人員病人的情況,但他被忽視了。

當了一輩子醫生的父親,此時被急救人員當成了「礙事」的好事者,他的臉上無法掩飾止不住的失落。

在這一刻,良多終於明白,父親心裡堅持的是什麼,也終於明白體會到:父親真的老了。

父子之間的深情,好像永遠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這份沉默的深情,存在於彼此的日常生活中。

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孩子。我們都在笨拙地摸索如何相處,如何相愛。既然如此,就更該學會理解和釋懷。

當心裡不再只裝著自己的感受,就算無法完全理解,也可以試著諒解。



孝敬父母,別等一切來不及

王爾德曾說:「孩子最初愛他們的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他們原諒父母。」

只是有的時候死亡比原諒來得更快。

良多想起早上和父親在海邊散步。一向冷漠的父親突然提出說下次帶孩子們一起去足球場,而良多則敷衍地說「好,我改天找個時間。」

在良多回家時,站在公交站牌下等公交的時候,母親也對良多說:「記得看牙醫。」

良多不耐煩地說:「改天去。」

可這一個個的「改天」,直到父母親相繼去世後也沒有實現。

是枝裕和在同名小說中寫道:

我當然知道,他們遲早有一天會走,但那也只是「遲早」,我還無法具體地想像失去父母到底是怎樣的狀況。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往後翻了好幾頁,再也無法回頭挽救什麼。

世間的遺憾之所以成為遺憾,就是因為人生無法重來。

人生不會總是按照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去發展,多的是令我們措手不及的事情。

其實,人這一生真的經不起浪費,時間也經不起考量。

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謂的來日方長,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要在來得及的時光里,盡情陪伴。




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里悶頭趕路,卻少有抽空停下等等父母,而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腳步已經放慢了,直至掉隊越落越遠。

人生或許本就如此,當我們感受到那些「來不及」時,距離想要彌補到人和事已經太遠。時間的腳步不會停下,生活亦是如此。

步履不停的人生路上,我們能來得及做的,大概就是時常惦記著家人,不要遺失愛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們分享的全部內容。


一起讀書,享聽四月的好故事!

慈懷四月伴讀願做小酒館

好故事都寫在春天的後面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作者:川上,慈懷讀書會作者。時間帶走一切,讀書帶走時間。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_Xj_W3EBnkjnB-0z2W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