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書,
每個人的需求大不同:
1、 喜歡專業技能類的,想成為「專業小能手」。
2、 喜歡風花雪夜類的,想成為「才子佳人」。
3、 喜歡雞湯類的,想讓自己過得「舒服些」。
其實不管你喜歡哪類的書,你們都有一顆渴望成功的心吧。
當然誰都想成功了,可是因為一本書就能成功,也未免太誇張了吧。是的,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
先說下成功人士未成功之前,都有哪些共同點吧。那就是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喜歡跟自己較勁。
當初並沒有人看好馬雲,但馬雲成功的很霸氣。
褚時健建褚橙時,很多人都「呵呵」,現在「呵呵」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點贊。
隔壁的李二小,全村都認為他不是學習的料,但今年人家考上985的名牌大學了,當初那些說他的人都登門「求經」請他指導自家的孩子。
你說,成功的人都是跟自己較勁,那不是反常有毛病嗎?你說對了從心理學來講,這就是本能的對立面反本能。
如果人類也依然本能而發展,那麼統治世界的不是老虎就是獅子或者狼,或者惡狠狠的鱷魚。為什麼要這麼講呢?
希思兄弟的《瞬變》一書中說:
你家的哈士奇不會將糧食儲存起來,等冬天來了不方便外出覓食的時候再拿出來,但是你會。你曉得要控制自己短期享樂的慾望。
明白了吧,凡是動物都是靠本能生存於世界,而人類是唯一可以通過反本能來創建文明世界的。
圖片來源於《原始人》
原始社會那個階段的人,靠性和食物生存繁衍後代,隨著人類向前發展,隨著文明社會的創建、延續。人類利用自身反本能的能力成為了社會的主宰。而動物依然靠本能一代一代的延續。
但是在社會文明的創建過程中,本來大家都是共同做事,共享食物,但有的人開始脫穎而出,成為部落頭人,具有領導能力,有的人成為部落骨幹,成為製作武器的能手,有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跟著蹭吃蹭喝。
為什麼同樣都具有反本能的能力,而人與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差別這麼大呢?區別就是有很多人本能「戰勝」反本能了。這點很好理解:
本能就是順怎麼舒服怎麼來。睡覺比幹活舒服,那麼本能告訴你選擇睡覺。玩比學習舒服,那麼本能就告訴你多玩不要學。
反本能就是要改變現狀,為了將來更舒服。幹活能多掙錢,那就多幹活,學習能長本事,那就強迫自己學習,為了將來過得好。
而本能和反本能說白了就是現在享樂和延遲享樂。
最早提出了「反本能說」是中國人,震驚了世界!
他叫郭任遠。
他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現代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他還是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我國現代心理學的拓荒者。
早在1920年,他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系讀書時,最早提出了「反本能說」,該學說曾震動了整個歐美心理學界。推動了心理學向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獨立學科的轉變。
1921年,發表《取消心理學上的本能說》,批評鋒芒不僅直指心理學權威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麥獨孤,而且也觸及美國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此文震驚美國心理學界。當時,郭任遠還只是大學四年級學生。
郭任遠關於鳥類胚胎髮育以及訓練貓不吃老鼠的實驗研究,也受到了國際心理學界的重視與好評。
衛藍靠反本能成功,他因此創作了《反本能》這本書
這就是知乎上的衛藍本尊
相比深奧的反本能理論,一個叫衛藍的知乎心理學大V,他在大學期間閱讀超過300本以上的心理學和自我管理類書籍,同時查閱大量文獻,致力於心理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他對反本能有一套自己的解說:
他說,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著玩手機?因為我們有一個享樂的大腦(人的生物屬性本能)
他說,對症下藥,改變很簡單,到適合的地方,做適合的事(反本能的具體做法,乾貨)
他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因為它總是沿著相同的人性和本能前行。想要不再重蹈覆轍,我們需要與一些本能做有效的對抗。
暢銷書《精進》作者采銅在很多年前就關注著衛藍,他說,衛藍的《反本能》建築在豐富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之上,針對每個人在自我提升和人際交往等方面迫切求援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建議。它像一本面向普通人的心理學錦囊大全,很有參考和借鑑的價值。
按反本能做,你就能成為厲害的人
第一步:從小事做起,不拖延。
1、改變不難---從簡單開始的蝴蝶效應
2、給個進度條---看得見的進步,讓改變更有效
3、有效重複----讓新習慣替代舊習慣。
4、有效放鬆---什麼是正確的休息姿勢?
第二步:手機時代,如何更好地自我控制?
1、 完美計劃不完美---為什麼充電計劃總是失敗
2、別讓思考止步---最好的辦法不會一開始就出現
3、儀式感---如何更好地落實計劃
第三步:失掉低配—高效學習的核心配置
1、 關聯的知識----靈感的來源、思維的提升。
2、 高效鞏固------集中學習VS發散學習
3、 浮躁的解除-----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提升自己
4、 構建知識體系---大腦認知資源的節能模式
第四步:良性循環---如何建立有效的社會關係
1、 自我表露----信任的建立在於相互了解。
2、 相對剝奪----令人反感的濫好人。
3、 有效讚美----誇讚是門技術活
第五步:反本能之社會洞見----看到看不見的,說清想說的
1、 決策在癱瘓---選擇多,不一定是好事
2、 群體壓力-----再獨立的個體也會受到群體的影響
3、 呈現的畫面----為什麼我們總被故事說服。
它從心理學的角度幫你分析,你為什麼還沒有成功?並給你啟示的做事方式。
它是要改變你當下思維模式的一本書,過程很痛苦,但你如果有心去做就很爽。
這本書不是說教,而你告訴你有哪些不足,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做起。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人類文明的過程就是對本能進行壓制的過程」,而這正是很多成功人士已經做到的準則,你如果不知道,那麼請耐心的看完這本書,如果你知道了,就會立即行動,成為你想成為的厲害的人。
但是,你看到這本書,而沒有任何行動,那麼那些成功的人便可不以你為懼!
全套高效學習資料已整理完畢,涉及腦力開發,提高記憶力,時間管理,快速閱讀,潛意識等方面,轉發本文+關注我,私信回復「資料」即可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