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不幸猝死,家長掌握這些急救方法,關鍵時刻能孩子的命

2019-11-30     好孕媽媽育兒知識

男星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暈倒,不幸於11月27日離開了這個世界,終年35歲。


高以翔,男演員、模特。曾在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飾演男主角王瀝川,收穫了很多劇迷的喜愛。



據真人秀《追我吧》於11月27日12時左右聲明,稱高以翔奔跑時突然減速倒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醫院宣布演員高以翔為心源性猝死


據悉,《追我吧》是一檔都市夜景追跑競技真人秀,該節目介紹稱《追我吧》是「一檔在酷炫的變量障礙和巨型裝置間追跑的硬核綜藝」。高以翔的猝然離世讓不少網友發出「不知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的感慨,也讓更多人覺得,應該學會急救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掌握急救方法,關鍵時刻能救命,而新生兒出生後,可能會有一些突髮狀況,這些狀況也許不是非常嚴重,但需要及時給予協助,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往往幾個小動作,就能救助新生兒。因此,爸爸媽媽及時的求助或自助十分關鍵。



一:新生兒急救的內容

新生兒需要急救的大部分情形可以想像成「寶寶在生產時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阻礙,造成呼吸或心跳有些不順,這時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及時給予正確的協助,寶寶的心臟才能繼續鼓動,呼吸才能順暢。」 因此,新生兒急救內容中,保溫、呼吸和循環,是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1

維持寶寶體溫


通常在接生寶寶的產房內,都會看到新生兒處理台,首先會在新生兒處理台上將寶寶身上的水分擦乾,處理台上設定恆溫,將新生兒體表維持在36~37攝氏度,同時對寶寶心肺功能進行最初步的評估和處理。


2

協助呼吸


第二步就是清理寶寶的呼吸道,將寶寶的頭擺正,以抽吸管將口鼻內的分泌物、羊水等液體清出來。這時,寶寶若沒有自行呼吸,醫護人員會先輕拍寶寶腳底、輕搓寶寶背部,刺激寶寶呼吸。若刺激後寶寶還是不能有效呼吸,就必須用面罩搭配甦醒球,以正壓輔助呼吸幫助寶寶,如果還是無效,就必須要插管,讓嬰兒正常換氣。


3

促進正常循環


新生兒的心肺功能包含呼吸和血液循環,如果寶寶在接受刺激後,無法自行呼吸,心跳速度也過慢(1分鐘不到60下),就必須在正壓輔助呼吸的情況下,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摩。


正常新生兒的心跳在每分鐘120~160下,為了儘快恢復正常心跳,每3下胸外心臟按摩後,必須緊接著1次正壓輔助呼吸,這樣3+1的循環,一分鐘要做90次。


若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寶寶一開始心跳就是零,或是停止做胸外心臟按摩,心跳就馬上慢下來,這時就需要使用強心藥物,協助寶寶的心跳恢復正常。




二:媽媽必備急救常識

上述的新生兒急救內容,雖然是專業醫護人員才會用到的知識,但月子期間,寶寶的狀況還不穩定,有時也會遇到寶寶突然缺氧、臉色發黑,甚至是心跳過慢的情形,這時該怎麼辦呢?


這時家長的急救措施就很重要。如果發現寶寶的心跳過慢、呼吸停止,必須在救護車趕到或到達醫院前,先給寶寶第一時間的急救,以下說明媽媽可以進行的急救步驟


1.正壓輔助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相較,後者比較重要,若只有一人可以協助寶寶,應直接做胸外心臟按摩。


2.胸外心臟按摩的點,位於寶寶胸骨(胸腔正中線)下1/3處,即兩個乳頭聯機以下,避開劍突處即可。


3.按壓方式為環抱式,家長左右手四個手指互扣環繞在寶寶背部,以拇指按壓,壓的深度要達到整個胸廓的三分之一,必須直接擠壓心臟。手指加壓時血會從心臟擠出去,鬆開時血液才會流進來,幫助心臟血流繼續循環。


4.若有兩人可幫助急救,可以先清理寶寶呼吸道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代替正壓輔助呼吸),施救者輕輕將寶寶鼻子捏好,整個嘴巴罩住寶寶嘴巴並且吹氣,同樣以3次胸外心臟按摩加上1次人工呼吸的循環進行,1分鐘做90次。


TIPS:記得清理寶寶的呼吸道!

寶寶的心跳速度可通過觸摸胸部監測,然而有時候嗆奶,鼻子和口咽部都會有分泌物,記得先將呼吸道清理乾淨,除了可用吸鼻器之外,家長可在手指上套紗布或毛巾,直接用手把堵住的東西挖出來。



TIPS:需要注意的高危人群

除了生產時無法預料的風險,若孕媽咪在產檢時就被醫師歸類為高危妊娠,就建議到大型綜合醫院生產,完整的設備和專業醫療人員,能儘量降低母體和胎兒在生產時遭遇的風險。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的孕婦,或是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有子癇前症的孕婦等,都屬於高危人群,務必與產房醫師仔細討論。


四:正確急救

新生兒急救貴在及時給予正確協助。一般,需要進一步呼吸刺激,或是正壓輔助呼吸的新生兒,占所有新生兒不到1/10。需要急救插管、強心藥物和胸外心臟按摩者,大約才占所有寶寶的1/100,因此媽咪不需要太過焦慮。


但若需要初步刺激的孩子,沒有被及時發現而進行正確的處理,出生後好幾分鐘內,一直處於沒有好好呼吸和心臟跳動的狀態,就可能讓情況變得危急!進行正確的新生兒急救之後,需要初步刺激的寶寶中,有90%以上都能和一般健康孩子無異。


*本文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章涉及母嬰乾貨知識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zpwyW4BMH2_cNUgGF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