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新城控股集團董事長猥瑣9歲女童」的新聞在網上沸沸揚揚。事情的經過大致是女孩母親的朋友周某謊稱帶兩個女孩去上海迪士尼遊玩。從江蘇帶往上海,最後安排住在酒店讓新城控股集團董事長滿足其變態的心理猥瑣女童。目前新城控股集團董事長已經被逮捕。
當這件事還沒有完全平息的時候,7月4日杭州一名9歲女童被兩名租客以喝喜酒為由帶走,然後失去聯繫,7月8日兩名租客在寧波自殺身亡,7月13日下午3點左右,在一個景區的海里發現了失蹤女童的的遺體,但一切還是晚了,留給受害者家人的卻是無盡的悲痛和悔恨。
從這兩起女童受害案我們可以發現:都是熟人或者認識的人作案,這難道能說是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強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家長也存在一定的責任。我們都曾經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拿陌生人給的東西。但我們卻經常疏忽了身邊的熟人或者半熟人,而現今熟人作案的事件卻越來越多。因此我們不要只把對孩子安全教育的問題停留在陌生人這一表面,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沉下來,讓孩子也知道壞人不一定都是陌生人,就算是熟悉的人我們也要能有所判斷,對其加以防範。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法律越健全、孩子的安全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根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副教授李春雷發文稱:當前,全國拐賣兒童犯罪活動猖獗,受害人及受害家屬數以萬計,目前全國流浪乞討兒童大概在100~150萬左右,在河南、雲南以及兩廣地區的偏遠鄉村買賣兒童幾近市場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地下利益鏈。
上面的數字表明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因為失去孩子而家破人亡。記得之前看劉德華主演的一部電影《失孤》。劇中劉德華扮演被拐賣兒童的父親,為了尋找孩子,劉德華騎一台摩托車跑遍了地圖上的每一個地方。雖然生活異常艱苦,但只要有一點孩子的消息他都會不遠千里去尋找,可最後收穫的都是失望。直到電影結束他也沒能找到自己的孩子,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不知道流了多少次眼淚,異常的痛恨這些破壞別人家庭的人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人還敢暴走在這種危險地帶呢?
1、黑色暴力利益驅使
有一句古話:「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可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還願意鋌而走險。有些孩子被騙賣到山區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有些會變成犯罪分子的賺錢工具,他們把孩子變成殘疾讓其流浪乞討賺錢,還有最殘忍的被賣到地下器官交易市場,變成了器官的提供者。對於我們來說任何一種對孩子不利的事情我們都不願意接受,因此你還認為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小事嗎?
2、孩子好奇心重、判斷力弱、自我保護意識差,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兒童教育專家李玫謹老師曾經說過:「孩子在10歲之前都是處於好奇心特彆強烈的時代,對外界的誘惑抵抗力極差。」
電視台的一個親子節目是測試孩子對陌生人的防範意識,採訪孩子們家長時,問平時在家有沒有對孩子進行防騙的安全意識教育,家長們都信心滿滿的說:「自己家孩子肯定有這樣的意識,因為在家裡都有做這方面的教育,」
當測試正式開始,家長們坐在後台通過監控緊張的觀看教室里孩子的情況。就在這時一位穿襯衫的男子進入教室,先是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大家好啊」,很多小朋友也開始回應陌生男子,接著,陌生男子拿出了水果糖和平板電腦分給其中幾個小朋友。而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然後讓其他沒有得到東西的小朋友圍著這些有糖果和平板電腦的小朋友一起玩。就在這時,陌生男子提出:「沒有糖果和平板的小朋友不用擔心,叔叔家裡還有很多,有小朋友願意跟我一起去家裡拿嗎?可以讓你們每個人都有。」
就在這樣的誘惑下,全班的小朋友基本都跟著這位陌生男子出了教室。在後台觀看的家長們看到這樣的場景後無不傻眼了。有母親哭著說:「要是這不是測試,而是真實的,自己家的孩子就這樣被陌生人帶走了,想想太可怕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我們在家裡教育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隨便拿陌生人的東西,當真的遇到這樣的場景時,小朋友還是控制不了這些外界的誘惑。
針對這一情況教育學家劉志明提出了「條件反射教育」。什麼是條件反射教育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孩子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能讓孩子產生條件反射。
就拿在幼兒園做的這個測試來說,測試失敗的孩子我們就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體罰。可以是打手掌,也可以是其他的處罰方式,目的是讓他們記憶深刻。在下次遇到同樣事情,就會形成條件反射。當壞人再次出現的時候,孩子頭腦里就會浮現我們懲罰他的畫面,這就有效的達到對孩子條件反射式安全教育的目的,因為痛苦和快樂比起來,「痛苦」還是能讓孩子記憶猶新。
這些地點孩子最容易受到安全威脅
孩子都是我們的掌中寶,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可這些地方是特別需要家長注意,因為以下地方也是孩子經常出危險的地方,存在安全隱患較多。
1、學校門口。尤其是下午放學時間,有些學生自己回家,但孩子天生就愛玩,可能幾個小夥伴一起在校門口玩耍,或者相約去其他地方玩耍,這時就正好被壞人盯上。記得曾經一個朋友說,他在校門口就親眼見過犯罪分子通過偽裝成孩子的家長強行把孩子拉走的畫面,剛好這個孩子大聲呼救,才成功逃脫。
2、自己家附近。這是我們特別容易忽略的地方,認為在自己家門口或者小區樓下就是安全的,然而並不是。壞人也知道這些地方的小孩比較多,家長沒有太多戒備心,因此這些地方也更容易得手。雖然現在小區都不讓陌生人進入,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沒有熟人和外面的人串通起來,本文開頭的案例就是在熟人之間發生的。
3、商場門口。現在很多家長都是「低頭族」,走路逛街都喜歡玩手機,有時候帶著孩子可心思也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可能會讓孩子到處亂跑。一轉眼他們可能就不見了,所以任何時候只要孩子在身邊我們都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安全教育,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到孩子心裡去,而不是浮於表面
孩子的安全教育是我們都非常在意,但為什麼每年還是有這麼多孩子出現安全事故呢?一是由於他們自身控制力差,犯罪分子猖獗。二是我們的安全教育都只停留在表面,而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裡。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家長以身作則。每次出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和家人打招呼,一定要告訴家人要去什麼地方,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也會受到感染。等他們出去玩也會和家人打招呼。就拿我來說,每次出門不光和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打招呼,而且也會和孩子說我要去某某地方,大概多久會回來,讓他們不要牽掛等等。看似很小的事情,長期這樣做就會形成習慣,從而影響孩子。我這樣做達到的效果就是我家孩子現在要出去什麼地方玩都會和我商量,就算是去隔壁鄰居家也要徵求我的同意。我的堅持,我認為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你們也可以堅持試試。
2、家長多引導孩子。孩子對外界事物或人的判斷力較差,引導孩子不光對待陌生人防範,對熟人或者我們的朋友也要有防範意識。就像本文開頭的兩個事件都是熟悉人所為。不要讓孩子覺得是父母的朋友就可以放下戒備心。要儘量做到不和他們單獨出門。
我對孩子的教育從他小時候就告訴他,壞人的臉上沒有寫「壞」字,你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你如果要和他出去,或者他主動帶你出去,就一定要有防備。並告訴我們,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才能走,不管是不認識的陌生人還是爸爸媽媽的同事或者朋友我們都應該事先和父母商量,我覺得這樣一直囉嗦式的灌輸還是會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3、多教孩子自救的方法。當孩子被犯罪分子抓住,一定要告訴孩子保持冷靜應對,最有效的辦法是:一哭、二鬧、三呼救。因為哭聲可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鬧:不停的踢打犯罪分子,這樣他們的心理會覺得孩子比較難馴服,從而放棄。呼救:大聲叫救命,尋找周圍的人的幫助。這樣才有可能成功從壞人手中逃脫。當然如果犯罪分子通過恐嚇或者肢體動作制止你的時候,你就需要暫時保持清醒,通過其他方法獲取幫助。比如在不經意的時候毀壞旁邊人的財物、或者辱罵旁邊不認識的人,從而引起糾紛。讓自己得到幫助的機會。
總的來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除了平時的教育外,還需要特別注意讀他們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沉下來,不要只是停留在表面,從小讓孩子養成懂得保護自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