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集中供暖,室內溫度高達20度,房間乾燥、熱,而室外溫度較冷、甚至零下,這樣的環境會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負荷。
室內燥熱的環境對心臟會有什麼影響?尤其在夜間蓋著被子容易流汗,如果大量流汗沒有補充水分,會有脫水的現象,嚴重可能出現休克。而且大量流汗除了流失水分之外,也會流失電解質,導致電解質失衡。
對於本來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處於乾燥的環境而大量流汗,會使得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容易產生心律不整,並讓原有疾病加重;血管阻塞的患者就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問題。
我們知道『天氣冷』對於心臟病患者本身就是一種負擔,室內外的溫差會導致血管收縮。若本來心臟就有問題,這樣的溫度變化可能導致疾病加重。這也是秋冬季,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易高發。
心臟衰竭患者體內水分多、容易水腫,多流點汗對消除水腫有幫助嗎?
運動對於病患確實是一件好事,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但是我們不會建議患者以『大量流汗』為目標,因為大量流汗雖然對於病患水腫問題有些許改善作用,不過卻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患者如有服用心臟用藥,電解質不平衡可能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容易導致心律不整。
考慮到心臟負擔、電解質等面向後,要注意『大量流汗』這樣的劇烈水分變動,是對心臟衰竭患者是較為不利的。
心臟衰竭患者可以喝運動飲料嗎?補充水分時要注意什麼?
運動飲料裡面有水分和電解質,但是水分跟電解質並不需要刻意喝運動飲料補充,平日均衡的飲食對電解質補充就已經足夠,除非經過劇烈運動大量流汗,才考慮適量補充運動飲料。
最忌諱的是『一口氣喝下1000-2000毫升』這樣的『快速補充』。對於心臟功能較差的病患,快速補充會導致水分堆積,造成心臟負擔,可能會讓患者越來越喘。補充水分務必把握三個原則:『少量、多次、慢飲』。心臟衰竭患者可以試著每次喝200-300毫升,用2至3次慢慢將流失的水分補回來,喝的時候切記不能速度太快,才可以達到補充體力又不影響健康的目標。
暖氣房燥熱容易讓人口渴,要如何評估喝水量夠不夠?
要怎麼知道身體的水分是否足夠?很重要的就是觀察身體狀況,有幾個簡單的方法讓大家評估,如果身體脫水,口腔黏膜會顯得乾燥、皮膚應該流汗,但是汗水卻不出來、而且眼睛有乾澀現象,這種口乾舌燥的現象就是提醒大家應該多補充水分。
還有一個很好監測的方式就是觀察『尿液顏色』,正常尿液顏色是呈現淡黃色,假如尿液的顏色很深,就表示身體的水分不夠,要多喝水補充;如果尿液顏色偏淡,就表示體內水分較充足。
心臟衰竭患者在冬天有什麼需要忌口的嗎?
心臟衰竭患者最需擔心的還是水分的問題,務必要記得,運動完補充水分的三個原則:少量、多次、慢飲。
有些患者會擔心鹽分攝取太多造成體內的堆積,而改使用『低鈉鹽』。不過這時也得注意,低鈉鹽是用『鉀離子』取代鹽分中的『鈉離子』,鉀離子吃多了也會累積,與心臟衰竭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飲食重點不是一昧吃低鈉鹽,而是要注意身體水分及鹽分攝取達到平衡。
心衰竭患者務必將『量體重』列為居家保健的重點項目,監控自己是不是攝取過多水分。舉例來說今天量體重50公斤,隔天量體重變成52公斤,再隔一天量體重變成54公斤,在短短兩天內增加4公斤,這麼多一定是水分過多,一般攝取食物體重不會增加這麼快。注意體重,是讓心衰竭患者維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供暖後室內、室外溫差大,忽冷忽熱對心臟有什麼影響?
假使室內、室外溫度忽冷忽熱的時候,會對心臟病患者造成影響。我們從房間較暖環境到戶外,會導致血管收縮,因此溫度的快速變化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
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建議心臟病患者儘量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補充水分,別讓自己太煩躁。控制室內溫度、濕度,才不至於讓血管快速收縮。
心臟衰竭患者適合泡澡、泡溫泉嗎?
所有心臟病患只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都建議要保有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改善身體肌耐力、心肺功能、甚至可以達到減重或塑身的效果,對病患都是有利。
當從室外較冷的天氣進入到溫暖的洗浴中心、溫泉等場所,切記動作要緩慢漸進,畢竟溫度的快速變化會對心臟產生負擔,因此無論是要進入溫泉、洗浴中心,或要起身離開,動作都請儘量放慢。最好於適應溫度變化後,再做下一個動作,比較不會有頭暈的狀況。
醫生會建議從事哪些運動呢?該注意什麼?
心臟衰竭患者要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像是游泳、慢跑、健走等,利用這些運動增加身體的肌耐力與心肺功能,有助於控制心臟衰竭病情。
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況也是評估身體很好的一種方式。例如以前30分鐘可以走3公里,最近30分鐘連1公里都走不到,還覺得非常不舒服,這種於短時間內運動能力急速下降,就得特別注意是不是心臟或是肺部出了狀況!
平常運動時,最重要的就是適度,且要穿透氣的衣服,運動過程中要準備充足水分並適時補充。運動過程中覺得身體不適就應該停止。然而,停止動作也別操之過急,心臟衰竭患者很忌諱劇烈運動時突然停下來,像是快速跑步時若突然煞車,少了暖身或是慢走的緩衝,會造成心臟血壓的急速變化,導致頭暈不適。
運動是好事,但心臟衰竭患者可先與醫生討論自己適合的運動方式及強度再進行,並於四周有人的情況下運動比較有保障,若運動時感到身體不適請記錄心跳、血壓,假如症狀偶爾發生可以等下次複診再與醫生討論,如果每次運動都感到身體不適,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狀況,應該提早複診。
最後要提醒大家,千萬別因為通過運動感覺身體好轉後就擅自停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iIsum4BMH2_cNUgah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