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強迫孩子吃飯的家長,比起吃多少,更該關心背後的傷害

2020-11-12     淘媽育嬰

原標題:那些強迫孩子吃飯的家長,比起吃多少,更該關心背後的傷害

文|淘媽

我家鄰居的孩子剛滿2歲,每天到了飯點就能聽到孩子的哭聲,我知道,這是媽媽又強迫孩子吃飯了。鄰居家小孩從小就不好好吃飯,身體也很瘦弱。為了能讓孩子多吃點,鄰居是軟硬兼施。後來發現來軟的沒用,就乾脆強迫孩子吃,吃不了就有懲罰。導致現在孩子一看到飯,還沒有吃就開始哭了。雖然我和她講過不能這樣,但是鄰居說這樣孩子還能多吃點,不然身體更差。唉,每次聽到孩子的哭聲我都很揪心,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也無能為力。很多家長在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都選擇了強迫的方式。在這些家長看來,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多吃了幾口飯。他們在關注孩子進食量的多少,卻忽略了這樣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強迫孩子吃飯的危害

1. 導致孩子缺乏飽脹感和飢餓感

有些孩子不想吃飯,可能是他真的不餓。而家長強迫孩子多吃,慢慢就會讓孩子失去飽脹感和飢餓感。缺乏飢餓感的孩子,吃飯就完全是為了讓家人開心,根本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而缺乏保飽脹感的孩子,吃起東西來就沒有節制,有時候可能已經吃太多了都不知道,這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2. 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

不管孩子有多小,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權利決定自己吃多少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明白吃飽了就不能再吃了,而且也不能浪費食物。但是家長長期強迫孩子吃飯的話,孩子就失去了自我,連吃飯這件小事都要家人主宰,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也就被扼殺了。長大後,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對外界充滿依賴。

3. 留下心理陰影

像鄰居家的孩子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陰影了,所以看見飯就會哭。家長強迫孩子吃飯,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吃飯,對飯菜產生厭惡感,這並不能從根源上讓孩子愛上吃飯。

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這樣做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的那份著急和心疼,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除了強迫吃飯,家長如果能做好這些事,孩子可能輕鬆就會愛上吃飯。

1. 及時添加輔食

母乳的營養價值再高,到了添加輔食的時候也要加。很多孩子到了2歲還主要是以奶為主,輔食基本不怎麼吃。家長給出的原因是,孩子不喜歡吃輔食。孩子不喜歡吃某樣食物是正常現象,有研究表明:想要讓孩子接受一種新的口味,平均需要嘗試12次。而孩子在1歲前是接受各種食物不同口味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期間,孩子嘗試的口味越多,以後接受的食物種類也越多。所以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孩子不喜的話,多試幾次。

2. 讓孩子自己吃飯

每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捨得放手的家長。從孩子會抓握勺子舀起食物,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可能孩子吃的有些慢,吃得到處都是,但是相信慢慢就會好起來。孩子能體會到自己把食物送到嘴裡,吃進去不再飢餓的這種樂趣,也就更願意吃飯了。

3. 尊重孩子的選擇,別干涉太多

我們常說「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看似是在調侃,實則是很多孩子的真實寫照。孩子其實已經吃飽了,但是家人覺得沒吃飽,非要讓孩子再多吃點。或者孩子不喜歡吃某樣食物,家長非逼迫孩子吃進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對於你不喜歡的食物,家人的強迫就會變成孩子的壓力。所以說,在吃飯這件事上,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要干涉太多。

淘媽說:孩子是天生會吃飯的,這是一種本能。強迫孩子吃飯,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粗暴懲罰。而這種懲罰的背後,透露的是父母的焦慮情緒。很多孩子不是不愛吃飯,只是討厭被強迫吃飯的那種感覺。所以家長不要把你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把吃飯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吧,尊重他,理解他,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VFDvHUBjdFTv4tAkP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