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在周末利好影響下,並沒有出現預期中大漲。
三大股指表現分化,僅上證指數小幅收漲。盤面上,水泥、鋼鐵、煤炭等周期股走強。醫藥板塊大幅走弱,不少醫藥大白馬玩起了蹦極,醫藥生物板塊以1.53%的跌幅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板塊中不幸墊底。
截至收盤,A股總市值排名前十的醫藥股中,僅智飛生物出現小漲,其它9隻醫藥大白馬均出現下跌,恆瑞醫藥、長春高新大跌近4%,愛爾眼科下跌超3%。
醫藥股最近為何跌跌不休?醫藥大白馬玩蹦極,是投資機會還是投資陷阱?歲末究竟該如何布局醫藥板塊?今天老司基就來簡單聊聊這個話題。
醫藥為何跪啦?
在2019年的結構性行情中,醫藥生物板塊一直漲幅不錯。截至11月19日,醫藥生物板塊漲幅41.2%,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板塊中,高居第6。這一漲幅也遠遠跑贏了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和創業板等一眾寬基指數,表現可圈可點。
從11月20日以來,醫藥板塊在見到階段高點後,明顯進入調整狀態。截至12月9日收盤,醫藥生物板塊最近14個交易日大跌7.17%,同期上證指數下跌0.66%,創業板下跌0.46%,滬深300下跌1.31%,跌幅遠超同期各大指數。
11月20日以來醫藥板塊VS 各大指數走勢對比(Wind,截至2019.12.09)
從具體個股來看,跌幅更大一些。如通化東寶最近14個交易日大跌17.74%,濃眉大眼的愛爾眼科大跌16.25%,樂普醫療、恆瑞醫藥、長春高新等龍頭股均出現11%以上的跌幅。
11月20日以來醫藥龍頭股跌幅統計(Wind,截至2019.12.09)
醫藥大白馬為何跪啦?
老司基覺著,再好的公司漲多了就是風險,再差的股票跌多了就是機會。像恆瑞醫藥、愛爾眼科這種超級大白馬2019年以來,幾乎一直都在漲。截至11月19日,恆瑞醫藥和愛爾眼科分別取得118%和137%的年內漲幅,當時兩者的市盈率(PE-TTM)分別高達87倍和110倍,它們出現調整走勢再正常不過。
當然,如果要深入分析這輪醫藥板塊下跌原因,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強勢股下跌帶動板塊回調。接近年底了,有些機構要兌現獲利籌碼,資金面上的影響會在股價上放大,比如有的基金會在11月底結束考核。
二是,醫保談判結束,有些非醫保品種納入集采報量範圍導致市場對政策的預期陷入混沌期。
三是,在第一輪「4+7」城市試點落地和第二輪醫保入圍談判結束後,據悉第三輪醫保帶量採購談判即將到來。根據前兩次經驗,醫保局眾專家坐鎮,第三輪談判涉及藥品依然會經歷大幅度殺價,對於藥企將是又一輪腥風苦雨。
還能上車麼?
這個問題,老司基覺得要從你自己的投資周期來具體分析。從長期來看,醫藥屬於長牛板塊,無疑極具投資價值。如今,醫藥已經不單單是救病治人那麼簡單了,也是延長全球人口壽命的用品之一。因此,醫藥的銷量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而增加,醫藥行業的業績也會穩定的發展。
從短期來看,帶量採購,有利空影響。每一次國家醫保目錄的變化,都是藥企的洗牌。近期,醫藥板塊下跌主要與醫保控費以及第三輪藥品帶量採購啟動相關。而這些影響其實在去年也發生過,當然那時的醫藥行業也是以下跌作為回應,並且跌幅相比今年還要劇烈。當然,不少龍頭股後來股價不僅收復了失地,還屢次創出了歷史新高。
如何上車?
對醫藥個股研究不深的小夥伴,建議最好的方式是選擇相關基金進行投資,如果要分散風險,定投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醫藥指數的估值還比較高,比較舒服的上車機會,還需要耐心等待。
1、看好醫藥龍頭股的小夥伴,建議選擇滬深300醫藥衛生指數,該指數是從滬深300成分股中選取大塊頭的醫藥股組成,其成分股只有29隻。其中,恆瑞醫藥一家獨大,權重占比30.31%。前十大權重股占比合計達70%,典型的龍頭風格。
目前,滬深300醫藥的市盈率(PE-TTM)為35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77%;市凈率為4.61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51%。跟蹤該指數的基金包括:512010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001344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聯接A等。
2、喜歡行業均衡配置的,建議關注中證醫藥100指數,這是一個等權重指數,成分股為100隻,初始的權重均為1%,老司基一直定投的醫藥指數也是這個。等權重設計好處有兩個,一是個股占比很分散,不怕個股踩雷;二是自帶高拋低吸功能,每年兩次定期調倉,可以被動賣出短期漲得多的股票,買入短期跌得多的股票,類似動態再平衡效果。
目前,中證醫藥100的市盈率(PE-TTM)為37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74%;市凈率為4.26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54%。跟蹤該指數的基金包括:001550天弘中證醫藥100A/001551天弘中證醫藥100C,000059國聯安中證醫藥100A/006569國聯安中證醫藥100C等。
3、對基金經理有研究的,建議直接買主動管理型醫藥主題基金。2019年以來,這類基金賺翻了,這裡老司基為大家挑選了漲幅超70%的10隻醫藥牛基。
2019年主動管理型醫藥牛基業績一覽(天天基金,截至2019.12.06)
以上10隻醫藥牛基,2019年收益最少的都有71%,收益率最高的為廣發醫療保健,收益率達到83.55%。另外,博時醫療保健行業、農銀醫療保健年內漲幅也超過了82%;由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年內漲幅也超過了77%。同期,滬深300醫藥指數上漲36%,醫藥100指數上漲26%,主動基金的超額收益很明顯。
放眼長遠,醫藥大白馬現今的調整,只是為了使估值趨於更加合理化。醫藥板塊的大調整,往往是我們不錯的布局時點,後續可以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