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系列|吃飯本身就是在治癒身體的偏性

2020-03-16     羊爸爸育兒

文 | 郭莎拉

一說起做飯這個事情,就有很多話想說。

我們在問孩子某種情況下應該吃什麼的時候,就好像是要特地的去要一種方子,去做一個治療。但是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如果可以更加了解中醫的思維,我們就可以把中醫的思維放在日常生活裡面,比如用中醫的思維去思考:今天吃啥飯?(這個千古難題)。

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食譜系統,有的家裡喜歡吃麵食,有的家裡都是飯管飽,不吃零食,有的家裡習慣喝點茶,有的家裡每天都在吃海鮮。不同的食譜系統養成了很多家庭的雷同體質。

我小的時候,住的地方是兩家共用一個廁所。廁所在走廊上,我只要走近廁所的時候就知道誰在裡面。因為鄰居家一家三口的味道都是那個很竄的味,而且他們總是會在廁所蹲很久,而我們家裡的人味道相對就比較淡。而他們家的食譜總是很豐盛,而我們家常年都在吃白菜蘿蔔土豆青菜。

有一次在超市門口遇到一家三口都拿著冰淇淋。那時候是冬天,這一家人都比較胖,他們的胖不是那種健壯,而是虛胖,就是痰濕多的胖的類型,所以我猜他們可能會因為有濕熱而喜愛冰淇淋。還有的情況是,一家三口都張著嘴巴睡覺,睡在床上呼嚕聲此起彼伏,而這家人都喜歡油膩的重口味。還有是一家三口腳都很臭,這樣的情況,我們仔細觀察,還有很多很多。

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家庭都是如此,也有很多情況是家裡的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我們聽說過,誰誰去了爺爺奶奶家之後長胖了,誰誰去了誰家之後又黑又瘦之類的故事。所以,我們需要先對家裡的每個人做一個仔細的審視。哪個人是痰濕多的?哪個人是特別虛寒的?哪個人特別怕熱?哪個人特別怕冷?哪個人愛動?大家都是一樣的嗎?還是都是有自己特點的?我們都要做一個整理。然後再去觀察適合大家的食譜。

我們就先以小朋友為中心來說說做飯的思路。(當然也適用於大人)

主食:種子食物是精氣的來源

一些小小的種子就可以長成成片的稻田

我們觀察到很多小朋友在餓了的時候是只吃白飯的,他們似乎對菜和肉的需求並不多,這樣的孩子通常正氣很足,整體的狀態都不錯,這就是身體的智慧,他們的身體天生就知道哪些東西能讓他們維持最多的生命活力。

從中醫來講一切種子食物都可以為我們提供精氣,我們可以看到一顆小小的種子,它可以不需要太多澆灌,就可以在土地上生長成比其自身大出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大小的食物,所以種子本身就具有精氣,人類食用種子作為生命能量的主要來源,作為主食,是有道理的。

精氣是身體的基礎能源,我們身體器官的所有能力,我們的活力,我們身體對待邪氣時候的反擊,身體的成長,都在於精氣。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就知道一個孩子如果要成長的好,主食一定要管夠,搭配少量的菜肉就可以。

寒濕比較重的小朋友會喜歡稍微燥一點的食物,煲仔飯在烹飪的時候是明火烤制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燥濕的效果,如果當天看到小朋友的舌頭水水滑滑的,口水經常會流出來,手腳也冰涼,一片寒象,這種情況就可以吃明火燒制的米飯。

煲仔飯

最快手的做法就是煲仔飯:把米泡一個小時,上面蓋上一些能夠中和這個燥的蔬菜。可以選比較有水分的西紅柿,黃瓜,西葫蘆,蘿蔔,青菜,等等。用砂鍋在明火上小火煮30-45分鐘(取決於你的砂鍋情況)。最後適量的撒上一些香油攪拌一下。鍋子最下面的鍋巴可以吃一點點,但是一定要咬碎,也可以不吃。

石鍋拌飯

而韓國石鍋拌飯的不同之處是,它是把飯燜熟之後,再把蔬菜切條放進去,讓米飯的溫度加熱蔬菜和雞蛋,但是這對於胃寒的小朋友來說會有一點挑戰,(胃寒小朋友就是那種吃的很少的,或者大便里總是有不消化的食物,也就是胃研磨食物的能力不足)。對於胃寒的小朋友和大人,安全的做法是,等米飯燜煮25分鐘之後放入蔬菜如果加肉或蛋,一定不要忘了薑絲,去中和這個肉蛋的陰性,在繼續燜煮一會,出鍋的時候,可以加黑胡椒,或者一點點咖喱粉,薑黃和胡椒都有暖胃的效果。

而那種經常喊口渴的,比較容易感覺到熱的小朋友呢無論是因為積食而產生的熱,還是因為本身體質的問題,這個時候,他的津液都會明顯不足。那麼我們就可以給他做雜燴湯配米飯。選擇一些偏清理的蔬菜,比如大白菜,娃娃菜,白蘿蔔,胡蘿蔔。像春天還可以加一些綠葉菜,豆芽,夏天可以用黃瓜,絲瓜,番茄,加生薑燉湯,秋天可以用藕和花生燉湯,而冬天,可以燉黃豆和腐竹,黃花菜,豆腐。這些菜一方面可以起到清理的作用,一方面,它們的湯可以快速補充津液。

番茄濃湯拌飯

但是也還是有不少對米飯消化有困難的小朋友,比如吃了米飯之後就會睡不好,大便的頻率變低,又比如說,他已經積食到不想吃飯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要補充津液,就要去熬菜粥。

粥熬到一半的時候,放一些蔬菜進去,比如紅蘿蔔丁,南瓜丁,紅薯丁,豌豆丁。如果整個人有熱象,我們就單純用大米,如果整個人偏寒,偏虛,比如說大便很細軟,活力也不夠好,胃口也不好,沒精神,肚子涼,那麼我們就用小米,或者呢小米搭配一點大米來熬粥。在作用上,大米偏清理疏通更好消化,而小米偏補益,營養價值更高,略難消化。

有時候我們會在家裡燉一鍋蔬菜火鍋,下麵條,或者配米飯都很好。偏寒的大人可以蘸一點辣椒醬,花椒醬,而偏淤堵的,可以蘸醬油醋,沙拉醋汁,番茄醬。如果是經常寒熱並存的,你也可以都放在一起。但是,最好是不要因為這個蘸醬而吃的太多。

家庭火鍋

年齡小一點的寶寶,就可以來做花式米漿,來代替輔食,或者奶粉。最快手的做法是直接把粥到入料理機,達成糊狀。有牙齒的小朋友,可以在米漿裡面加一兩顆核桃仁(這個是補下焦和腎氣的),但是一點點就夠了。沒有牙齒的小朋友呢,就可以把核桃一起打碎。如果要好看一點,我們還可以把紅蘿蔔,南瓜,西葫蘆,蒸熟,放在裡面一起打碎,變成有顏色的米漿。

南北方都有大米和小麥,相較而言,由於日照和氣候的關係,北方的小麥和大米麵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我們會發現,北方的饅頭是很有分量而且很結實的饅頭,麵條是有嚼勁的麵條,而南方無論是米還是面都是更加鬆軟,更加輕盈。所以南方的糧食相較而言比較偏清,好消化,而北方的糧食偏補,營養價值高。

如果是那種胃強脾弱的情況,就是吃的多,但是又很不消化,拉不出粑粑的,這種情況要注意到補益下焦,要吃飽足感和有嚼頭的東西。你可以嘗試吃點糯米粥,糙米粥,比如糯米的年糕,糯米米糕,從少量開始嘗試,或者酒釀小圓子,酒釀湯圓,糯米飯,粽子,少量開始嘗試觀察,比如一開始一天只吃一兩口,然後根據大便和睡眠的變化,去驗證這個東西適合不適合。

相對比較容易消化且又有嚼頭的食物,還有像是北方的酥油餅,新疆的饢,陝西的石頭饃,山東的雜糧煎餅。

飲食系列|吃飯本身就是在治癒身體的偏性

煎餅

還有一種快手煎餅很容易操作。把麵粉加上水攪拌成糊狀,可以加一點紅糖,也可以加一點可可粉,也就是巧克力粉,可可也是補益下焦的。把平底鍋或者不粘鍋燒熱,下麵漿,記住一定要是大火,把麵漿塗開成圓形,等一會下面成型後就可以翻面,把反面烤熟就可以了。可以卷蔬菜,也可以卷一些豆腐乳之類的,當然,單獨吃也很好吃。

我還發現了一種食物,既補下焦且能燥濕,就是西藏的糌粑。我記得第一次吃的時候,我去廁所了好幾次,感覺身體變得比較輕鬆,而且會有非常好的飽足感。糌粑是用青稞做的,把青稞麵粉炒熟(某寶有現成的),這個糌粑有一個特點,因為是炒麵,就是特別特別燥,特別吸水,他的燥濕能力非常強,非常適合那種水飲很重,寒濕比較重的,比如整個人頭暈暈的,很昏沉的,就可以干吃幾口這個青稞炒麵粉。

如果是平時吃,用普通的炒麵粉也可以製作,加上奶粉或者牛奶,或者椰奶,白糖或者紅糖,一點點黃油,或者椰子油,什麼油都可以,把他們攪拌在一起,捏成團狀,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多加一點水,變成青稞糊糊。這個裡面為什麼要加奶和油呢?因為偏炒麵偏陽,偏熱,偏燥,加了陰性的奶,和陰性的油,它的躁性會變得比較柔和,因為燥過了,就會傷津液了。

糌粑

其他的糧食,比如,糙米,糯米,黑米都是偏補的,豆類中黑豆偏寒,比較容易傷津,雖然也有補的作用,所以烹飪的時候,需要注意用量用法。如果是有熱的小朋友,粥里可以放黑豆,黃豆,蓮子,如果是偏寒的,同時津液不足的,可以加一些紅棗。中醫的湯藥裡面很多都有紅棗,因為紅棗可以安胃,可以生津液,紅棗不一定要吃掉。

豆類可以也可以做成點心,像是黑豆。我見過一種黑豆糖,在小火炒制之後加了一層紅糖的糖霜,炒的動作和紅糖平衡了黑豆的寒的性質,而且讓黑豆變得更好消化。同樣的還有紅豆糕,綠豆糕……

其實中醫調理人的思路就是調整人的寒熱虛實的偏性,所以同樣的,食物也是可以當做中藥來用的,前提是我們足夠了解它們,足夠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dbb53ABfwtFQPkdxv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