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9年
王小團分享的第111篇原創文章
本文由普洱茶堂原創,
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1》
說普洱,總有人諱莫如深。
「普洱茶,這麼難喝的茶,也有人喜歡?」
話畢,還要送上一個一臉嫌棄的表情。
「普洱茶,聽說很髒的,還是不要喝了吧。」
「普洱茶,水太深了,聽說還有不少是做舊茶……」
「普洱茶,黑乎乎的,還有蟲子,真的能喝嗎?」
……
從此,在一部分茶客眼中,就埋下了普洱茶髒、亂、差還不好喝的負面形象。
先入為主的觀念,最難打消。
曾幾何時,糰子我也對普洱茶有著深深的誤解,甚至最初聽朋友老吳說:「普洱茶,都是在馬路邊,豬圈邊做的」。
這……畫面感十足的描述,令人退避三舍。
直到深入了解普洱茶之後,才知道所謂的普洱茶髒、亂、差,只因遇到了熟普,還是不靠譜小作坊做的熟普。
《2》
馬路邊渥堆發酵,已經成為過去式!
熟普,是普洱茶中的重要一脈,因為渥堆與發酵工序的存在,改變了普洱茶的整體風味,它變得收斂,不再刺激,原本高含量的茶多酚物質,在渥堆與發酵的過程中,逐漸流失。
茶多酚含量的減少,一來改變了刺激腸胃的缺陷,二來能讓茶葉少了澀味,多了幾分溫和。
在外界渥堆的過程中,還給某些有益的微生物提供了繁衍空間。
這些微生物的存在,又改變了普洱茶的風味,以及保健功效。
渥堆,成就了普洱茶。
發酵,改變了普洱茶。
渥堆與發酵,成了普洱熟茶的命門。
在過去,制茶工藝和水平不那麼發達的時候,普洱熟茶的技工,多了幾分隨性。所謂的馬路邊發酵,成了最大的污點。
時移世易。
就連老班章村裡都有了獨立的銀行,我們不能再用陳舊的眼光來看到普洱茶的渥堆發酵。
君不見,現如今有條件的大廠,現代化生產設備一應俱全,環境優質,再也不是過去那落後的制茶工藝可比擬。
是時候,該改變對熟普的成見!
《3》
熟普陳味重,不好喝?
說熟普,多數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它的氣味上。
與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相比,熟普的氣味並不算花哨,是屬於容易被人誤解的香氣。
喝烏龍茶,尤其是武夷岩茶時,紛繁複雜的香氣,足以令人遺憾自己聞的香氣不夠多。茶葉中釋放出的香氣因子,不斷刷新你對茶葉香氣的看法。
花香、果香、木香、粽葉香、桂皮香……香氣未曾枯竭。
就連那白茶,清新雅致的香氣,也總能引起注意力。尤其是那花香,就未曾斷過。變老後棗香,也是一大賣點。
相比之下,熟普的香氣,少了競爭力。
熟普,最典型的香氣,便是那陳香,這是一種似曬乾的老木頭的氣味,又有點像圖書館裡那泛黃的線裝書本的味道。與清甜、馥郁的花香,甜蜜清香的果香相比,陳香果然沒有什麼競爭力。
但喝熟普的精髓,並不是重點關注香氣,而是在於體會它的湯感。
熟普,經過渥堆發酵,再經過多年陳化,在微生物的不斷作用下,內質進一步陳化,它的湯感,再成熟不過。入口,是順滑的,酣暢的,如同陳釀般的口感,溫和不刺激。
加上熟普溫和的茶性,更能俘獲茶客的芳心。有的茶客,更是將熟普視為克服水土不服的重要茶品。
出差在外,必定要帶上一餅自己常喝的熟普,調節腸胃,緩解不適。
說普洱茶不好,只不過是沒遇上稱心如意,品質好的熟普罷了。
《4》
普洱茶,並非只有熟普一種!
在普洱茶的分類當中,與熟普相對的,是生普。
生普與熟普之間的距離,隔著一個渥堆發酵。生普,是沒有經過渥堆和發酵工序的普洱茶。少了渥堆與發酵,讓生普中的香氣物質,被大量保存下來。
並且沒了這些微生物的作用,生普的個性,更接近天然,更多了幾分自然。
生普,它經過殺青、曬乾等工序後,就被保管起來,在它中間,還保留著大部分的香氣物質,故而我們在喝生普時,仍舊可體會到它的花香。
這一點,不論是布朗還是易武,又或者是冰島的生普,都有此共性。
以霸道著稱的老班章茶,就將花香演繹地十分到位。
沖泡,花香全都落在了茶湯里。啜一口茶湯,似茉莉花、蘭花的香氣在舌尖瀰漫開來,在回甘處,香氣更甚。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從第一衝開始,喝到十五沖,花香在一次次地累積。到了七八沖時,花香宛若火山爆發一般,噴薄而出,洶湧澎湃。
落水洞的生普,同樣具備花香馥郁的特色。
加上茶湯的柔和,讓你仿佛置身在山野當中,向陽處,開滿了野花,微風浮動,暗香涌動。說不出具體的香氣,但又覺得十分美好。
生普的存在,完全是熟普的互補。
若是偏愛鮮爽口味,自然可以選擇生普。
普洱茶里能喝的,未必只有熟普!
《5》
普洱茶,本就自帶爭議。
尤其是熟普,因為多了「渥堆發酵」這一步驟,更平添了幾分的猜疑。
熟普,真的能喝嗎?
當然可以!
品質好的熟普,並不遜色,它的茶湯甘醇溫和,細膩輕柔,少了茶多酚的刺激,更適合大多數茶客。
所謂的髒、亂、差,只是因為您遇茶不淑,沒喝上一款正經像樣的熟普罷了。
倘若味蕾接受不了熟普的味道,咱們不是還有生普麼。
全文完!
本文歸普洱茶堂(puercha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