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還未上映,口碑就已兩極分化,中國科幻還需努力

2019-07-26     0不忘灬初心0

《上海堡壘》由知名導演滕華濤執導,江南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戰爭電影《上海堡壘》將於2019年8月9日上映。鹿晗飾演鐵血硬漢,保衛地球。

電影還未上映,口碑已經出現兩極分化,主要爭議,在這三個方面:

1.流量明星——鹿晗

鹿晗作為當今中國流量小生的代表,確實名副其實。當時和關曉彤的戀情公布,竟然導致新浪微博系統癱瘓。而前兩天傳出的鹿晗與關曉彤分手的謠言,也著實讓新浪微博的運營人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裡。

但是,有多大優勢,就有多大劣勢。作為頂級流量的小鮮肉,在電影鏡頭前的表現可能就一般了。

《盜墓筆記》上映,鹿晗飾演的無邪,並不出彩了。

《擇天記》上映,鹿晗飾演的陳長生,觀眾也不買帳了。

而在《上海堡壘》中,鹿晗本身就不適合江洋,或者說不符合原著的江洋。原著中的江洋,是一個內心戲多,旁人眼中和真實內心不完全一樣的一個預備役空軍。鹿晗太貴氣,太玉,太嬌,江洋其實很多時候犯慫,很多時候屌絲,關鍵時候又很霸氣,這種性格,真的不適合鹿晗。

鹿晗作為小鮮肉開山一派,比起某些毫無表情的面癱派,其實還算有點演技的,比如《重返20歲》,也算對得起觀眾。但他的諸多電視劇,只能說,表現張力和情緒變化真的不是他的特長。

《上海堡壘》開機時間是2017年9月21日,殺青時間是2017年12月19日。三個月的時間以鹿晗的演技也不可能有多大突破。而鹿晗拍《上海堡壘》的上一部影視作品是《甜蜜暴擊》,殺青時間是2017年9月8日。在這短短13天裡,鹿晗應該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流量小生的影視作品質量一般不好的原因很簡單,預算。拍攝時間和劇組精力是有限的,選擇了高片酬演員,對電影本身的道具場景後期等的投入就要減少。選擇了演技差的主演,就要分配更多時間用於調教演員,同時電影表現力也會減弱。選擇了大咖演員,拍攝就要遷就大咖的時間和意願,也就是被迫調整拍攝計劃甚至改劇本。

但為什麼還會選呢?什麼叫流量,流量就是錢啊,對於資本來說,這樣更保險,投資收益率更高。

流量小生是一把雙刃劍,但到底如何還是看鹿晗自己。

2.對標《流浪地球》

現在的情況,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會將《流浪地球》與《上海堡壘》做比較。

兩者差不多同一時間開機,《流浪地球》顯然非常成功,更多的討論就來到了《上海堡壘》。

從宏觀上看,一部《流浪地球》無法代替首批國產硬科幻,而《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壘》多少算是檢驗首批國產硬科幻的雙重鎖。現在仍然有無數雙眼睛在關注著《上海堡壘》,它也是國產科幻元年的產物。

從目前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上海堡壘》還是體現出了較為不錯的質感。而《流浪地球》對《上海堡壘》最大的貢獻,是展現出了普通觀眾對於國產科幻作品的包容心。

另一個角度看,根據華視娛樂此前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上海堡壘》的總成本大概為3.6億。這僅僅是製作成本,且不包含後期的溢價,也不包含宣發的費用。

和《流浪地球》相比,這個成本並不低。但是並不是每一部電影,在任何一個檔期都能夠拿下46.54億票房。從這一點來看,《上海堡壘》面臨的第一重挑戰是收回成本。

而對《上海堡壘》另一個不利的局面,是《流浪地球》在春節檔取得的成功,使得中國科幻片的門檻變得異常的高,不僅僅是特效要求,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後的價值內核,小破球的傳遞的理念,「帶著家園去流浪」、「集體協作,人定勝天」那是地地道道的中華價值觀。這就對《上海堡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影片的類型元素

《上海堡壘》講述了未來世界,外星黑暗勢力突襲地球,江洋(鹿晗飾)和林瀾(舒淇飾)肩負起末世下拯救地球的重任。和倖存的人類在中國上海與外星文明展開終極大戰的故事。

電影中存在著兩股外星勢力——阿爾法文明與德爾塔文明!

阿爾法文明是善良有愛的好朋友,德爾塔文明則是狂暴肆虐的大壞蛋了。

預告片中,那艘入侵地球的巨型母艦!出自德爾塔的手筆。

要想在熒幕中刻畫出這樣一艘遮天巨艦,經費燃燒就不用說了,成神還是成鬼也要看劇組用不用心。

從預告片中流出的那一片紫色星雲便可感受其震撼之處!

而為了幫助地球人類抵禦德爾塔文明的進攻,阿爾法文明幫助地球人建立了一套超現代化的防禦工事——泡防禦系統

還是用小說原著的話來說「雲層高度1700米左右,在1500米的高空中,它遭遇了泡防禦介面,這層介面覆蓋整個上海,像是一口倒扣的鍋。」

這口鍋便是電影《上海堡壘》中堡壘的存在。

預告片中從巨艦里噴出了一個個『小鋼珠』,這些鋼珠子掉落在地上後便化身為機甲捕食者。預告片中看到這些機甲的造型也算是良心製作。

如此大量的機甲與飛船,算是非常的「硬」科幻了。

如果你把《上海堡壘》看成科幻片,其實就錯了。它最多只能說是一部軟科幻,實際應該是青春言情,雖然是言情,也不是那種甜甜膩膩的言情,也不是磨磨唧唧的言情。

比如說,看上海堡壘小說的人,有多少是被泡防禦的設定感動的?有多少人是被阿爾法文明開炮打敗德爾塔感動的?有多少人是被上海大炮感動的?估計也有,但更多的圈粉情節,還是江洋心中的小野獸,是江洋和基友妹子們打帝國,是林瀾在窗戶霧氣上畫圈,是江洋捨不得刪簡訊刪一條來一條,是最後那永不消逝的電波,十幾年後知道她的心意……。

《上海堡壘》內核其實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去掉科幻的色彩,設定成戰爭背景下,完全不會影響到主線敘事。

並不是說科幻愛情片不可以,只是其中存在了太多的邏輯問題。比如外星入侵者只襲擊大城市,小城市看都不看。女主基本沒有對反抗外星人做出什麼貢獻,男主也基本沒有重要作用,他更多的是大形勢下的一個成員。

類型元素的混搭,導演還是要分清主次的,跟希望預告片不要誤導觀眾。

總結

只要有IP和流量,劇本都是次要的。

這幾乎就是近年來國內娛樂行業的現狀。最典型的就是各種網絡小說的影視化,其中不乏一些擁有大批忠實粉絲的作品,但大多數,都進入了毀經典系列中。

在流量優勢日趨衰落的當下,這部《上海堡壘》最終會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呢?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tC6L2wB8g2yegND0f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