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說自己佛系,其實我們正在進入低慾望社會?

2019-09-18     Hi生活菌

最近幾年,大家掛在口頭最多的詞,就是佛系。佛系上班、佛系談戀愛、佛繫結婚等等,表面上是看淡結果,隨遇而安,可實際上卻是對現實的妥協和無奈。

從去年民政部公布的「31年中國人婚姻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年輕人結婚率連續多年下降,江蘇的平均初婚年齡更是高達34.2歲,而離婚率則在逐年走高。

「喪文化」、「佛系」在年輕人中流行了一段時間了,我們似乎正在逼近「低慾望社會」。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寫過一本書《低慾望社會》,核心是: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慾望社會」!

他認為的「低慾望社會」是指:

1.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渴望安逸

2.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

3.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慾望,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慾望"也比先前降低不少

4.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

那麼,依據他的理論,中國正在進入「低慾望社會」嗎?

當然還沒有,只是接近。你看看那些躍躍欲試的炒房客就知道,中國距離「低慾望社會」還有一段距離。

那麼,中國有進入「低慾望社會」的風險嗎?是的,你看看那些工作起來無精打采,甚至無心去工作的年輕人就知道,不是沒有可能。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中間喪文化開始流行,而且不少人還越來越佛系了呢?

其實主要就是一點:年輕人被捆得太死,束縛得太厲害。他們一生下來就被告知好好學習,好好工作,然後就可以買房還房貸,背負沉重的貸款。這樣的人生太過模式化,了無生趣。再加之很多年輕人並沒有生存的壓力,他們只需要很少的錢就可以在解決溫飽,所以乾脆也就放棄了「撞擊天花板」的努力。

當然,要完全消除這樣的現象,目前來看還是比較困難。這需要整個社會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稅收制度、營商環境、稅務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大提速、大改革。

但是好的一點是:「在中國年輕人身上,志向和幹勁並未完全喪失。」專家認為,這種志向和幹勁,來自他們急於改善生活現狀的動力。畢竟他們還面臨著買房買車的現實問題,而所謂「佛系」,也只是一種態度的表達,有很多「矯情」的成分。

當然了,雖然中國年輕人目前並未完全喪失幹勁,但《低慾望社會》中提到的問題,依然值得警惕。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ckiRW0BJleJMoPMgK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