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北京人管這兒叫「大北窯」

2020-06-07     老北京故事

原標題:CBD?北京人管這兒叫「大北窯」

在北京的東邊兒有個奇幻之地。

這裡,經常能看見LV和煎餅攤在一條街上分食理想,

左邊是2萬塊錢一套,右邊是5塊錢一套,

當然如果有人加兩個雞蛋,那他有可能是LV的店員。

嗯。這裡就是全世界聞名的「CBD」--國貿商圈。

外人叫這裡國貿,北京人愛管這裡叫「大北窯」

要不怎麼會有 「China Beijing Da bei yao」

誰能成想,這最初只是侵華日軍在此建的一個「磚窯」。

如今卻是琳琅繁華、叱吒資本的京城「另一面」。

第一次趴在中學的教室窗旁向東邊兒看,

只能看遠處黑色的如今的國貿一期,

遙不可及~

那時一聽說誰家在大北窯,

都感嘆你上學來好遠啊!

那時對於「城裡」住著的孩子還說,

大北窯聽起來真的太遠了。

因為當年的大北窯,東邊兒是荒地

和一片矮矮的居民樓,

南邊兒是北京第一工具機廠,

北邊兒好像是個洗衣機廠。

沒有如今絲毫的「大都市感」。

往東就覺得更偏了,到了現在的郎家園

如今您還能看到一座康熙十四年建的石碑,

依然矗立在鬧市中,

「一抬頭就看見了王八(贔屓) 馱石碑」的感覺。

當年東郊大批興建工廠時,

石碑被圈入北京儀器廠內。

這裡也是以前的儀表廠,

周邊布滿了樓群,小區,

不遠的東邊有北京後來著名的東郊市場。

不過後來萬達的建設,

這裡的廠和職工宿舍區全部拆掉了。

從原來的通縣到市區,那時候叫做進城,

市區被稱為城裡。九十年代通縣小公共兒

一般喊的就是:「大北窯大北窯的走了!」

從灰頭土臉的「北京大北窯」

到如今的「北京曼哈頓」

用了30年的時間……

曾經坐著1、4路還有9路從城裡能到大北窯,

貫穿整個長安街,還有28路,去藍島。

以及348路,也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還記得沒拆時的秀水嗎?從小門進去,

七扭八歪穿過小攤位的就開始逛起來了。

這裡也聚集著「倒兒爺」和來淘貨的外國人。

住這邊的孩子都去過日壇公園,

圍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水池子不知跑了多少圈;

遊樂場爬高的那個器械孩子們超喜歡;

元宵節公園裡有燈謎會;公園裡石舫旁邊有座山,

山不高,爬上爬下數不清。

長大了,這裡也重修了。

每次路過光華路,也依然記得住,

被拆除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就算沒有在這裡上過學的,也會非常感慨。

美院、光華路、還有日壇路、永安里、

每次過貴友都會瞅一眼那個電子的螢幕,

如今它也已經要退出歷史舞台了。。。。。

這邊的飯館店鋪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

總有熟悉的名字在,還有記憶里一起吃飯的人。

上代人來這裡的友誼商場,

我們來這裡的國貿中心,

第一次喝咖啡,第一次買名牌兒,

第一次對小資一詞的認知,

第一次登上國貿頂層看到整個的大北京!

從天安門向東不到六公里,

這個被人愛叫「國貿」,北京人叫慣了的「大北窯」,

是北京的CBD。

那時心裡還納悶兒,怎麼一個CBD中央

能佇立在老的小區旁邊?

到今天,看到建外SOHO、中央電視台新台址、

國貿一期、二期、三期、中國尊

匯聚成北京商務中心區。心中的疑慮也都忘記了。

每天,這裡各路公交川流不息,

各條地鐵匯聚在這裡,

人們穿著光鮮亮麗的上班族分流四散,

在這裡追逐著的他們的夢想。

短短三十年,這裡每天在改寫著它的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NajjXIBfGB4SiUwyo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