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經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這說明無論我們有多麼高的知識水平,多麼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們都不止一次犯過錯,失去理智。
育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留下一些傷痕,有時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傷害孩子,是因為壞情緒戰勝了理智,在衝動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又特別後悔自責,然後又加倍的對孩子好,來補償對孩子的傷害。
你還在沖孩子大吼大叫?請你要明白3點,早看早受益!
1、會犯錯、會失誤,這才是孩子
孩子表現不好時,動不動就朝孩子發火,只能治標不治本,孩子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規範和改善。
更重要的是,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因為害怕不被愛而屈服,變得膽怯軟弱、敏感自卑。
父母發火、大吼大叫的樣子,也會被孩子模仿過去,變成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父母應該轉變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孩子犯錯、調皮才是正常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不佳、怕麻煩而遷怒與他,重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內心,正確引導孩子。
2、父母再怎麼粗暴,孩子的愛卻不會減少
比起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帶著條件,因為孩子的某些缺點、不好的行為就「大打折扣」;而在孩子眼中,父母卻始終是「全世界最好的」、「滿分的」。
孩子才是那個最包容我們,最容易原諒我們,最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
每次父母對孩子再怎麼發脾氣、大吼大叫,過不了一會孩子還是會用純真可愛的笑臉、甜甜的聲音表達對你的愛。
為著這份最無私純潔的愛,父母也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不愛他了。
3、用包容和引導,代替情緒化
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長。他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父母的缺點和不足。
在孩子面前,父母可以學會更有耐心、更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心態更加平和寬容,這都是孩子帶給我們的改變。
如果沒忍住朝孩子發火了,真誠地跟孩子道歉;還可以請孩子監督自己,下次要發脾氣的時候直接指出來。
用愛、接納與欣賞,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讓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身心健康地長大。
家長是孩子行為模仿的重要對象,如果已經沖孩子發脾氣,要真心道歉而不是敷衍帶過。
不要以孩子的過錯為自己開脫,想辦法補救吼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給孩子樹立知錯就改的正確示範。
人們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的和睦共處,我們家長必須保持冷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kz1bXIBiuFnsJQVfk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