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公里深度,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地球之水天上來又添關鍵證據

2019-05-03     宇宙印象

根據過去數十年科學家對小行星水資源的調查,早期地球至少有一半的水來自小行星。來自小行星樣本中的水丰度、氘與氫的比等化學特徵,科學家發現一部分小行星上的水源與地球上的陸地上相似。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23期 2003年,日本JAXA發射了隼鳥號探測器,對小行星25143進行了探測,除了抵近觀測之外,還試圖採集小行星上的樣本後返回地球。2010年6月,隼鳥號樣本返回艙降落在澳大利亞,成功採集到這顆距離地球數億公里之遙的小行星物質。結果數年的研究,日本科學家發現小行星25143上存在水的痕跡,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實驗室直接探測到小行星樣本中存在水。

地球之水天上來

當然,我們並非不知道小行星25143上有水,2010年的時候,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宇航局紅外望遠鏡就發現小行星上存在水冰物質,同時還發現了有機物質特徵。2018年12月,美國宇航局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在小行星Bennu也發現了水合礦物質。結合在實驗室發現的小行星25143物質中包含的水,眾多證據顯示水在小行星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其存儲模式除了水冰之外,還有水合礦物,進一步證明了地球之水天上來。

在眾多小行星中,最常見的仍然是以矽酸鹽成分為主的S型小行星,小行星25143就是這樣的小行星。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根據過去數十年科學家對小行星水資源的調查,早期地球至少有一半的水來自小行星。來自小行星樣本中的水丰度、氘與氫的比等化學特徵,科學家發現一部分小行星上的水源與地球上的陸地上相似。在隼鳥探測器採集的樣本中大約有1500個微粒,每個微粒僅為人類髮絲直徑的一半,通過對微粒進行納米級二次離子質譜儀分析,日本科學家確定小行星25143上的岩石以矽酸鹽礦物為主。在地球上的矽酸鹽礦物中是含有水的,那么小行星25143上的礦物中也含有水。

木衛二上的水更多

眾多小行星上發現了水、有機礦物都說明太陽系其實是個充滿水資源的恆星系統,地球上有水也不是一個特例,只不過小行星上的水並非以液態而存在。不過太陽系中也確實有擁有海洋的星球,比如木衛二的冰下海洋,不過我們還沒有直接掌握其存在的證據。

根據NASA對木衛二上噴流的分析,木衛二海洋深度可能達到了100公里,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深度。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也不過11公里,在馬里亞納海溝。木衛二的體積比地球小得多,但儲水量卻是驚人的。如果地球之水天上來,那麼木衛二海洋的水也很可能來自小行星,這同樣意味著太陽系誕生之初有大量的水資源,以水冰和水合礦物等形式存在,一旦其進入合適的天體表面,就會留存下來。

綜上,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小行星上發現水冰、水合礦物說明太陽系從一開始就註定走向誕生適合水環境的生命。至少目前我們還沒有在太陽系之外發現有類似特徵的恆星系統,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發現了有液態水的系外行星,那麼它所在的恆星系統也應該是個充滿水資源的世界。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d4H_GsBmyVoG_1Z3b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