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的結局是敗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才能明白它的深意

2020-01-09     鹿媽親子

最近口碑炸裂的犯罪懸疑片《誤殺》你看了嗎?當我聽說,它是翻拍印度的一部片子時,我沒啥興趣,直接去看原版就好了。


架不住朋友的再三安利,還是去看了。陳沖、肖央的演技真不是蓋的,精彩的細節、巧妙的伏筆,豐富的隱喻(你注意到了片中出現6、7次羊了嗎?),看得又爽又燒腦。很多情節要返回去看第二遍才能明白。上個廁所回來,你可能已經推理不出後面的劇情了。建議看電影的時候,不要去上廁所,甚至不要眨眼,不要放過任何細節。


先簡單說一下影片的情節。李維傑與妻子來到泰國打拚10幾年,開著一家小網絡公司,靠幫人拉網線,勉強維持生計。有兩個女兒,平平和安安。李韋傑為人正直,愛交朋友,與鄰里街坊關係都非常要好。沒有別的嗜好,最愛看電影。一家過著簡單而充實的小日子。

然而,一個叫素察的男孩毀了這一家的平靜。大女兒李平去夏令營時,被素察強姦,並被拍下了視頻。這個素察是個官二代,囂張跋扈,母親是當地的警察局局長拉韞,父親是市長候選人都彭。


素察再次來到家裡騷擾平平時,被平平和媽媽失手打死。為了保護家人不去坐牢,李維傑與警察鬥智斗勇,策劃了一場金蟬脫殼的「脫罪」大戲。


很多影迷表示,雖然是翻拍片,但是拍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誠意。唯一的敗筆是結局,警方並沒有足夠的殺人證據,拉韞和丈夫身敗名裂,而李維傑徹底脫罪了,可最後選擇了自首。顯得不符合邏輯。


原版電影里,主角並沒有自首。有人猜測,是製片方為了電影能順利通過審查,而故意設置了這樣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局。


這是一部懸疑犯罪片,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如果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你就會發現,自首這個結局一點也不突兀(這個後面會說)。


最近關於青少年犯罪的電影持續搬上大熒幕。孩子有病,該吃藥的往往是父母。《誤殺》里兩個家庭的對決中,給了我們哪些教育啟示呢?

多少糊塗的父母,正誤殺著自己的孩子


素察本來可以不死的,在與平平母女打鬥過程中,素察並沒有被一鏟子打死,只是昏了過去。後來李維傑在轉移屍體的過程中,發現素察還有氣,但是李維傑悶死了他。

天性善良的李維傑為什麼這麼殘忍。他怕啊。素察不是個孩子,是個禽獸;素察的父母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如果放過了他,他會放過他的家人嗎?他的父母不會去懲罰教育他,他們只會用錢、用權利包庇孩子,報復他們。所以為了家人,李維傑誤殺了素察。


但是仔細想想,親手殺死素察的其實是他的父母。素察不是一天變壞的。素察的母親溺愛孩子,十幾歲就給孩子配車;父親教育方式粗魯,一言不合就扇兒子耳光。這樣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沒有責任感,粗暴叛逆的孩子。


更糟糕的是,作為局長的拉韞,利用手上的權、錢和錯誤的愛,一次次害了孩子。

素察戳瞎別人的孩子的眼睛,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媽媽用錢私了。

看到自己兒子強姦平平的視頻,拉韞波瀾不驚地要求下屬不能將視頻傳出去,毫無悔過之心。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把李維傑一家抓起來,動用私刑,毆打李維傑一家,連孩子也不放過。咄咄逼人,全然沒有對自己兒子的禽獸行為表達歉意。如此霸道、自私的父母,培養出素察這樣的惡魔,一點也不奇怪。


拉韞事業上雷厲風行,通過一個眼神就能破案,但是她不是一位成功母親。長期溺愛和縱容孩子。孩子犯錯後,不捨得讓孩子承擔後果。一向鎮定理性的她,在孩子犯事兒後,陣腳大亂,一味護短。


李嘉誠說過,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熊孩子,就是熊家長太多了。


前段時間大連10歲女孩被害案中,犯罪嫌疑人13歲男孩蔡某,犯案之前就經常騷擾小區女性。被騷擾的女性找他的父母理論,被罵出門。案發後,警察找上門,蔡某的媽媽居然在地上清理血跡,幫助兒子隱瞞真相。


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就及時加以教育和引導,這樣的悲劇本不該發生。

還有泰國孕婦墜崖事件。張某的媽媽威脅王女士,叫她對警察撒謊,說是自己失足掉下去的。遭到拒絕後,張某的媽媽指責王女士小心眼:「你又沒死,為什麼報警,抓我兒子」。甚至編迷信,說兒子是被身上的紋身詛咒才殺人的。


正是這樣愚昧的父母,將孩子慣成了窮凶極惡的罪犯,將孩子殺死。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來看另一個家庭,李維傑家。生活過得緊巴巴,給不了孩子豪車和大房子。但是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保護。他們只希望一家平平安安,孩子好好學習。

女兒想去夏令營,嘴上說太貴。卻不忍傷孩子心,咬咬牙,趁女兒睡著後,將同意書放在桌上;女兒進入青春期,一回家就把房門一關。李維傑努力想辦法,多和女兒溝通,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


李維傑一家是社區里的熱心人。一個街坊幾個月沒交網費了,但是考慮到他家孩子正在上高三,李維傑不忍心斷他網,表示先緩緩,過段時間再收。


他們用樸實的行動向孩子示範,怎麼愛家人,愛身邊的人。


小女兒安安想要鋼琴,李維傑答應,考了100分就給買,但不是鋼琴,而是口琴。

素察事情發生後,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巨變。李維傑精心策劃,設局,幫助家人逃脫法律制裁。然而過程都被女兒們看在眼裡,為了防止被警察逼問出真相,爸爸對母女三人進行審訊演習。每個人如何對口供,如何製造不在場證明,如何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謊」。


女兒們表現很好,面對警察的審問,表現得滴水不漏。最終瞞天過海,一家人徹底脫離了危險。


電影中,小女兒安安睜著大大的眼睛,親眼目睹媽媽在後院埋屍,看著父母「造假」的鏡頭十分抓人。涉世未深的孩子世界觀都被顛覆了:只要手法足夠高明,你可以通過不那麼正當手段獲得自己想要的。

影片中有一幕,安安考了100分,但是那其實是用塗改液將70分改成的滿分。女兒為了口琴,依葫蘆畫瓢模仿了爸爸的手段。李維傑的高超手法,騙過了所有人,但是他騙不了她的女兒,給她上了不正確的一課:撒謊是可以得到好處的。


李維傑頓時明白了,自己比沒有拉韞高尚多少,他正在培養素察一樣的孩子。這裡為李維傑的自首埋下了重要的伏筆;加上影片里,李維傑多次來到寺廟,祈禱布施。


所以李維傑後來選擇自首,我一點也不奇怪。為了孩子,也為了救贖。


父母在做,孩子在看,言傳身教是最有力的教育。紀錄片《鏡子》里,有一句話:「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誠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我用盡氣力,也要護你周全


女兒自衛,失手殺死了素察,她是未成年,關不了幾年就能出來的。但是作為父母,寧願自己牢底坐穿,也不忍讓孩子無辜去受罪。


此時,被小弟吐槽「小學沒畢業,連女兒都看不起」的李維傑爆發了驚人的力量。運用自己閱片無數的經驗,策劃了一場反偵查大戲,騙過了警方。


正如他最後對妻女說的:「我沒什麼能耐,不能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擋在你們前邊。」



爸爸從不是生來就是爸爸,但因為他是爸爸,在孩子來到人間的那一刻,他便有了超能力。


還有孩子的媽媽阿玉。她是一個溫柔賢惠,整日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婦。平日看起來輕聲細雨,唯唯諾諾。與陳沖演的霸氣外漏的拉韞局長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但是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母親絕對能爆發出洪荒之力。


那場兩個母親的對決戲中,拉韞青筋暴起,威脅阿玉「一個母親為了孩子什麼都能做得出來」。


而阿玉怒吼還擊:「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獸!」

《誤殺》的結局是敗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才能明白它的深意

高爾基: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中,為了保護自己年幼的孩子,她用柔弱的身體擋住了一座垮塌的房子。搜救人員發現她時,她保持著雙膝跪地的姿勢,上半身微彎,雙手撐著早已被壓得變形的身體。她的身下,一個3、4個月的嬰兒,除了落了一點灰,毫髮無傷,還安靜地睡著。


搜救人在母子的身旁發現一部手機,顯示著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我們的父母都是平平凡凡的人,可是一旦孩子被欺負,有危險,有困難時,父母都會毫不猶豫的擋在前面,好像他們什麼也不怕一樣。


《誤殺》值得看的點太多了,主角們的演技,精巧的細節設計,高能的案件推理,滿足你對爽片的所有期待。同時走出電影院,冷靜下來,會帶給你很多思考,關於少年犯罪、關於未成年保護法、關於家庭教育等等。


《誤殺》的英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沒有牧羊人的羊。父母就是孩子的牧羊人,必須教會孩子該有的邊界和敬畏。


我是鹿媽,家有熊孩子一枚。久媽不成魔便成醫,分享育兒路上的坑和科學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SjfuG8B8wMrh2LiJe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