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中國,有一種人深得所有國人的佩服,他們就是那些曾參加戰爭,後來隱姓埋名幾十年的老兵,比如說今年已經95歲的張富清,他曾在戰爭時期立功無數,復員轉業後,主動在艱苦的地方工作60多年,不喊苦,不喊窮,深藏功名,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敬佩?在湖北,也有一位隱姓埋名多年的老兵,他叫劉祚坤。
劉祚坤出生在湖北一個貧苦的家庭內,父母死於侵華日軍之手,從小,他就是吃的百家飯長大,到了7歲時,他跟著村裡的木匠學工藝,幾年下去,他熟練地掌握了技巧,有了吃飯的傢伙,他也在當地結了婚成了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劉祚坤告別了家庭,成為了志願軍的一員,對於那個時代很多的年輕人來說,保家衛國是他們的價值觀。
1953年,在前線還沒有打多久的劉祚坤被調到了兵站工作,當時戰友想不通「這不就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了嗎」劉祚坤心裡沒有其他想法,他認為,在哪裡工作都一樣,干好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對國家,對軍隊最好的貢獻,在兵站,劉祚坤用自己熟悉的木匠工藝到處做事,偶爾修修門窗,修修庫房,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情,但是劉祚坤認為,雖然不能上前線打仗,做好後勤,那也是一份功勞。
4月26日,劉祚坤在山洞持槍看守從蘇聯運來的5個車皮的航空汽油,深夜,美軍兩架飛機轟炸了兵站,將熟睡的人們叫起來,他們眼睜睜看著一個車皮被炸彈炸掉,燃油是戰場上的稀缺物資,出於軍人的本性,他們不顧飛機轟炸,立刻開始了搬運燃油的工作,那天,經過2個多小時的搶救,總共搬出來300多桶燃油,這其中,劉祚坤一人就搬了85桶,事後,他當場累暈。
因為保障軍用物資有功,劉祚坤被授予「一等功臣」「國際二級戰士」等等諸多榮譽,一夜之後,他成為了朝鮮戰場的英雄。
1956年回國後,劉祚坤過起了隱姓埋名的日子,家人們都知道他參加過戰爭, 但是卻不知道他立過如此的功勞,1998年,劉祚坤的孫子參軍時因為名額滿了無法報名,劉祚坤為了給孫子爭取參軍機會,不得已亮出了自己身份「同志我是1956年5月從朝鮮戰場回來的,而今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作為一名老軍人,我想送我長孫劉建光當兵,繼承祖業,為國出力,你們怎麼就不給一個機會呢?」
隨後,劉祚坤還將自己的立功證書都拿了出來,主任李建平看到後,不禁用崇敬的眼光看著這位湖北唯一的一位一等功臣,隨後,當地的首長知道後,特地趕來,為劉祚坤孫子報名參加了軍隊。
1999年,劉祚坤參加了建國50周年慶典,並且受到領導人接見,2003年,劉祚坤因病去世,終年79歲,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